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文章把因教致贫给人们带来的困惑称之为教育致贫悖论。并认为,教育投资的长期性和我国对政府考核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政府教育投资长期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在目前的考核制度下,理性的、追求最大化的政府自然缺乏投资于教育的积极性。如果说,家庭对教育投资的重视,是改革以来家庭教育投资收益率提高带来的示范效应的话,那么,教育致贫的示范效应必然导致家庭教育投资减少。减少家庭教育投资是家庭面对教育致贫时的理性选择,但这种理性选择对国家却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这离不开教育投入的增加。大量关于中国教育公共财政的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在教育上的公共支出不足,而家庭的私人投资弥补了公共投资的不足。因此,解释中国教育的发展就需要从家庭这个微观的视角出发,了解私人投资的决定因素。本文在一次有关家庭教育支出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现代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特别发现家庭收入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教育程度是两个非常显著的指标,这为我们解释中国近期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经验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医疗健康投资、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制约着人力资本的形成。通过对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的研究,分析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和医疗健康投资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恬  李琬昕 《经济视角》2012,(5):151-155,160
为了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家庭教育投资在近年来备受重视。文章以兰州市为例,重点调查并研究了家庭教育投资短期回报和长期回报的影响因素;运用调查结果和相关数据,建立了“家庭教育投资周期理论”。结合当下相关的热点问题,分析了家庭在投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在提高家庭教育投资有效性及回报率方面有启发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受教育群体呼唤教育品牌的发展趋势。目前,河北省每年约有18万高中毕业生。尽管近些年来,各高校在不断扩招学生,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没有真正缓解入学的激烈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教育消费被列入家庭的议事日程,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教育消费投资,对子女进行高等教育投资的欲望十分强烈。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居民存款中准备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高于用于购房的比例。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以后,受教育群体的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在选择院校填报志愿时,十分注重教育品牌,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名牌…  相似文献   

6.
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基本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人一般认为 ,家庭教育投资决策既要考虑投资的未来收益 ,又要考虑受教育者在脱离劳动受教育期间所损失掉的机会成本。如果现今投资的未来收益能够有效补偿由于学生上学给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和劳务压力 ,能够有效改善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和地位 ,预期收益大于由于接受高等教育而丧失的机会成本 ,家庭就愿意进行这样的教育投资 ,否则 ,家庭的教育投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甚至于通过权衡利弊而拒绝投资。这种视角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着较大的区别。中国人一方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振兴家业以便光宗耀祖 ,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  相似文献   

