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国有独资公司治理主体的安排,必须坚持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对我们适用的成果。本文以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治理主体的安排为例,分析了制度环境对国有企业治理主体安排的影响,提出了"国家授权、精英管理、员工参与、人大监督"的中国国有独资公司治理主体的安排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2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纪委的治理参与对高管私有收益的可能影响。在将高管私有收益分为货币性私有收益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之后,本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纪委参与公司治理(与纪委未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相比)对高管的非货币性私有收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高管的货币性私有收益则无显著影响。在进一步考察国有企业纪委的治理参与在不同情景中的作用时,本文发现:当国有企业纪委参与监事会治理(与参与董事会治理的情况相比)、国有企业总经理是中共党员(与总经理不是中共党员的情况相比),以及在中央国有企业(与在地方国有企业中的情况相比)时,纪委的治理参与对高管的非货币性私有收益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叶乃森 《时代经贸》2007,5(10X):139-140
建立起我国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能否成功,上市公司能否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民主自二战以来成为公司制度的主要课题,以员工参与为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便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现代化重大发展。传统公司本质理论无法合理的解释公司制度所正在经历的变迁,以落实公司社会责任为特色的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现象很好地诠释了公司治理的结构及其理念需要不断变化,公司治理的这一重大变化深刻反映了社会经济法律思想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在现时期有关公司治理的诸多研究中,缺乏对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应有关注.而在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在社会贫富差距不正常扩大的现实情况下,员工参与应是公司治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目前情况下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晔 《当代财经》2002,(3):32-35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过程中,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国家股代理人虚位,漠视公司利益相关的人权益,职工参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程度低、缺乏培育企业家的体制,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不足。重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议构造股权多元化结构,允许银行持股参与公司治理,大力推行职工董事制度,建立健全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在现时期有关公司治理的诸多研究中,缺乏对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应有关注。而在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在社会贫富差距不正常扩大的现实情况下,员工参与应是公司治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目前情况下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所有者越位或缺位、缺乏责任机制、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等问题。要健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完善出资人制度,规范控股行为,重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建立具有监管动机的外部监管机构和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IT治理是与IT相关利益者的权力分配问题,广义的IT利益者包括企业员工。与公司治理体系比较,IT治理中尚没有强调员工参与的问题。员工参与IT治理可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IT治理的绩效,并对IT治理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对薪酬体系、组织结构和工作组成的设计,采用培训与指导,可有效地激励员工参与IT治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公司驻市场的作用减弱,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疗中的作用明显加强,董事会的职业化和独立化水平提高,员工开始参与企业治理,推进了产业民主化的进程,政府放松了对银行持有公司股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美国养老基金资产额的增长及其对股票投资比重的上升,养老基金已从被动投资者变为主动所有者,参与公司治理以取得投资收益和价值增值也成为一种趋势。由于不同类型的养老基金具有不同的投资目标、责任与义务等,在选择治理战略、参与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美国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发展模式与经验,对于中国社保基金的入市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理层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连接纽带。农业上市公司的经理层治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借助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的实践性数据,经验性的分析揭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在企业竞争力改进过程中的微观路径机理,从而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加强经理层治理、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农业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体系分为四个要素:聘任制度、执行保障、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聘任制度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培育产生最为显著的促进功能,执行保障和约束机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促进功能,而激励机制的促进功能最弱。可见,经理层治理要素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促进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基于企业竞争力培育的目标,经理层治理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之争,说到底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认识论的不同必然影响到公司治理理论上的建构及方法上的选择.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反观公司治理的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本身,试图为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裨益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4.
刘耀淞  徐翊琬 《技术经济》2023,42(12):82-96
异地商会作为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异地商会对企业避税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参加异地商会可以有效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异地商会主要发挥服务会员和服务社会职能,通过缓解外源融资约束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两条路径削弱会员企业的避税动机,进而降低企业避税程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异地商会对于企业避税的抑制效果主要体现在税收征管力度较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和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这说明在治理企业避税方面,参加异地商会与税务部门征管、机构投资者监督和分析师跟踪存在叠加效应,即异地商会能否发挥税收治理效应取决于政府和市场机制是否有效。本文从企业避税视角丰富了异地商会的治理效应研究,从社会组织视角拓展了企业避税的影响因素文献,为促进异地商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考证了两种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效率和演变趋势,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并得出结论:现实的国情和西方公司治理的演变趋势决定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路戏只能是首先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未来应朝着以内部治理的主、外部治理为辅的博采众长的混合模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严若森 《技术经济》2010,29(9):99-102
本文对公司治理趋同的竞争说、政治说与路径依赖说以及有关公司治理的形式趋同与功能趋同、法律趋同与事实趋同的既有研究进行了梳理与简评。本文指出,如果某种公司治理制度或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其所面对的公司治理问题,则其即是最好的公司治理制度或模式,从而无须按照它方的公司治理模型进行自身的制度变革,且即便一国或地区之内的相关公司治理情境与该国或地区的国际义务交错混杂,该国或地区公司治理制度或模式变革的动力亦须极大依赖基于该国或地区之内公司治理环境的内生诉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验基于熊彼特传统的创新型企业理论提出的战略控制、组织整合和财务承诺等公司治理条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理解技术前沿的企业决策者能够提高企业科技人员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员工分享企业价值增值、高管晋升模式、决策权集中等对创新的影响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存在差异;第三,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企业在战略控制、组织整合和财务承诺的实施上冲突越大;第四,企业有相似治理结构但创新绩效差异悬殊,原因可能在于企业实施战略控制、组织整合和财务承诺的方式不同。本文通过纯手工搜集数据构造相关变量指标,首次针对中国情境下的创新型企业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表明,创新型企业理论所提出的公司治理原则有助于指导、培育和激励企业创新,为我国企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评价及其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若森 《技术经济》2009,28(7):114-120
本文整合并完善了既有的各类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涵盖8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以及122个三级指标的公司治理评价的一般指标体系;构建了一个公司治理评价的灰色关联模型,对公司治理灰色评价进行了模拟分析。该公司治理评价的一般指标体系与灰色关联模型能够为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以及政府的监管提供有益的指导,并有利于上市公司进行科学决策与诊断控制。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文化与会计信息披露互动:理论与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制度遵从民主决策和监督原则,公司治理文化的精髓是责任和诚信;会计信息披露是代理人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的制度安排,客观公正是会计信息披露的价值取向,公司治理文化与会计信息披露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公司治理文化模式取决于企业权力配置格局和治理主体的诚信。案例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发挥了主导作用;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反映公司治理的结果,体现公司治理文化特征,而且还反作用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governance of knowledge were for a long time distinct fields of analysis. Reasons for this incompatibility are linked to the restricted vis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upported by shareholder value which essentially refers to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other vision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exist which are also closer to knowledge dynamics and knowledge governance problems. We elaborate thus on the possibl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governance of knowledge. We sustain that each key actor (the manager and the investor) embodies a piece of diversified and localized knowledge related to his/her specific domain and field of experience, and these different modules of knowledge have to be recombined by an appropriate mod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at stimulates corporate development. In this perspective, the reconciliation really appears essential since managers, by defining and selecting innovative processes, and investors, by determining the money that is invested to sustain these processes, both take part in the creation and governance of new knowledge by the firm. We show that this reconciliation can be based on the notion of corporate coherence of the cognitive firm that allows replacing the conventional conflicting vis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y a new vision based on cooperation between managers and investors that collectively contribute to corporate development and cohe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