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毒胶囊”事件曝光之后,一些明星代言医药广告的现象再度引发热议。广告和法律界人士指出,在世界各国,明星代言医药广告都非常敏感、谨慎,我国亦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限制,但应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为明星代言医药广告上一道“紧箍咒”。  相似文献   

2.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非法厂商用皮革制造药用胶囊"进行了曝光。"毒胶囊"事件对上市制药公司造成了很大影响,经过观察后,发现"毒胶囊"事件对上市制药公司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本文将对导致这种差异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报道,胶囊生产企业使用皮革废料制造药用胶囊,并流入国内医药市场,首批曝光的涉“毒”企业中,吉林海外制药、四川蜀中制药、通化金马、修正药业等知名药企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4.
去年,"毒胶囊"事件曝光之后,一些明星代言医药广告的现象曾一度引发热议,余波未了,日前,由著名影视演员宋丹丹代言而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优卡丹也被查出"质量问题":针对对儿童肝肾有毒性的质疑,优卡丹官方已回应,已修改产品说明书,1岁以下婴幼儿应禁食优卡丹,而禁食原因非"肝肾毒性".优卡丹代言人宋丹丹称,当初异常谨慎地接了优卡丹广告,并对所代言药品的审批事项进行了认真核实,若问题属实,自己将诚恳道歉.  相似文献   

5.
"毒胶囊"本身已经成为社会的恶性肿瘤,简单地手术切除只是短期内使其不复存在;长期来看,还将会再次复生。另外,"毒胶囊"也早已在其它还算正常的有机体内安插了"毒"。足够严重的时候,会再次引起风波。  相似文献   

6.
"毒胶囊"事件还远未走到结束的时候。尽管现在相关监管部门仍在大力对被曝光企业展开调查,但人们心中仍有一连串的问号:"工业明胶"的食品药品污染链到底有多长,都流向了哪里?市面上究竟有多少毒胶囊,到底哪些胶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家》2012,(9):24-25
又一起严重的药品信任危机爆发。4月15日,媒体曝光了国内药用胶囊的生产黑链条,同时也公布了一批使用有毒胶囊作为包装原料的药品企业。加工者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众多胶囊生产企业,最终进入消费者腹中。  相似文献   

8.
专家不合时宜的说法看上去更像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推卸责任,不知不觉,专家似乎就站到公众利益的"对立面"上了。"毒胶囊"事件爆发后,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公开表示,一天吃六个胶囊,一天三次、一次两个,并没有吃掉多少铬。他还呼吁,"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把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说成很大的危害"。结果这一说法,引来网友"拍砖"无数。有网调显示,456名网友中,有290人  相似文献   

9.
港资企业联邦制药2012年以来可谓陷入多事之秋。继5月毒胶囊事件后,6月其子公司内蒙古联邦制药又被踢爆涉嫌污染环境,而10月30日其位于珠海的子公司联邦制药又遭到市民投诉称,阿莫西林胶囊有效期内发现活虫,胶囊的外壳甚至已被小虫咬掉一块。2012年10月30日新快报记者致电联邦制药相关负责人,但并未接通。根据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应,药品经过高温热封不可能会出现活虫,并认为"患者可能是因为保存  相似文献   

10.
正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中国乳业让中国消费者深受其害,之后这个行业不断引爆出各种各样的事件,让消费者无法相信中国的乳制品是否还可以依靠。接着看到了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现在已经涉及多个地区的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甚至不在乎消费者的生命,逐利到了如此地步,真是企业之殇。如此沉重的事实,真的需要大声疾呼:假若企业的经营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将是这类企业走向没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真相,令人瞠目结舌,实在后怕:先是河北一些不良厂商、作坊,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用于熬制工业明胶;然后将其卖给浙江的一些胶囊生产企业代替药用明胶制成空心胶囊;最后流入各地的制药厂家被灌成药囊而进入病家口中。  相似文献   

12.
地沟油入药     
《英才》2012,(10):22
在"苹果皮板蓝根"、"皮革胶囊"之后,地沟油事件再次将制药行业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8月28日,宁波市中院开庭审理全国首例特大地沟油案,其中涉及焦作健康元公司。据称,该公司曾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采购地沟油用于生产7-ACA(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采购金额达1.45亿元。  相似文献   

13.
日前的"毒胶囊"事件,使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一次成功的考验。产品全部合格,得到了监管部门和市场的认可和肯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营明胶系列产品以及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销售,地  相似文献   

14.
如今,想安安稳稳地过简单惬意的生活似乎越来越难。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普遍提升,我们越发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险象环生的环境里,令人防不胜防:苏丹红、毒奶粉、毒豆芽、瘦肉精猪肉、牛肉膏"牛肉"、可燃面条、染色玉米馒头、化学火锅、地沟油……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还未淡出人们的记忆,如今的"毒胶囊"事件又"铬"行其道:毒胶囊、老酸奶、果冻……药品监管问题夹杂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巨浪再一次向中国民众袭来。  相似文献   

15.
继奶粉"肉毒杆菌"事件之后,新西兰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公司8月11日再被曝光两批次奶粉涉嫌农用化学品"双氰胺"污染,在斯里兰卡已被召回。"洋奶"也不可靠了吗?@穿越沪深港:过去常说"爱祖国,用国货",如今变成"爱自己,用洋货",尤其是关乎婴儿生命健康的奶粉,没有经济能力的人才会被迫用国货。即使最近爆发新西兰毒奶事件,依然没有改变民众追捧洋奶粉的心态,肥水注定流入别人田,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相似文献   

16.
"毒胶囊"事件背后反映的是企业错误使用低成本战略;当监管存在漏洞、监管不力,违约成本低时,突破质量标准底线而获得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会持续保持,进而导致整个行业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商业视窗     
面孔刘存周转战国药曾经一手将哈药从亏损几亿元的小厂打造成年销售额近百亿的医药巨擘,被称为"哈药教父"的刘存周于9月3日正式出任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2004年底,刘存周因重组哈药的思路与主管部门相异而黯然离开哈药,之后栖身民营医药企业东盛集团隐忍经年。此番执掌国药这家中国最大的医药商业集团,不知刘存周会给国药带来怎样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毒胶囊”事件.又一次将人们关注的目光聚集到了食品药品监管上。食品安全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到了非抓不可,必须下大力抓的时候。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质量事件     
13种胶囊涉用皮革明胶被停售停用3月15日,国内9家药企的产品被曝采用了铬超标的空心胶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事件发生后,多家涉事药企网站被黑客攻击,修正药业官网一度被黑,网页被改为以"我的烂鞋子被你们拿去做胶囊了吗?"开头的六行字。3月16日修正药业官网再次被黑,上有"胶囊,请选择修正药业!良心药,放心药!!……"字样。  相似文献   

20.
微博     
《楼市》2012,(6):32-33
楼市微博口水战万科一直在动情地说"让建筑赞美生命",可惜这一回"毒地板事件"似乎将台词改成了"让建筑打倒生命",也让国人长期以来对万科的赞美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3月1日晚,万科公布了自复检安信地板以来首份不合格报告,将"毒地板"事件推上了高潮。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万安信地板"含毒"门万科如何刮骨疗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