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信托模式的法律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信托模式是在我国现行法律环境和金融制度下的现实选择,能够在短期内为资产证券化提供操作性较强的交易规则。由于目前的信托模式在制度上存在明显的漏洞与缺失,导致潜在的法律冲突与风险。因此,有必要完善信托模式的规则,实现资产证券化制度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信托模式: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明  陈柳钦 《新金融》2004,165(10):11-14
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的本质在于破产风险的隔离机制,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正好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背景下,信托模式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本文分析了目前制约信托在资产证券化应用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的本质在于破产风险的隔离机制,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正好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背景下,分析了目前制约信托在资产证券化应用的因素,指出信托模式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是突破了传统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新的融资手段和金融工具.其运作机制的本质在于风险隔离,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正好符合其本质要求.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资产证券化面临着诸多法律障碍.本文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我国因商业银行对其缺乏积极性而进展缓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其运行过程中,面临着风险控制、法律规制和税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我国现行的信托法律制度,对采取信托模式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行性,但也存在着立法上的障碍和空白。只有在“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信托特别法》以及规范信托受益权证的流通市场,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信托型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证券化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但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形式,证券化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与信托的组织形式,具有实现证券化目标的天然优势.我国的资产证券化选择了信托模式,但是源于英美法系的信托制度却与具有大陆法系传统的中国法律制度存在着冲突,因此导致了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中出现了理论上难以解释的问题.中国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通过信托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进行融资,需要完善的制度条件和市场环境,我国信托法的颁布为中国实施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好的机遇。本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托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对世界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及意义,综合运用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对信托模式的合宜性及操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盖永光 《济南金融》2005,(2):21-22,26
随着信托业“一法两规”的颁布,为运用信托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安排(破产隔离)提供了法律方面的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在我国现实环境下利用信托模式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及可操作性,并进而探讨了运用信托模式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思路及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托业"一法两规"的颁布,为运用信托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安排(破产隔离)提供了法律方面的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在我国现实环境下利用信托模式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及可操作性,并进而探讨了运用信托模式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思路及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高效的融资方式,SPV为其提供了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只有特殊目的信托模式可以有效实现风险隔离,特别是专项计划与信托模式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SPV的风险隔离功能.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将由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SPV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同时也会推动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宫芳 《金融与市场》2007,(11):69-69
一、完善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框架虽然企业资产证券化工作的试点取得了成功,但是试点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法律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制约这一新型融资模式的发展,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与繁荣也会带来影响。由  相似文献   

13.
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入手,分析了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原理,指出了目前中国法律环境开展专利资产证券化存在的法律冲突与缺失,认为信托型SPV是最适合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2005年开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选择了信托模式,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新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明确了信托公司作为财富管理机构的功能定位。此后的5年,凭借自身制度优势,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取得了年均51%的复合增长,并于2012年成功超过保险成为中国第二大金融业态。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信托行业规模已达10.13万亿元。2014年无疑是信托业关键性的一年,它的发展前景如何,投资者可采取什么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进行《信托法》立法后评估工作,推动《信托法》司法解释与信托配套制度建设,是我国信托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基本路径2001年《信托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信托制度的正式确立,它与《证券投资基金法》一并在法律层面构建了我国信托活动的制度基础。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商事信托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是,信托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实践中,《信托法》自身存在的理解歧义和立法滞后等问  相似文献   

16.
对于"信托受益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持续争论了百余年。信托在现代商业和金融交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广泛应用于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信托和资产证券化中。我国《信托法》是法律对信托社会需求的回应,更多地采纳了合同理论,为信托合同提供了一套强制性的标准化条款。我国应借鉴"物权说"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吸收"企业组织"理论强化信托的资产分割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劭斐  王彤 《新金融》2003,(8):37-39
2003年6月下旬,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国内首次以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由于此次处置在交易的机构上与资产证券化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被视为国内首例准资产证券化实践.从当前金融形势来看,我国金融系统结构特征导致金融风险过度积累在银行系统内部,而金融机构个体也需调整金融风险头寸的有效手段,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的产生是在国内现有约束条件下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效率的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18.
信托制度是一种以资产为核心、以信用为基础、以委托为方式的现代财产管理制度。信托制度的风险隔离机制,对于防范资金风险、提高管理效率是一种良好的技术选择。如果受托人破产或受到别的侵害时,信托财产可以受到保护。在运用财产时,信托管理的方式比较灵活,有利于实现基金的安全。信托业务涉及多项业务领域,既可以对动产、不动产、无形资产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也可以从事投资、融资、财产保管、处理债权等多方面业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在激活金融市场、促进金融产品横向交叉合作方面能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在现行分业监管的法律环境下,银行如何依据我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利用信托制度进行业务拓展,如代理信托资金收付业务、信托资产托管、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对银行相关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重塑和创新,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确定了我国企业年金实行DC模式,制度设计者期冀借用信托制度来保护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和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的权益。但是,从国外移植的制度设计与我国的信托法律环境并不配套,导致我国企业年金徒有信托之名没有信托之实,在企业年金基金运作中无法充分发挥信托的制度优势,作为企业年金信托受益人的广大职工面临着潜在的制度和法律风险。本文结合5年来我国企业年金的市场实践,从法律的视角解释了我国企业年金适用信托制度过程中存在的本土化问题,论证了目前企业年金信托受托架构设计缺陷对职工权益保护的影响,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2003年6月下旬,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国内首次以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由于此次处置在交易的结构上与资产证券化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被视为国内首例准资产证券化实践.从当前金融形势来看,我国金融系统结构特征导致金融风险过度累积在银行系统内部,而金融机构个体也亟需调整金融风险头寸的有效手段,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的产生是在国内现有约束条件下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效率的有益选择.本文旨在从金融风险管理的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简要剖析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