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美中贸易的巨额逆差一直是中美贸易的核心问题,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被认为是美中贸易产生逆差的主要原因,美国就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缓解美中贸易逆差。本文以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实际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来分析影响中美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频繁施压是影响中美贸易的重大问题,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为解释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2010年美国国会《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用Probit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强化了国会议员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议员所在州受到的美中贸易冲击、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影响了他们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倾向。整体来讲,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是利益集团、国会议员、选民等基于利益关系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美国是施压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力量,国会、政府和利益集团是施压人民币汇率的三驾马车,但他们对待人民币汇率的态度和施压人民币汇率的方式差别较明显。总体看,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形式大于实质。解决中美贸易顺差只是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表面意图,将中国打造为第二个日本、冲击中国制造业发展、争取国内利益集团政治支持和与中国进行其他利益交换,才是其实际目的。美国指责人民币汇率的三条主要依据:汇率操纵、出口补贴和出口倾销,在IMF和WTO框架下缺乏合法性。未来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可能采取三大类、六小种方式,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其效果都不会显著。应对美国对人民币的压力,自主设定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时间表和路径是根本策略,在此过程中要心中有数、静观其变、加强沟通,必要时要积极应诉甚至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针对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经研究发现,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值得怀疑的,仅仅依靠人民币汇率变动是无法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的。1994—2002年年度数据实证显示,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名义或实际汇率)之间没有稳定的关系;1998—2003年月度数据计量表明,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依据美中两国月度统计数据计量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因此,“人民币升值论”或许更多的是基于政治而非经济因素,人民币汇率浮动并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始终是中美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在各利益集团的角逐和驱使下屡屡向中国发难,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频频对中国施压,使双方经贸合作受到一些影响。在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回暖迹象的后危机时代(post-crisisera),美国各界就美国对东亚地区的贸易逆差,尤其是针对贸易差额最大的中国,提出了贸易“再平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  周姝婷 《当代经济》2010,(10):60-61
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无疑,这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再一次将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推向高潮的表现.面对部分发达国家施压中国汇率政治的意图,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初始切入点,探讨在内外部均衡条件下的汇率决定理论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揭示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现状,重点论证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旨在为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汇率的变动体现在贸易品价格上的变化,而贸易品价格的变化直接决定了世界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美国和欧元区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在产品类别和比例上具有一致性。通过Johansen协整分析,得出美元和欧元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平衡分别有正向和负向的影响,且滞后现象不明显,美国政府把美中贸易逆差的扩大归因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低估是不合理的,逆差的扩大和中美的经济发展状况,竞争区域的汇率诸如欧元汇率等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复杂、最重要的经贸关系之一。随着中美经贸合作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近年来围绕美中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问题,美国对中国不断施压,中美贸易摩擦较为频繁。另外,国内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落入"美元陷阱",并越陷越深。因此,需要客观分析中美经贸合作给两国带来的利益,这对于走出中美经贸关系的认识误区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VECM模型比较分析了中美、美欧的汇率与美国失业率的相互动态影响关系。两个市场汇率同美国失业率长期负向相关确与传统宏观理论契合,然而中美汇率的变化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美欧汇率的变化具有显著的作用。其次,脉冲响应分析发现,美国增加对中国的进口能促进美国的就业,而美国提升对欧元区国家的进口则会加剧美国的失业,这种传导机制的差异可以归因于中美双边贸易的互补结构以及美欧之间贸易的竞争结构。此外,相比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美国国内经济变量对失业率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这些结果说明美国通过对人民币升值施压试图改善自身失业状况,甚而诉诸政治手段的做法存在根源性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10.
5月,中国美国商会发布新的企业状况年度调查——《2007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这份报告称,美国企业必须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的全球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在中国的表现,而在汇率等问题上对这个“大客户”施压,显然并非明智之举。而美国国会也应尽量避免通过立法试图借汇率调整或其他激烈的措施来改变对华的贸易条款。  相似文献   

11.
汇率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的重要纽带,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03年以来美国、日本等国不断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使得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央行2005年7月21日宣布,自即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汤杰 《广东经济》2010,(11):51-53
中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几年以来,同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逐渐升温,尤其是近几周以来,美国对中国人民币的施压步步紧逼,在美国积极推动下,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南美国的独唱,变成多个国家和组织组成的大合唱。面埘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谨慎抉择,沉着应对,加紧自身改革,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苏小虎  周力 《经济论坛》2006,(16):45-46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引发人民币汇率之争当代国际经济史表明,大国之间国际贸易不平衡常常引发国际金融政策特别是国际汇率政策的调整。历史上,中美经贸摩擦在1979年7月中美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建立正常经贸关系之后不久就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迅速成长为出口巨人使得美国国内的一些利益集团倍感威胁,中美贸易摩擦随着中美经贸交往规模的迅速扩大而愈]愈烈,遍及纺织品、服装、农产品、反倾销、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中美贸易摩擦尖锐化、表面化的重要原因是美中贸易逆差。据美方统计,1979~1982年,中美贸易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民币的汇率是一升再升,政府不断采取措施以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民币的汇率却是不断的施压,要求升值,这之间恐怕已不仅仅是经济上所说的人民币被低估的事,这涉及了更为深层的政治原因。本文将在这种背景下分析我国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影响、现行制度的利弊以及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美中经贸关系的日益深入,贸易不平衡的状况也愈益显现出来,美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将原因主要归结在中国方面,这是不公正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美中贸易逆差背后的美中不合理的产业分工因素,提出美中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将能耗大、污染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从而造成美中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所形成的落差的结果.此外,美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的结果同样也导致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的加剧.对于这一基本事实,美国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舆论不绝于耳。美国由于其经常项目巨大的逆差,抛出了要求人民币至少升值10%的言论,欧盟也在不断向中国施压,屡屡制造贸易事端。从国内来看,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房地产泡沫仍未完全消除,与此同时,外汇储备积累过度,储备风险增大。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讨论带动了国内许多学者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娜 《经济研究导刊》2011,(19):168-169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扮演着关键角色。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国。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官方公布失业率近10%,为了转嫁危机,美国重拾贸易保护主义,最近更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大做文章,威胁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谈起,在贸易保护对中国的影响方面着重于人民币汇率,并给出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94年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制。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从1999年4月起把我国汇率制度由管理浮动制归类为固定盯住制。在此基础上我国实现了经营项目的开放,资本项目开放大势所趋。在目前的开放格局以及汇率制度下,产生了一系列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压力。同时.近年来,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对我国政府频频施压。  相似文献   

19.
刘阳  赵静梅 《财经研究》2007,33(10):50-60
"舒默-格雷厄姆法案"是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最重的筹码。该法案具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特征,其核心内容是"美国将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证明了该法案对美国的通货膨胀、GDP和就业率都存在逆向报复效应;同时,通过因果检验及VAR模型测算了该效应的大小。文章的结论是,"舒默-格雷厄姆法案"的实施将导致美国每年损失约50万个就业机会,远大于因中国进口商品竞争而丧失的就业数量。美国应做的是进行痛苦的结构改革,除此之外,没有捷径;而中国也不会短视地受迫于各类"汇率报复案",打乱其汇率制度改革的节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美国国内存在一系列影响中美经贸合作的片面认识和消极因素,如认为"中国贸易只惠己"、"中国对美出口剥夺了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就业机会"、"中国对美国企业关闭市场"、"人民币汇率导致美中贸易逆差"等.从美国国内政治角度看,这些消极因素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政治博弈的根源;从国际政治角度看,有其遏制中国的意图.应正确分析影响中美经贸合作的消极因素,以便理性应对,推动中美经贸合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