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周继军 《财政监督》2011,(29):54-57
本文对2005-2010年因管理舞弊而受到中国证监会、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以及其他单位公开处罚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管理人员的舞弊概率显著负相关;其次,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本文还发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能够直接降低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概率,而且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抑制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财务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董事会构成和所有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变量,研究公司治理和财务舞弊之间的可能关系。研究发现,发生财务舞弊与未发生财务舞弊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舞弊;控股股东性质与财务舞弊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配股活动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周继军 《财政监督》2011,(10):54-57
本文对2005-2010年因管理舞弊而受到中国证监会、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以及他单位公开处罚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管理人员的舞弊概率显著负相关;其次,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本文还发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能够直接降低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概率,而且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抑制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被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处罚的舞弊公司及未舞弊公司为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是扮演监督者还是跟随者角色。研究发现,从公司舞弊前一季度到后一季度机构投资者并未减持舞弊公司股份,不具备舞弊预测与识别能力;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利用分析师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决策;机构投资者容易被舞弊公司误导,而分析师评级则有助于减轻机构投资者被误导程度。结果表明,目前机构投资者更多扮演着跟随分析师的消极角色而非有效监督者的积极角色,分析师评级具有一定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2001—200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处罚公告为切入点,从信息披露监管外部性的角度,研究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同行竞争者对处罚公告产生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并且信息传递效应的程度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监管当局对违规公司查处的信息披露监管产生了显著的外部性,并且这种外部性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同时,本文还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与同行公司对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显著负相关,说明信息披露监管的外部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有显著影响,使同行公司管理者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市场学习行为。本文丰富了信息披露监管及其外部性的相关理论,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违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的代理变量,考察分析师在选择跟踪对象时会否将公司负面声誉纳入考量.研究发现,公司违规处罚导致分析师关注度显著降低.机制检验表明,违规处罚通过降低投资者信息需求和分析师供给意愿两条路径影响分析师关注.拓展性分析发现,公司所受处罚越严重、被罚款金额越多,分析师关注度越低;处罚事件对分析师关注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处于高社会信任水平地区的公司,违规处罚对分析师关注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本文为深入理解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声誉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亦为监管机构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借助分析师等市场"看门人"的力量提增监管威慑力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违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的代理变量,考察分析师在选择跟踪对象时会否将公司负面声誉纳入考量.研究发现,公司违规处罚导致分析师关注度显著降低.机制检验表明,违规处罚通过降低投资者信息需求和分析师供给意愿两条路径影响分析师关注.拓展性分析发现,公司所受处罚越严重、被罚款金额越多,分析师关注度越低;处罚事件对分析师关注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处于高社会信任水平地区的公司,违规处罚对分析师关注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本文为深入理解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声誉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亦为监管机构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借助分析师等市场"看门人"的力量提增监管威慑力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国有企业的舞弊活动为研究视角,考察了政府分权的经济后果。理论上,政府分权会减轻企业的政治成本,降低企业的舞弊概率;但同时政府分权也会加剧代理成本(管理层自利行为的成本),提高企业的舞弊概率。以金字塔层级作为政府对国有企业分权程度的替代变量,实证结果显示,政府分权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的舞弊概率。对舞弊类型细分之后发现,政府分权主要降低了企业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交易方面的舞弊。此外,政府分权对企业舞弊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政府干预动机较强的地区。本文的结论从企业舞弊的视角支持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分权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舞弊性财务报告是全世界经济社会和会计职业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也面临其挑战。本文以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2002—2006年处罚公告中涉及的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为依据,对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的主要类型、手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舞弊公司表外舞弊严重,所占比重大;同时存在多种舞弊类型,典型的是虚假利润表和虚假披露;虚构销售业务、虚增资产、隐瞒对外担保分别成为虚假利润表、虚假资产负债表和虚假披露的最主要舞弊手段;舞弊公司同时采用多种舞弊方法,且舞弊行为持续年限在两年以上,最长的达9年。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与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证监会处罚公告释放的"坏消息"具有风险预警的作用,可能导致违规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下降。分析师跟踪可能具有信息效应和声誉效应,影响证监会处罚公告与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在中国资本市场强化监管的背景下,本文考察了证监会处罚对于违规公司非公开市场融资的经济后果。我们的研究发现,证监会处罚公告后,违规公司的银行贷款签约概率、银行贷款签约率和新增银行贷款规模均下降;并且,处罚等级越高,下降越显著。银行预期违规公司的信息成本与违约风险上升,而非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恶化是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分析师跟踪的信息效应而非声誉效应,缓解了证监会处罚公告与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拓展了资本市场处罚和分析师跟踪对于公司非公开市场融资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入手,选用了2008年3月10日前限售股解禁的数据,研究了不同市场态势下、不同解禁比例和不同规模解禁公司的股价对解禁的反应。研究发现:与投资者的预期恰好相反,限售股解禁并没有降低股票的收益,在解禁前后共76天的事件期内,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大于0;市场处于下跌行情时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比上升行情时高,即市场下跌时,股票解禁期内的跌幅显著小于大盘指数;与投资者的预期一致,大非解禁比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压力大;大中规模上市公司解禁事件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平稳上升,而小规模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从解禁后开始上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同时结合中国特有的董事会投票的数据,考察独立董事是否能够识别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研究发现,当公司财务舞弊风险较大时,独立董事更有可能对董事会的财务相关议案发表异议意见;并且,当独立董事具有更多财务背景或声誉更高时,这一关系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当年财务舞弊风险后,存在异议独董的公司未来财务舞弊风险更低。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能够识别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并发挥监督作用,进而降低公司未来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拓展了相关领域的文献,也增进了我们对独立董事实际投票行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37,自引:3,他引:237  
本文选取了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两方面 ,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度、监事会的规模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 ,流通股比例则与之负相关。此外 ,如果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资局 ,公司更可能发生财务舞弊。因此要解决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应该从完善公司治理入手。  相似文献   

14.
