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劳动价值论”者编造的“确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消除马克思价值论的矛盾”论没有发展马克思价值论 :它纯属虚构 ,它确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不能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犯了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陷入庸俗价值论的错误。避免上述错误 ,要有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斯密教条”是谬误还是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斯密教条”被作为一种谬误而受到批判,主要的批判理由是,斯密没有区分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丢掉了年产品中的不变价值部分;以及斯密通过“总收入”和“纯收入”的概念,把丢掉的商品的不变价值部分又从后门屑屑地塞了进来。本文的分析,须“斯密条教”中斯密并没有丢掉年产品中不变价值部分,而在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理论中,社会总产品却包含了重复计算的部分;斯密划分“总收入”和“纯收入”的分析也不存在漏洞。“斯密教条”对后人的影响很大,斯密以后又有不少经济学家重新探讨了“斯密教条”的问题,“斯密教条”已成为当代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斯密教条”不是谬误,而是科学。  相似文献   

3.
不能认为马克思可能不批判“斯密教条” ,因为马克思不可能确认过“社会劳动价值论”者编造的劳动 (v m)价值论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并没有确认劳动 (v m)价值论 ,马克思不是建立劳动价值理论有失误 ,才批判“斯密教条”。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经济人有孟德维尔假设的、斯密假设的、李嘉图假设的、马克思假设的和奥地利学派假设的。斯密还有道德人的假设。斯密的道德人是有同情心的 ,而他的经济人则是利己的 ,对此 ,他没有解释。后人的解释 ,未能解决问题 ,这就构成斯密难题。笔者认为 ,道德人是自然人或氏族人的道德规范的人格化 ,而经济人则是商品社会的经济规律作用的产物。斯密混淆这两者 ,是难题的产生原因。氏族人不分自己和他人。经济人行为的目的是利己 ,手段则是利他 ,因此利他导致利己。  相似文献   

5.
李嘉图否认普遍危机,是由于认为生产等于消费,根源是信奉斯密教条;他混淆利润、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原因是缺乏抽象力而将自由竞争中形成的平均利润看成是剩余价值,以及对斯密的批判不彻底;他否认绝对地租,是由于他认为如果承认绝对地租,就会得出自然因素创造价值,地租的实体是土地的纯产品的结论;他不提原料的原因,是他的资本理论有缺陷和劳动价值理论不彻底。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经济人有孟德维尔假设的、斯密假设的、李嘉图假设的、马克思假设的和奥地利学派假设的。斯密还有道德人的假设。斯密的道德人是有同情心的,而他的经济人则是利己的,对此,他没有解释。后的解释,未能解决问题,这就构成斯密难题。笔者认为,道德人是自然人或氏族人的道德规范的人格化,而经济人则是商品社会的经济规律作用的产物。斯密混淆这两者,是难题的产生原因。氏族不分自己和他人。经济人行为的目的是利己,手段是利他,因此利他导致利己。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与他的批判有直接关系。他批判斯密双重观察法,发现其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因素;批判李嘉图发展斯密外在观察法所犯强制抽象的错误;批判萨伊将斯密外在观察法庸俗化为表象法的错误。正是根据唯物辩证法,通过这种批判,他发现再现对象内在规定在社会表面上的颠倒表现,是再现资本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内在研究与外化表现统一的难题,创立了全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斯密根据他的外在观察法提出了收入范畴,但他并没有真正理解收入,并将收入与内在观察法的研究混为一谈,以至于给自己带来灾难。对于斯密的双重观察法,马克思既肯定了他的合理之处,又批判了他的肤浅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发现了社会表面上的收入现象是资本运动内在规定的颠倒反映。据此,对收入进行切近的规定之后,开始研究资本运动,最后又回到收入上,既再现了具体总体,形成了《资本论》的第五大范畴,又批判了资产阶级及其理论家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指出亚·斯密的错误教条及其在再生产问题上引起的矛盾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曾指出,要阐明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学说,就应从亚·斯密谈起。“因为这个问题的错误理论是他创立的。在马克思以前的政治经济学中,这种错误理论完全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为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社会产品实现问题,在《剩余价值学说史》和《资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其中的错误也是显而易见的。凯恩斯对萨伊定律的批判,只不过是在重复马克思对萨伊定律方法论的批判。如果我们暂时不去追究凯恩斯是否对马克思的抄袭,而单就否定萨伊定律这一角度来看,我们不能说马克思批判了萨伊定律,而凯恩斯就没有批判萨伊定律。但是,凯恩斯承袭了斯密教条,因而不可能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的总量关系。凯恩斯将一条曲线辩护性地描述为独立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并杜撰了三大心理规律用以说明资本主义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由此造成失业和经济危机,所有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凯恩斯既没有找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病因,也没有理性地开出救治资本主义的良方。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人”的嵌入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自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问世以来,学术界对人性假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对“经济人”孤立于社会的个体行为的批判,对此,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基于人的经济行为建立的假设,并不是脱离社会孤立地存在,其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之间不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正是“经济人”的社会性造就了“经济人”的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斯密认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其等于当时该商品所能购买的劳动量,所以,价值决定交换价值,劳动量是衡量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唯一正确的尺度;在资本主义社会,斯密坚持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正确规定,把价格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斯密从来没有混淆过交换价值和价值,也没有放弃过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理论,转而说三种收入决定价值。斯密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劳动力和生产价格范畴,由此发生了一系列混淆。  相似文献   

