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凯民 《中国企业家》2008,(11):116-116
创业以来,我80%的时间都在跟资本打交道。2000年公司成立,正是中国互联网热的时候,投网络谁都愿意掏钱,但要说服我的朋友来支持一个农业项目——养鸡,就很难让大家接受。我们6个人凑了50万元,很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2.
本是新加坡Robert Khan & Co Pte公司的一个估价小组回顾他们在缅甸仰光估价的一篇章,章很新,是登载在该公司2006年2月的简报上。该公司的老板简先生(即Robert Khan)和我有一面之交,经常会把他们公司的简报和一些物业拍卖的信息发给我,我看了这篇章觉得有价值,就让我的学生徐斌估价师翻译出来和大家共享。我向本刊读推介这篇章,是希望我们的估价师能了解在国外存在的估价业务机会,并且能对在国外从事估价业务有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同时大家也可以注意到:国外的同行也在盯着中国的市场,这也是最近几年我经常提醒各位注意的事情。当然,国外同行进入中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所准备、有所应对。[编按]  相似文献   

3.
学人 《企业文化》2004,(8):155-155
都说德国公司里的工作环境很压抑,人和人相处很刻板,但是我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在参加公司培训的时候,教我们的公司老员工就很注重让我们掌握工作中必备的“软技巧”(Soft Skills),是指有别于专业知识、技术等“硬”技能的员工技能因素,包括领导艺术、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时间管理和演讲技巧等。我的上司就是一个德国人,虽然看上去高大、严肃,但  相似文献   

4.
触摸日本     
2003年冬天,我去一家日本的汽车公司访问,在日本生活了一周的时间,接触了一些日本人,了解了一些日本的现状。和我们的发展情况对比,我产生了研究日本的愿望。 我接触的这家日本公司是一家全球著名的生产汽车的跨国公司。该公司尽管对进入中国市场很感兴趣,近二十几年来也做了努力,但是,业务总是开展不起来,尽管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非常旺盛。他们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通过他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我们有了合作关系。我这次访问的目的是了解该公司产品开发的试验研究能力,寻找我们合作的切入点。他们的目的是想通过我的访问了解中国市场。双方的需求一拍即合,我的访问有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冶金企业文化》2010,(3):39-39
去年,我随公司国际贸易部的同事去德国法兰克福参展。我在展台前接待客户,参观者对我们的绢花、风筝等中国元素浓厚的东西很感兴趣,第一天就签了几份订单。  相似文献   

6.
《英才》2009,(4):8-8
我服务的公司是一家在华的德国企业。从公司的角度我可以看得很清楚,现在人民币升值太厉害了。因为现在在澳大利亚买德国货,都比在中国买要便宜。这种状况让出口损失不小。要知道中国是一个一半的GDP靠出口的国家。如果人民币还不贬值,那么中国产品就会失去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7.
路也 《企业文化》2008,(5):56-58
“我一再强调,我做事都是看得很长远的。我不会在短期之内迎合市场,包括对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看法,我觉得分析师们的眼光太短浅。我相信我们公司的赢利能力是不会比其他公司差的,只是他们现在看不懂,他们不知道我们十年十五年的规划什么时候才开始赢利。”  相似文献   

8.
我很高兴能代表中原公司在这里跟大家说说2006年宏观调控下,我们房地产经纪人的生存发生了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9.
《财会月刊》2010,(10):36-37
093.我公司是公路施工企业,缴营业税。在承包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我们用自有设备在公路施工现场搅拌沥青混凝土,全部用于公司承包的本项工程,没有对外出售。我们按工程总造价缴纳了营业税,但是当地的国税部门要求我们按沥青混凝土的成本缴纳增值税,对此,我们很不理解,我们不是生产销售单位,  相似文献   

