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要想在全球市场上有立足之地,需要通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0年至2013年期间的数据对我国23个省份的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外部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状况因素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从而提出增强经济实力、促进产业集群和完善制度等政策建议来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非均衡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本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借鉴产业竞争力分析的框架,结合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建立了一套评价我国区域性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各地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非均衡性及各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各地现有产业的比较优势,提出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及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珠三角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测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娟  王子成 《珠江经济》2006,37(12):13-20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产业竞争力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因子分析法来测度珠三角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发现:珠三角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主要是石油化工、仪器仪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饮料、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纺织服装制造业显示出竞争劣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部分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型产业竞争优势丧失。汽车、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钻石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海洋产业的自身特征,从生产要素、科技、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实力、国内需求、相关和支持产业等6个方面,构建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刻画浙江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趋势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浙江海洋产业总体竞争力呈上升态势,科技、生产要素为主要来源;区域经济实力、国内需求、相关和支持产业的影响呈递增趋势,环境保护的影响则呈下降态势。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构建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辽宁省8个装备制造业行业竞争力计算其综合得分并进行比较,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将装备制造业行业分为3类,得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并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安德胜 《特区经济》2012,(3):194-196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城市经济实力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基础设施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六个方面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综合为经济实力因子、区域学习创新因子和可持续发展因子。利用系统聚类法将不同城市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将12城市聚为4类,并对每一类城市的竞争力状况给与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郑金沐 《开放潮》2005,(8):56-56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今后较长时期内厦门的产业优势仍然是制造业,没有强大制造业支撑,厦门难以提前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也就成不了经济强市。因而要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来提高厦门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王呈斌 《乡镇经济》2006,(12):42-46
产业竞争力分析是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以浙江省临海市为案例,选择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市场能力和资本实力等方面对该区域产业总体竞争力作出客观评价。同时,通过构建简单IMD模型和关键因素模型,分产业进行竞争力剖析,明确不同产业的定位,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之间产业竞争本质上就在于如何创造出一个最能促进产业发展的环境,体现了城市产业吸引力、集聚力和影响力。文章以珠海为例,在全国层面上深入分析珠海制造业竞争力。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创新水平、技术水平和市场水平角度拓展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叶生新 《改革与战略》2011,27(6):126-128,138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南宁市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带来的国际市场和合作机遇,南宁高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赋予了南宁高新区发展制造业的良好机遇并提供了良好条件。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必须转变职能、加强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和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葛晨冉 《科技和产业》2023,23(17):65-70
先进制造业是安徽省重点关注的产业之一,对促进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为提高安徽省先进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分析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环境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被称为人类社会的“首席产业”,当今世界经济强国都把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宁波工业的主体,也是宁波的立市之本。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增强宁波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应根据宁波实际,确立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找准载体、抓手和动力,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打造宁波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宁波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08,(7):11-11
杭州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定位是:按照“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率先实现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区域”的长三角地区总体定位,依托杭州处于长三角“地理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优势,立足“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特色,以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为目标,着力构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长三角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相似文献   

14.
杜小军  刘婧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27-129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制造业30个行业的竞争力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表明目前山东省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阶段,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支柱产业以及重点发展产业的产业聚集度还不高,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湖北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中部地区占有绝对优势,起着引领中部工业崛起的重要作用;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的竞争力也比较突出,是湖北率先实现中部崛起的支柱性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16.
加快发展我省先进制造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改造传统产业为基础、提高国际化水平为目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对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制造业强省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主要  相似文献   

17.
黄磊 《中国高新区》2012,(1):118-119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以高端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它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项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长期重点任务。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指出,“十二五”期间,  相似文献   

18.
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兴起的背景国际竞争力侧重于从经济角度评价、比较国际上各实体的实力,从不同视角看,大致包括企业、产业、国家三个不同层次。从国家层面上评价、比较国际竞争力,即是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一国的综合竞争能力,它以企  相似文献   

19.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2009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决定,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一般而言,装备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六大行业,汽车制造业包含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  相似文献   

20.
虞瑾  刘慧敏 《特区经济》2006,(11):344-346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就是制造业相对发达,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支撑,浙江成不了经济强省,也难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制造业已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机制优势,以块状经济为代表的集聚优势,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营销优势,以轻纺工业为特色的产业优势,浙江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本文对开放背景下浙江制造业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准确把握浙江制造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总体特点,同时也有助于在新形势下对浙江制造业发展战略做出调整,从而提升浙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