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代理理论框架下,以中国上市高技术企业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对CEO激励与R&D投资和规模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CEO投资选择偏好是规模投资,而不是R&D投资;进一步剖析了CEO投资偏好的激励根源,认为通过合理设计CEO薪酬契约,能够有效矫正CEO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
家庭借贷约束、公共教育支出与社会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强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借贷约束使得底层家庭无力对子女进行最优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此同时,富裕家庭则不受借贷约束的影响,总体结果是社会流动性减弱。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和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借贷约束确实提高了居民收入和教育的代际传递弹性,降低了社会流动性。在匹配政府公共教育支出数据后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可以缓解家庭层面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提高教育水平的代际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张燕  徐菱涓 《时代经贸》2012,(20):184-184,18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tobit模型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内部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储蓄占绝对比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受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金融发展作用和居民信任度的正向影响,房产对家庭金融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居民家庭没有呈现出生命周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恕立  向姣姣 《财经研究》2015,41(5):134-144
东道国制度质量如何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区位选择,至今尚未在经验层面达成共识.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面向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的非金融类OFDI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和扩展投资引力模型,从母国投资动机和东道国制度质量双重约束视角,考察东道国的政治、经济与法律制度对不同类型OFDI投资选择和投资规模的约束作用.研究表明:(1)中国OFDI的投资选择和投资规模表现出不同的制度偏好,OFDI投资规模更偏好优越的制度环境,而投资选择则偏好较差的制度环境.(2)多元化的母国投资动机使中国OFDI面向不同国家或地区表现出差异化的制度偏好,技术寻求型OFDI投资规模对优越制度的依赖较弱,甚至会偏好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或地区,而良好的政权稳定性、政府效率、监管质量和腐败控制是影响市场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OFDI投资行为最为关键的制度因素,对其投资规模有着强劲的正向作用.在中国调整投资结构的背景下,文章对中国优化OFDI区位分布决策和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出优势是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家庭教育支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加以解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本文发现:有女孩的家庭无论在教育支出总量还是人均量方面都显著高于没有女孩的家庭。利用第一胎子女性别作为工具变量的2SLS估计结果同样支持这个结论。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传统的“助儿买房”观念使父母将大部分家庭资源都分配给男孩,所以要在教育支出上对女孩进行补偿。其次,上大学给女性带来的回报高于男性,激励父母增加对女儿的教育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效应更可能发生在农村、多子女、子女尚未就读大学、家庭预算较为紧张的家庭中。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22,(1)
受到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和目前"新生育政策"的影响,未来家庭子女抚养负担将进一步增加,探寻缓解这一压力的方法与路径,对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民基本素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基于风险厌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家庭个人年金投保偏好及其作用机理,寻求释放个人年金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作用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策  方慈  张卫东 《经济论坛》2002,(19):71-7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家庭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特别是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教育投资力度更大。因此,了解现代家庭教育消费的现状,研究人们的教育需求,对于活跃教育市场,引导教育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一、现代家庭教育消费现状1.现代家庭十分重视教育消费。尊师重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一方面在子女的培养教育上非常重视,每个家庭在这方面也舍得花钱;另一方面现代人非常注重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接受再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投资教育,心甘情愿。2.教育投资成为…  相似文献   

8.
张迪 《经济师》2014,(5):80-81,83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增长速度持续减缓,同时农村高等教育入学率与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之间的差距逐年拉大。由此可见,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有待提升。教育成本和收益对其高等教育投资行为起主要影响作用。在成本方面,高等教育费用占农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始终偏高;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承担着较高的机会成本;农村大学生面临比城市大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心理成本偏高。在收益方面,农村居民仅仅看到新生代农民工在短期内的收入趋向于甚至高于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忽略了高等教育所带来的长期收益。以上原因都导致了农村家庭放弃高等教育投资。国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减小以上因素的影响,促进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完成了由免费教育向有偿教育的平稳过渡,也大大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大量需求带来的社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使得每个家庭都迫切希望子女能有上大学的机会,并表现出强烈的高等教育投资意识.但是"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及其家庭在投资高等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成为社会的一大新的难题.本文拟从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背景出发,分析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对社会、高等教育本身的影响,并从国家政策层面和高校以及学生个人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完成了由免费教育向有偿教育的平稳过渡,也大大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大量需求带来的社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使得每个家庭都迫切希望子女能有上大学的机会,并表现出强烈的高等教育投资意识。但是“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及其家庭在投资高等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成为社会的一大新的难题。本文拟从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背景出发,分析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对社会、高等教育本身的影响,并从国家政策层面和高校以及学生个人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经费保障一直存在着来源结构不合理、政府支出力度不足的问题。基于人力资本投资一般均衡模型,本文解析了政府与家庭投资教育的不同激励。父母一代越是重视子女福利,政府教育投入越能提升父母投资子女教育的激励。而政府在预算收入约束条件下,教育财政投入是家庭投入和社会人力资本积累的反应函数。进一步构建省级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政府与家庭之间的高等教育支出行为模式,结果发现政府高等教育支出有利于引出更多的家庭支出,而家庭高等教育支出挤出了政府支出努力。在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制度落实政府责任,以此带动家庭更多地为子女高等教育而投资。  相似文献   

13.