10.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我今年40岁,在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成长起来,我觉得很骄傲,我们可以跟国际一流的公司老总们一起谈中国经济、谈世界经济。但我也有深刻的忧虑,我们付出的代价很多,天不蓝了,很多地方的水不行了,我们再这么发展下去,可能给未来的孩子留下的东西不太多,自然的绿色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这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阿嫂是公司聘请的保洁员,一个月八百块钱,是城市的最低保障工资。但阿嫂干得很努力。 公司九点钟上班,阿嫂往往八点钟就来了,她把卫生间和走廊打扫得千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上班时,走在洁净的地面上,心情就很舒心。我某天加班,曾无意中目睹了阿嫂拖地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尹同跃 《经营者》2013,(4):130-132
老一辈汽车人,他们对汽车的热爱、对汽车的执着、对汽车的理解,以及忧国忧民的这种高度,特别让我们感动"目前,整个公司已经在作风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在刚刚过去的日内瓦车展上,奇瑞一款SUV概念车在那里获得了最佳造型奖,这是让我们振奋的。还有我们跟以色列合资的观致汽车在日内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影响蛮大。"我很长时间没有纠结了,但这次来我是很纠结的。没想到我还成为榜样人物,中国汽车界老前辈们为中国汽车贡献更大的比比皆是,跟他们比我很渺小。中国汽车工业走到今天,主要的功劳还是在20世纪上半  相似文献   

13.
“大王,我敬您一杯!”公司聚餐,我借酒壮胆,叫了我们老总一声很久没再用的称呼“大王”。大王很激动,他说有好几年没有人这样叫他了,这些年来,别人只叫他王总,连原来和我一样叫他大王的人,也都改了口了。说这话时他眉眼间颇有几分“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我只能赶紧安慰,“公司大了,当然要正规起来,不能再像当年公司刚起步时那样没规矩。”一句话拉开了共同回忆的序幕,我们每人一碗汤,小口小口地喝着,在觥筹交错声中,聊起了当年我刚进公司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王甲有 《人力资源》2007,(3S):32-33
一个充满自信,又有些腼腆的女孩款款来到了招聘摊位前。她的脸上挂着微笑,很利索地把简历递到了我面前:先生,您好,我想应聘贵公司经理助理一职。我接过简历,从头到尾匆匆看了一遍,感觉基本条件都比较好,待遇要求符合公司薪资标准,于是很高兴地问她:周小姐,打字的速度怎么样?她很轻松地回答说:七八十个字没问题。我立即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复试通知单,填上了她的名字,然后恭敬地说:周小姐,什么时候有空去我们公司复试?她突然愣住了,一脸惊讶地望着我,  相似文献   

15.
今年,北京6688电子商务公司总裁王峻涛注定又要过一个繁忙的春节。“我对公司2007年的发展很满意,2008年的开头也很不错,一月还没结束,我们就已经签下一摞单子了。”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企业》2005,(6):40-40
我在三星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首先给我的感觉是工作环境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办公桌,一台三星笔记本电脑,我去过一些别的国企公司,有一种拥挤的感觉,但是三星不会给人这种感觉,在这里工作很舒适。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后,我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成功应聘到了一家大公司。公司总经理对我很重视,在我上班的第一天便找到我,鼓励我在公司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争取好成绩。我踌躇满志地走出总经理办公室,对未来工作和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我发誓要在公司里闯出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8.
马滢 《中国新时代》2010,(10):60-63
约翰·多纳霍:第一次遇到马云是在5年之前,刚刚加入eBay,那时我还不是这个公司的CEO,当时听说过马云,我们的身高差距很大,那时我很穷,他很富。当时他的愿景很清楚,还有持久的激情与信仰,这都是伟大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新前程》2007,(2):65-67
从索尼美国的实习生到索尼中国的副总裁,索尼在华公司中惟一一位部长级的中国人,实现了完美的职业路径。如今身为盛大网络的副总裁张燕梅,把她在索尼的成长关键用一句感性的话概括,“原来的老板是我最大的贵人,一辈子的贵人,他在职业上给了我很多受益一辈子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管理模式的评选很有意义,我对此表示支持。大家知道,现代管理在中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现在刚好30年了。这30年里,我们确实取得了不少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