审计失败中的审计责任认定与监管倾向: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溪 《会计研究》2007,(7):53-61
监管者对审计责任的认定倾向是审计执业环境的重要构成。本文选取1999—2006年间中国证券市场发生的72例财务报表审计失败进行观测,发现:(1)在监管实践较早期间(1999—2002年间)的审计失败样本观测中,88.2%的审计师遭到处罚;而2003—2006年间的审计失败观测中仅有23.6%的审计师遭到处罚;(2)在控制了审计失败观测的公司受处罚严厉度、舞弊期跨度、舞弊期间审计意见类型以及审计师规模后,仍能检测到近年来审计责任认定的显著缓和趋势;(3)即使对于审计师受到处罚的审计失败观测,在1999—2002年间平均82.7%的虚假陈述事项需要由审计师承担审计责任,而在2003—2006年间仅有平均41.2%的虚假陈述事项须由审计师承担责任。综上,监管机构在近年来对会计师事务所或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认定显著趋于缓和与稳健;审计执业环境的这种变化趋势亦可为未来监管和司法实践中的审计责任界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手工整理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行政处罚数据,研究了监管处罚对财产保险公司的业绩表现是否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监管处罚发挥了直接威慑效应,抑制了违规分支机构的业绩增长,且这种威慑效应是短期的。此外,监管处罚还发挥了间接威慑作用,降低了与违规分支机构同属一家公司的其他分支机构的业绩表现,但对同一地区下其他公司的分支机构无显著影响。区分公司业务类型、股权性质、监管处罚类型和公司所处地区后发现,监管处罚的直接威慑效应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地,佣金激励、营销员规模和信任水平会弱化监管处罚对业绩表现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验证了行政处罚的有效性,为监管机构健全和完善保险监管制度、深化属地监管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本文选取2000—2009年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A股上市公司及其配对非舞弊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Logistic回归,对描述三角形理论的25个指标研究发现,两类公司之间营业利润—经营现金流量、外部董事比例等指标描述的压力和机会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与舞弊可能性的相关关系表明,压力越大、机会越多,舞弊可能性越大。由此建立的识别模型正确识别率达到93.7%,有助于人们识别舞弊,帮助上市公司发现舞弊根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而遭受监管处罚这一现象,讨论和度量公司的声誉损失在产品市场上的溢出效应。使用2004-2012年间294宗处罚案件,研究发现,相比于控制样本,公司在受罚后三年内销售收入下滑了11.9%~17.1%,销售毛利率下降了2.4~2.8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后下降幅度达到43.9%~55.1%,而来自小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之后并未遭受明显下滑。总体而言,公司虚假陈述导致的污名对产品市场有着实质性影响。本文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中国情境下产品市场的信任机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监管处罚对连锁独立董事异议行为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监管处罚是否存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被处罚以后,其所兼任公司异议行为的概率和频次会显著增加,即监管处罚对被处罚独立董事兼任公司的异议行为具有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溢出效应在独立董事平均年龄越小、兼任公司数量越少的情况下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监管处罚可以通过削弱独立董事兼任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或会计信息质量促使独立董事异议行为的产生。文章丰富了监管处罚溢出效应视角的研究文献,同时为独立董事履职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财务舞弊识别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因财务报告违规而被处理处罚的公司为样本并进行配对,运用逻辑回归法建立模型对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与财务舞弊关系进行识别。结果发现,法人股比例和国有股比例在判别是否舞弊时起到重要作用,模型识别的准确率达80.7%。  相似文献   

20.
以2008—2011年受邀回答CDP问卷的中国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中国企业自愿回应CDP问卷的动机及其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CDP问卷做出回应的可能性与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产品外销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国有企业性质显著负相关,与企业行业类型的关系不显著;同时,市场对公司的自愿回应行为并没有给予预期的正面反应,表明投资者在非强制减排环境下并不关注企业是否低碳。本文试图为政府和监管部门减排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