郑震 《经济师》2010,(9):8-10,13
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工具性意义和目的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对于其人力资本投资,总量上有所增加,但仍存在投资观念未深入、投资基础薄弱、投资方式选择有一定的偏差、农村地区区间投资水平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受农村家庭预算收入约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等造成的。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并落实相关服务政策,指导农村家庭全方位提高收入水平,帮助其正确选择投资方式,最终实现我国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上台阶、区间投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教育投资中,除现金性的显性教育支出外,家庭也会通过放弃潜在收入并增加子女陪护时间的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这种看不见的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对理解中国家庭的教育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子女升学压力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外生冲击作为识别框架,估计了母亲由于子女教育压力而放弃的潜在收入,为识别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提供了微观证据.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子女升学压力会使母亲月收入显著下降19%,同时父亲收入没有显著变化.异质性分析发现,高学历、非国有行业、育有男孩或独生子女的母亲收入更容易受到子女升学压力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子女升学压力下母亲会通过降低劳动参与率、降低工作时长以及增加家庭照料时间等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进一步利用地区重点高校录取率反映地区升学压力,发现子女升学压力越大的地区,母亲收入下降幅度越大.本文研究识别了子女升学压力下的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为更好理解中国人力资本积累和家庭劳动供给决策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5.
周兴  张鹏 《经济学(季刊)》2015,14(1):351-372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乡家庭代际间的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城镇家庭子女的职业随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向父辈职业"回归"的趋势,而农村家庭中父代从事非农职业有助于子女实现职业的向上流动。(2)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代际间职业的向上流动,但其父辈的社会经济特征也对代际间的职业传承和流动有显著的影响。(3)代际之间职业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代际间的收入流动,代际职业传承对高收入家庭的代际收入弹性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育选择特征表现在:对子女数量的追求由多变少、男孩与女孩相比的效用优势正逐步消失、农村家庭正从生育行为转向教育行为。教育和职业对生育模式的选择影响最大,其次是年龄和婚姻状态。基于分析结果,笔者认为,促进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消除收入分配与就业之间的差距、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将有利于强化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官员家庭对子女创业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官员家庭显著抑制了子女的创业行为,降低了创业发生概率.第二,教育筛选机制能够解释官员家庭抑制创业现象,即官员家庭子女由于普遍拥有更长的教育年限而往往更不愿意选择风险较大的创业型工作.第三,官员家庭对创业的抑制主要来源于父亲为官,母亲为官对子女的创业影响不显著.此外,文章进一步甄别了可能与教育筛选并存的两种抑制创业的机制.出于"在位避嫌"的考虑,官员家庭会抑制子女创业,但是教育筛选仍然是其最主要的现实机制.相关的稳健性分类检验都支持了上述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鼓励创业和保障就业公平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基础支撑。家庭农场作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主要构成之一,研究其绿色生产行为对于推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7年黑龙江、江苏、四川三省的家庭农场调研数据,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受教育年限、培训次数、从业经历、年龄、性别、风险偏好等相关特征与农场应用绿色生产技术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描述性分析和解释。研究发现:受教育时间越长、接受过培训的家庭农场经营者更倾向于应用绿色生产技术,但并非培训次数越多越好;年轻、风险偏好型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应用绿色生产技术的概率较高;女性、习惯运用移动网络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应用绿色生产技术的概率较高。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及普及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要考虑自己的资金实力如果手中有几万元或几十万元资金,可以购买住房,既能居住,又能保值和增值。当然,如果你手中只有几千元或一两万元资金,购买住房就只好排除在投资选择之外,作另种选择。二、要考虑未来收入家庭和个人的全部资金不能都用于投资,而是要分为消费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消费基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消费准备金。为这段时期的消费所提取的准备金多,用于长期投资的部分就少;提取的消费准备金少,与未来可望得到的收入有关。你的家庭今后一定时期内可得到较稳定的收入,足以维持今后的消费,凡不需要从现有的资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家庭子女教育投资动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经济经纬》2007,98(2):31-34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在子女教育投资方面,一般会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影响,并且父母的当期收入会影响到对子女当期教育的投资;父母对于子女教育投资的动机主要符合贷款合同模型,即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投资是暗含后期回报的合同,这一合同主要通过家庭的某种内在机制和社会道德标准来执行的.基于这样的结论,笔者认为,为扩大父母对子女教育方面的合理投资,国家应该建立健全教育方面的金融渠道,提供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贷款或保险,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的投资更加平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