13.
<正> 梅文杰同志在《经济研究》1979年第12期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集体所有制”这个概念》的文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正确地提出了马克思在写作《哥达纲领批判》之前,就已经使用了“集体所有制”这一概念。但是,他却据此推论《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也包括集体所有制。他说:“很多文章都说马克思没有设想过集体  相似文献   

14.
在2000年英国评选的“千年思想家”中,马克思名列前茅。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第四电台面向公众,举办评选全球最伟大哲学家活动,马克思同样荣膺榜首。马克思的思想体现着惊人的历史穿透力.尽管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几经曲折,但马克思的思想依旧焕发着灼人魅力,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的兴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的道德批判,在今天仍然发人深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工业净产值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性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马克思指出:“年产品价值只有一部分是当年创造出来的,这一部分就是年价值产品,它体现了一年之内所推动的劳动的总和”.这里说的年价值产品和年产品价值就是指净产值和总产值.两者的区别在于:工业净产值是从工业总产值中扣除了物质消耗的净值. 工业净产值指标的特点,首先是它不包括转移价值,不受产品生产过程中起点和终点的制约.当企业多生产费料省工的产品,不会出现净产值人为的“高效率”.当一个工序连续的企业分为几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净产值不会有虚假的增减.  相似文献   

16.
按照凯恩斯的本意,"储蓄=投资"这个恒等式的准确表达应为"社会总储蓄=追加总投资",这个恒等式是从常识性的经济现象推理出来的.全面理解马克思揭示的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这是我们认识凯恩斯这个公式错误的不可缺少的科学指导.对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图式,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会总储蓄并不恒等于社会追加总投资,凯恩斯的这个恒等式沿袭了"斯密教条",在社会再生产的分析中犯了丢掉不变资本C的错误.搬用"储蓄=投资"公式认识宏观经济运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势必误导宏观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与白暴力教授商榷的部分观点,由于存在方法论上的混乱、对经济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到位、以及对社会现实不实事求是的理解等原因,既未能准确地理解白暴力教授的理论成果,也没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存在着较大的偏颇。笔者就这些观点从方法论和具体的经济学问题方面进行评析,以纠正对白暴力教授学术观点的错误批判和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8.
读了《经济研究》1979年第4期万典武同志的《建议用“净产值”代替“总产值”作为主要经济指标》一文后,使我有些感触。“净产值”这个指标在六十年代曾经作为一个项目进行过统计,后来中断了一个时期。近年来统计部门以年报的形式又恢复起来,说明实际经济工作需要这个指标。现就“净产值”指标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一、万文在谈到用“净产值”代替“总产值”作为主要经济指标的理由时,首先指出:“净产值”比“总产值”较为符合实际。这个提法我认为很值得重视。现将我厂近四年来的。总产值”和“净产值”列表如下,作一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王辅民 《经济学家》1991,(4):110-112
关于《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形成史上的地位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作者认为,把“资本一般”作单个资本理解,“社会资本”作许多资本理解,是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严重误解,并导致了对整个马克再生产理论及其应用范围的误解,决不能根据某些认述认为马克民在《手稿》中还是完全接受了斯密教条,仍然停滞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认识水平上,实际上,在《手稿》中已形成了马克思对以后最终突破斯密教条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因素,但是,从《手稿》中尚不能得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已处于形成时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成为了我们时代的主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建设中的利已与利他的矛盾问题。然而,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都还没有提出一个非常好的解决路径。通过对“斯密难题”的研究,借“斯密之手”,在承认个体利益的合理性的同时,又要提倡社会经济发展的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一条社会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