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正>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发表的吴承明的这篇文章,提出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工业化初期,资本主义家庭劳动或散工制(Putting-out system)颇为流行,就其组织生产来说与工场手工业无异。该文主旨在研究工场手工业在我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将商人雇主制与包买商作为散工制,并包括在工场手工业涵义之内。 西欧在工业革命前有个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它为西欧的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但只有英国是“自我”完成工业化的,稍晚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有个或长或短的机器大工  相似文献   

2.
英国不仅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国家,也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国家。十六世纪,工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是手工业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3.
丝织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业行业,而浙江又是全国最为主要的丝织业基地之一。据文献和考古发掘证明,浙江的丝织生产约有四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漫长的盛衰过程,形成了丝织生产的独特模式。本文拟就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浙江丝织业的发展演变,作个粗略的概述和分析,以期对浙江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二章中,马克思系统考察了工场手工业的产生方式,及其简单要素局部工人及其工具,以及工场手工业组织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清晰地分析了社会分工与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概念不是不变的,是相对来讲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现代化。回顾一下历史,就很清楚。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来讲,工场手工业对个体手工业、机器织布机对手工织布机来讲就是现代化。我们今天讲的现代化是一个样子,到本世纪末又是另一个样子。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丝织业发展史上,曾经历过丝织业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大幅度的空间转移,研究这一转移过程,分析其转移因素,对于总结我国古代丝织业的分布规律有一定意义。一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丝织业重心位于黄河流域,其分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丝织业生产相对集中于黄河流域(见图1)。春秋战国时期,丝织生产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该区各诸候国均把农桑放在经济生产的首位,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根据《诗经》、《史记》、《禹贡》等史书记载,当时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史学界公认,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降,四川井盐业是我们在考察资本主义萌芽中手工业规模最大、发展最完备的一个行业”。这里主要是指咸丰、同治之际进入鼎盛时期的富荣盐区,即作为现在自贡市主体前身的富顺县自流井地区及荣县贡井地区。“富荣盐场头号资本家族王三畏堂雇用的固定工人共1,200余人,二号资本家族李四友堂三大灶共雇用固定工人500余人。这恐怕是当时最大的工场手工业主了。”  相似文献   

8.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探讨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财富形态和财富生产,认为物质财富是财富的基本形式,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分工和交易,即市场经济可以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200多年以后的今天,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特征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财富的形式、结构、形成也发生了与之相  相似文献   

9.
《江南论坛》复刊公开发行十年了,已经由一株菁菁幼苗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了。江南,不是行政区域,而是一个自然地域。顾名思义,它是长江以南地区,但并非长江以南的全部地区,而是指苏南、浙北杭嘉湖地区,或者说指太湖流域,确切一点该是吴语区。江南,东濒太平洋,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水乡泽国,沃野千里,盛产大米,素称“鱼米之乡”,又是丝绸之乡。自南北朝以来,江南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繁荣,城市崛起,文化发达,获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为全国人民向往。由于江南的崛起晚于中原地区,封建统治比中原地区薄弱,因而,以手工业工场…  相似文献   

10.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整理与出版工作是一个历时半个世纪的课题,其中《商业、手工业编》即将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于2004年整理出版。本文对这一课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容、研究价值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手工业作为古代中国重要的经济部门,对传统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手工业史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史学界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期,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黄纯艳教授《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1)(简称《造船》,下同)一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打破先前技术史或者经济史研究的单一化视角,运用技术史、经济史、社会史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学说史告诉我们:斯密的经济学是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劳动价值论,李嘉图的经济学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劳动价值论,而马克思的经济学则是机器大工业占绝对统治地位时期的劳动价值论。那么,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又当如何科学地认识高科技条件下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呢?文章从澄清目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种种非理性认识的误解入手,提出了高科技条件下,劳动创造价值的质的内在规定性,进一步研究了劳动创造价值的量的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改造小农经济的过程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关键是如何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农业的现代化是否同工业一样,也存在一个工场手工业的发展阶段,通过农业生产的分工协作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问题是如何改造小农经济理论的传统理论形式。而如何改造小农经济理论的现代理论形式是以如何实现中国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理论出现的。如何改造中国传统农业这一难题以传统与现代两种理论形式再现了中国农业理论与实践的变迁史。回顾与反思这个问题必将对中国农业发展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指出正确的理论议方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将社会内部分工与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明确区分开来,并对后者予以了特别的关注.通过对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这一资本主义分工“典型形式”的剖析,可以看到:分工既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劳动重负的减除和人的自由解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又造成了人的片面化、畸形化,使之沦为“资本的附属物”,丧失了全面发展的可能.分工所呈现的这种“悖论性”特征,折射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冲突,其根源在于作为权力关系的资本本身及其内在逻辑的作用.在此意义上,所谓的“消灭分工”,实际上就是消灭凌驾于分工之上的资本和资本逻辑,而不是消灭分工本身,而资本逻辑的扬弃之路也是困扰人们的现代性问题的扬弃之路.  相似文献   

