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全新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商品经济的存在、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等都使得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有内在的统一性。在实践中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与按劳分配有机结合,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然引起和拉大个人收入差距,对现实的收入差距要有正确的认识,对过大的收入差距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2.
再论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市场经济的要义是生产要素资本化、劳动成果商品化、个人收入市场化.各种生产要素都参加劳动成果的创造,各种生产要素都应参加劳动成果的分配.劳动成果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归根到底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我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应该能够满足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资本主义的按资分配既由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也由于其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从而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上发挥积极作用。传统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并非真正的按劳分配,初级阶段的分配形式应该是按资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时起作用的两种分配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所以应当把为两种分配方式结合起来。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践中,要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对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节。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理论探索中,对其依据、关系及实现形式认识仍有分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否定按劳分配,改变的只是分配的形式。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是所有权及其贡献率,不是价值的创造。理论研究必须揭示问题的实质,不能停留在现象形态上。  相似文献   

6.
按生产要素分配,从质的规定性说,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从量的规定性说,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或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分配。所谓按劳分配,分为马克思的按劳分配与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实质上包含着四个方面含义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上,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按劳分配包括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中。所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按生产要素分配进入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商品生产中劳动的活劳动和生产资料都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既不可能在全社会,也不可能在公有制范围内实地百分之百的按劳分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合理或公平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结合的理论基础在于这两种分配方式本身的性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实行这两种分配方式的客观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上都取得重大突破,本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分析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关系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本文着重阐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含及性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正确认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刍议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如何结合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育点,有的学者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割裂开来,还有的学者从西方经济学出发,却抛弃了劳动价值论,至于二者结合的基础和方式,学者们基本上很少涉及。笔者认为,两者的结合主要是党的领导人源于实践的思考和对发展社会主义的诉求。按劳分配的基础不是劳动价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也不是要素价值论,其结合的基础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供求机制不仅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联系的纽带,也提供了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历史必然性,贯彻按贡献分配原则,有助于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要素主体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存在正相关,主要表现在按劳分配存在前提和分配主体转换的公平性、分配依据和利益结构及其主体地位的合理性五个方面.按劳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存在负相关,主要表现在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应用中的偏差、实施对象客观条件不同而导致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为了强化按劳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弱化按劳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的负相关,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企业产权(而非要素产权)的视角,研究了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在按照企业产权分配原则上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一致性.四种企业收入分配的参与者以自身的优势要素换取企业产权,凭借各自拥有的产权类型和所占份额的多少获取相应的转移价值,基于按要素分配原则测算具体数额;同时又凭借其拥有的企业产权投入生产性的"活劳动",从而创造了企业新的价值并参与分配,基于按劳分配原则测算具体数额.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端掉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使人们建立通过勤奋劳动获取报酬的价值观。但在分配制度的实施中,由于政府宏观调控乏力,内外约束机制软化,社会分配不合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困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收入不决于于劳动投入的不合理现象,政府必须要进行彻底治理。为此,一是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公平的分配机制;二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限制非法所得;三要依法强化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建立统一的预算体系,统一会计管理。使分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充分调动大多数劳动者的积极性。杜绝非劳动取酬腐败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如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一样,按劳分配也不等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与计划经济都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讲,按劳分配都不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分配原则.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经济时代,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应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价值理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当.斯密一方面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又认为工资、利润、地租是价值的三个源泉。斯密双重价值理论的提出,成为后来价值理论争论的根源,并形成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同理论解释。萨伊等循着工资、利润、地租是价值的三个源泉的思路,提出了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的创造,因而必须参与分配;但他们又对生产手段与收入来源作了区分,认为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获得收入是依靠生产要素的私有权。马克思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并不认为只有创造价值的人才有“资格”参与价值分配;分配关系是由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应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社会价值 (包括商品和劳务 )分配个人财富 ,而非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应该体现劳动的价值而非劳动力的价值。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构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二因素 ,它们互相依存 ,此消彼长 ,又对立统一。劳动和资本是企业产权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生产要素 ,它们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资本化而形成的国有企业产权 ,单纯属于资本或劳动所有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