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慧 《企业导报》2011,(19):207-208
<正>加强内涵建设,尽快提高工学结合模式的办学水平,是现阶段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一些工学结合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会计人才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更加明确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实训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强  卢勇全 《价值工程》2010,29(22):244-245
生产性实训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4.
缪宏  方烨 《乡镇企业科技》2013,(31):229-230
当前“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而备受关注,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中,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实现了部分互惠共赢,然而事实上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这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并没有完全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步密不可分。文章基于本校校企合作的实践,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新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前",工学结合"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文章阐述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研究面临的问题,为顺应工学结合的新要求,不断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解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研具体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6.
狄悦 《企业导报》2015,(1):123+121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和目标。这一重大变革给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新模式下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去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新趋势,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耍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本文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婷婷 《物流科技》2012,(9):113-115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职《仓储管理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的开发是高职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是促进高职课程规范化的关键。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本文对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开发进行了研究,并就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高职动漫教育存在种种问题,要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职动漫人才,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符合动漫行业需要的高职动漫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文章提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动漫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构建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之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的"职"字明确了人才教育模式中的职业性。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应用性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工学结合已经成为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模式。高职教育的本质是面向行业或岗位群,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该全方位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际接轨,必须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校企合作研究和“工学”实践。这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李选芒 《价值工程》2010,29(35):275-276
高职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其应用性,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深刻认识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系的重要性,旨在研究并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系,有效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之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构建的背景分析 (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局限性 第一,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但政府却没有出台相关这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加以协调,导致国家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众多普通的高职院校在缺少政策与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很难找到企业成为高校的会计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6.
史恩静 《价值工程》2011,30(5):263-26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大程度的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过程和取得的成效,希望与同行一起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市场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建设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工学结合内涵和重要意义的阐述,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实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及方法,使工学结合深入开展,培养出服务于社会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思想工作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利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0):162-162,165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但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者必须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方法,以适应新形式下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的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高职院校多年来努力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些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实践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不仅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必经之路,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素养的有效手段。企业实践教学有必要引进市场机制和企业化管理模式。本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高职教育改革,探讨ISO9000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企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