15.
分工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产业融合的新趋势是数字时代的鲜明特征。通过分工理论解读马克思的产业融合思想,进而分析对数字融合的适用性,对于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寻求数字经济政策的理论支点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马克思分工理论框架的解读,从分工的理论到实践、工场手工业的混成到有机、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演进、大机器应用的影响等方面,再认识马克思的产业融合思想。其次,分析工业时代不同阶段的产业融合,提出数字时代产业融合新特征。再次,应用马克思分工融合思想,对数字融合发展的本质、界限、前提、劳动力结构的分化“、消灭分工”的技术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现在从我们已经搜集到的近代中国手工业经济史的史料中,选辑出来几种手工业和手工工场的史料,提供各方面的研究和参考。凡史料中方括弧[]内的字句和符号,都是辑者加的,其余照史料的原样。一江西、广西、陕西的造纸业1 江西铅山造纸业[江西铅山县]石塘人善作表纸,捣竹为之。竹筍三月发生,四月立夏后五日剥其殼作篷纸。而竹丝置于池中,浸以石灰,浆数日,取丝连浆上竹楻锅煮烂,经宿水漂净之,复将稿灰淋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的经济结构中,广大小农经济的自给体,乃是自然经济的基础,其主要形态,就是小农业与家内棉手纺织业的紧密结合。然而,只要存在一定的社会分工,在小私有者的基础上,简单商品生产也是会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迄鸦片战争前,我国农民家庭棉织业的小商品生产,在某些地区已很发达,并且在与棉纺织手工业直接联系着的踹、染业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手工作坊。但是,在棉纺与棉织的部门里,是否也已经出现手工作坊与手工业工场的资本主义萌芽?鉴于棉纺织手工业在全国各地极为广泛的分布和在整个社会经济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这是在研究我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朝阳 《生产力研究》1997,(5):97-99,110
企业组织形式演变与有效企业组织陈朝阳一、企业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产业内企业采取的组织形态及企业间的结合关系,它是随着商品生产、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而不断演化变革的。从家庭手工业、工场作坊到机器生产体系内部...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家庭作为一种工业组织形式与较大规模的其他组织形式相比,转换成本方面的劣势尚不明显,却可以相对节约组织组建和运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欧洲手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乡村”的阶段。经过由城市重新回到乡村的家庭工业不仅已经完成了生产与消费的分离,而且发生了生产与销售的分离。受包买商或工场主控制的农村家庭手工业构成了向工厂制度和超家庭的企业组织形式过渡的一个阶梯。随着工业化过程的进一步推进,集中式的组织形式取代分散式家庭组织而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生产组织形式的根本转变这种重大的社会现象是不能完全用任何单一因素解释的。本文集中论述了传统人际关系在劳动力的聚集和资本的聚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最近,我们对北京市城镇集体所有制工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并着重对它的产生、性质、地位与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一产生与发展北京市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工业,是在手工业的改造中产生的。在它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合作工厂解放初,北京市的手工业,有34个自然行业,分制造、工艺美术和修理三大类。1949年,全市有手工业合作社(组)18个,占全市手工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