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论证了收入不平等和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数量关 系.首先构建了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关系的两期模型,研究表明:低收入人群的跨期消费决策受到参照群体(高消费群体)消费外部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收入不平等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与金融发展程度相关.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经常账户越容易产生赤字;当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低收入人群获得自由借贷的范围和水平受到限制,普遍推迟当前消费,进而导致经常账户盈余.文章还基于中国1980-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对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是造成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对中国经常账户的影响还受制于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考虑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强制结售汇制度等基本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我国实际汇率和经常账户问题的计量模型,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并非由汇率低估所致,人民币汇率调整难以根本解决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资本管制放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收入差距逐渐加大是我国1994年以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妥善处理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稳定实际利率、名义汇率升值、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出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并存的“双顺差”特点。造成双顺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双顺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积极合理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化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失衡,也有利于带动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汪伟 《财经研究》2012,(8):26-37
文章首先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三期世代交替模型讨论了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少儿抚养系数的下降会引起储蓄率相对于投资率上升从而形成经常账户盈余,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储蓄率从而对经常账户余额产生负向影响。文章然后运用中国1993-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经验结论与理论模型预测一致,人口结构变化能够解释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变化的近45%。在控制了其他解释变量后,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依然显著。文章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的经常账户余额指标、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选取以及模型的动态设定也非常稳健。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以来,经常项目账户和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顺差的指数型增长将我国推向了全球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的风口浪尖。在国际金融危机频发、跨境流动资金波动剧烈的背景下,我国反常顺差所具有的潜在风险非常值得关注。鉴于此,文章的研究重点在于:(1)采用涉及27个国家股票市场的数据,构建并计算了反映国际投资者情绪变化的风险偏好指数;(2)将国际市场投资者情绪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影响国际资金在我国跨境流动的驱动因素,以辨别跨境资金中的不稳定成分,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辉煌 《财经科学》2007,(5):103-109
国内吸收法认为,当国内需求没有完全吸收其产出时,就会通过净出口产生贸易顺差.中国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似乎与消费需求不足有关.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变化的关系来考察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结合国内吸收法的思想来分析我国的经常项目动态.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视角下中国双顺差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以来持续呈现的双顺差局面在2008年继续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2006年中开始的通货膨胀。通过对通货膨胀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通货膨胀和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账户之间各自存在着自动调节机制。但是在中国当前资本项目账户和经常项目账户开放程度不一致的情况下,这种自动调节机制被人为扭曲。因此,中国应该对这两个项目的开放进行进一步调整以使两个项目有机配合。这对于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调整中国长期双顺差的局面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翟晓英 《经济问题》2012,(5):114-116
利用中国1982~2009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率与储蓄率(S/GDP)、净国外资产占GDP的比率(NFA/GDP)、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储蓄率、投资率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较大,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1982~2009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率与储蓄率(S/GDP)、净国外资产占GDP的比率(NFA/GDP)、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储蓄率、投资率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较大,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居民消费是衡量一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扩大居民消费能力一方面可以扩大内需,同时又是新一轮社会大生产的逻辑起点。主要结合西方经济学的相关消费理论,短期和长期角度入手,分析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几个因素出发,利用线性回归理论、协整理论建立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模型,选取1978--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数据,使用实证的方法揭示出目前影响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从而在提高居民消费和扩大内需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2011年开始,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道路之一,也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对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进行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数据,建立了面板数据集,用单位根、协整等计量经济学理论对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城镇化率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之间时序变化差异和按空间变化差异都很显著,且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逐渐显现,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抗通胀行业,研究酿酒行业的盈利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本文使用2009年—2012年的样本数据,采用聚类分析研究行业总体情况并且给出了相关的评价,同时,文章使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酿酒行业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的盈利能力情况并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酿酒行业的利润与通货膨胀成正相关,与居民消费能力情况也有着正相关性,并且发现其盈利能力主要受到了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陆俊杰 《时代经贸》2012,(18):11-12
2010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逐渐显现,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抗通胀行业,研究酿酒行业的盈利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本文使用2009年一2012年的样本数据,采用聚类分析研究行业总体情况并且给出了相关的评价,同时,文章使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酿酒行业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的盈利能力情况并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酿酒行业的利润与通货膨胀成正相关,与居民消费能力情况也有着正相关性,并且发现其盈利能力主要受到了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4—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的相关数据,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现象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失衡重点表现为由货物贸易顺差占主导的经常账户顺差、由直接投资顺差引起的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以及双顺差现象导致的巨额外汇储备。运用结构分析法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扩大内需、改善外汇储备结构、调整出口结构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出现持续顺差的内外部原因,本文利用Blanchard和Quah提出的对冲击进行长期约束的冲击分解方法,分析了内部冲击和外部冲击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冲击-传导机制。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常账户失衡主要是由我国内部冲击因素导致的,并且,在样本期内,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也可以由其内部冲击分量来模拟。依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了应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扩张是经常账户顺差的Granger原因,但经常账户不是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Granger原因。货币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现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大增,超过了货币供给所致。经济增长通过资产需求、两部门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渠道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因此扩大国内信贷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总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应该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黎开颜  陈飞翔  刘佳 《经济问题》2007,339(11):10-14
在构建一个双顺差约束条件下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的效应,对经济增长是否具有积极影响取决于条件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双顺差之间已经形成高度的相关性,双顺差的结构反映出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的潜在问题,同时,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顺差之间已经开始出现相互强化的关系,降低国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消极作用日趋明显,将会严重地增加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甘肃省1980—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显著,但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路领  綦孝波 《时代经贸》2010,(22):54-55
基于1986-2008年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除1998年外,中国国际收支始终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就2002年的国际收支情况而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354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顺差为44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为323亿美元,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