7.
郭颖 《经济纵横》2000,(10):59-61
近年来 ,我国居民家庭用于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连年增长 ,其增长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子女教育消费问题 ,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吉林省城镇居民教育消费水平及承受能力、教育消费发展趋势和应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家庭教育投资中,除现金性的显性教育支出外,家庭也会通过放弃潜在收入并增加子女陪护时间的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这种看不见的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对理解中国家庭的教育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子女升学压力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外生冲击作为识别框架,估计了母亲由于子女教育压力而放弃的潜在收入,为识别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提供了微观证据.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子女升学压力会使母亲月收入显著下降19%,同时父亲收入没有显著变化.异质性分析发现,高学历、非国有行业、育有男孩或独生子女的母亲收入更容易受到子女升学压力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子女升学压力下母亲会通过降低劳动参与率、降低工作时长以及增加家庭照料时间等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进一步利用地区重点高校录取率反映地区升学压力,发现子女升学压力越大的地区,母亲收入下降幅度越大.本文研究识别了子女升学压力下的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为更好理解中国人力资本积累和家庭劳动供给决策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2015年、2017年三期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显著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概率,扩大了农村家庭人均教育投资规模,并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本文进一步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农村家庭进行教育投资的概率和人均教育投资规模明显增加。机制分析证实,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增加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减轻农村家庭医疗和养老负担的方式提高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水平。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龚继红  钟涨宝 《经济师》2006,(8):222-223
文章根据帕森斯的一般行为理伦,通过问卷调查,分别从不同数量子女家庭对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投资目的、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和教育投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子女少的家庭对现代教育投资观念有更强的认同感;独生子女家庭和四子女家庭在教育投资目的性上更倾向实现子女向城市流动;在教育投资选择上,多子女家庭除了遵守择优原则并存在一定的性别偏好和年龄偏好,子女少的家庭大多选择进行高价投资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城乡教育投资和教育结果尚存在较大差距,非农就业作为农村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对其家庭教育和投资行为有着深刻影响。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知识积累、技术内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假设,构建了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教育投资的二元结构模型,从教育投资角度剖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教育和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增长,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投资差距;非农就业对农村教育投资的促进效应和对城乡教育投资差距的弥合效应,主要来自于短期非农就业,长期非农就业的农村家庭会产生对子女教育的忽视效应而削弱非农就业的教育投资效应;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效应与非农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伴随非农收入的增加,或将吸引农村劳动力较早地外出打工,由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中等教育陷阱”问题。研究为非农就业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为完善非农就业政策和促进城乡社会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12.
”金九银十”是个美丽字眼儿,更是商家公认的铁律。其意是指进入九,十月份.大多数行业都会迎来一个销售旺季.也就是俗话说的”金九银十”。 “金九银十”的形成还有一个消费心理的因素在起作用,因为在时间上九月份和十月份秋高气爽,开始进入秋天,按照人的消费心理.在花钱方面、投资方面心情有所冲动.只要进入到秋天.特别是冬季.尤其是临近两节.家庭消费明显增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沿海发达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家庭结构、规模、观念等随之发生变化:家庭结构多样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和婚姻观念个性化。城市家庭结构的嬗变,一方面,促进当地文化消费,“四二一”式家庭教育消费成为首要支出,核心家庭占据娱乐消费主流,家庭结构小型化使旅游消费升温;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变化也造成文化消费的困境:教育支出畸重,年轻人娱乐消费缺乏家庭制约,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14.
善于理财的人可以让有限的家庭资产发挥最大的消费效益和投资效益,而大手大脚的人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消费和投资都在一种低水平上徘徊,使家庭资产不明不白地流失。一是在炫耀性消费中流失。一些人在消费上总喜欢跟别人较劲,却忽视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能不能胜任。人家有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家庭教育的功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它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家庭是引导个人走上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具备了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即使到了大学阶段,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导向 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为行为规范,表现为一定的道德情操,而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念,正确的行为规范,高尚的道德情操必须通过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才能形成。家庭教育的起始特点对人的理想、道德情操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道德教育必须在人生的最初阶段花力抓好。福建省高…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约翰·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通篇都在讲家庭教育,包含了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约翰·洛克的家庭德育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对当今儿童的家庭德育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择校费问题看家庭教育投资的有限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自身的教育投资理论知识有限,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致使很多家庭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时不能客观、理性地分析子女的教育需求,投资决策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因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理性行为。由于中国目前实行较为严格的户口制度和教育制度,所以对于特定的家庭对教育产品的选择不存在很大的弹性。另一方面,国内教育收费普遍低,投资回报率比较高,不同教育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本文选择。是否支付择校费用”,并把调查城市选择在上海,利用问卷和数据分析,对投资人决策机制的理性程度进行分析。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针对家庭教育投资决策人主观的收益和风险对最终决策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没钱也潇洒     
现代生活中,人们不管有钱没钱,都注重消费和投资。有些钱少的家庭借鸡生蛋、贷款消费,人生一样潇潇洒洒。 借鸡生蛋 低收入家庭如何才能提高收入呢?一是转变“按入计出”的被动消费观念,树立“借鸡生蛋”的思想,大胆负债投资以增加收入;二是负债投资要注重投资技术的提高,比如熟悉了解股票市场投资,掌握一个小工厂的生  相似文献   

19.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出优势是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家庭教育支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加以解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本文发现:有女孩的家庭无论在教育支出总量还是人均量方面都显著高于没有女孩的家庭。利用第一胎子女性别作为工具变量的2SLS估计结果同样支持这个结论。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传统的“助儿买房”观念使父母将大部分家庭资源都分配给男孩,所以要在教育支出上对女孩进行补偿。其次,上大学给女性带来的回报高于男性,激励父母增加对女儿的教育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效应更可能发生在农村、多子女、子女尚未就读大学、家庭预算较为紧张的家庭中。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什么"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话题,从上层建筑说到生产力,再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说,追问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理论的产物,是反思教育实践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探讨教育问题具有的重要意义。因此,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及其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造就了人类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成为永恒和普遍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