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内财经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5):125-126
发改委首次公布内地31省份对外开放指数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4月份发布了《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研究报告》,首次公布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外开放度情况。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包括三个一级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78~200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做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长期内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均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金融发展的影响大于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的中介效应显著,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金融发展将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对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拉大收入差距的影响高于全国水平,对外开放影响不显著;中、西部地区情况与全国相同,但是对外开放的影响大于金融发展。东、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中介效应为正,西部地区为负。本文随后对其背后的原因和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新疆金融》2008,(9):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助理、金融办主任王会民: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党中央和自治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疆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新疆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交通干道和口岸已初步形成,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外经贸实现历史性跨越,对外开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新疆已具备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最具特色的对外经贸中心的条件,为进—步扩大对外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检验了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是否影响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减弱经济波动的同时促进了经济长期增长,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增加了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弱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且当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这一影响转而为正.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走过十年历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向“六个并举”转型,是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在这一背景下,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继续夯实基础和生态建设下,需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扶持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加快发展,突出社会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推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目标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现状】 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帅『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绩,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2001—2012年,贵州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呈快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对内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重点经济区将给西部大开发带来更多的惊喜。  相似文献   

8.
毕蕾 《中国外资》2010,(24):24-24
新时期重庆肩负打造西部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任,面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走内陆开放型经济道路,实现重庆跨越式发展。因此,回顾、总结直辖以来重庆对外开放状况,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大规模、宽领域、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冯斌  吴艳  俞新昀 《青海金融》2012,(10):33-35
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产权非国有化、对外开放度和资金市场化是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三大主要表现。"十一五"时期,地处西部的青海藏区①在经济制度上发生了明显的变迁。基于此,本文对青海藏区"十一五"期间制度变迁进行了量化,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制度因素对青海藏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促进青海藏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影响通货膨胀率的因素。计量结果表明:前期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量和对外开放度是影响当期通胀率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开放度的提高使得扩张货币的效应会更多的体现在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0~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利用外资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都产生了正向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且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明显,其次是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最小。考察不同区域研发机构内生增长机制后发现,东部地区的动态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东、中、西最小。研究同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科研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2.
2018年以来,我国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这预 示着中国金融业新一轮对外开放推进迅速,但也对跨境资金交易监管水平提出了挑战。本文首 先对跨境资金交易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进行了剖析,提出跨境资金交易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六大挑 战。之后,在分析美国应对这六大挑战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跨境资金交易监管的 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西部地区2004-2018年12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方法,基于协整分析对人力资本积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各省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内部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战略、金融发展战略及出台配套相关制度法律等方面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拓展的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技术标准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选取2000~2011年十大行业的面板数据,考量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及作用。结果发现,行业标准化水平、标准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外资参与标准化水平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标准对外开放水平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计量的金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区位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测度2001~2010年中国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并用Moran’sI指数和散点图检验金融集聚的空间自相关的存在。考虑空间自相关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经济规模、人力资本、政府作用、对外开放以及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金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的经济规模是金融集聚产生的基础,但需谨慎制定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丰裕的人力资源、有力的政府支持和先进的信息化水平是金融集聚形成的重要条件;目前的对外开放自由程度与金融集聚发展需要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16.
深入剖析丝绸之路沿线国内段九省市的综合发展实力,探索不同发展战略定位下省 区市竞合协同发展路径,对全面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经济发展竞争力、 环境设施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科技创新与财富竞争力、金融发展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五 个维度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分类主成分分析法全面衡量九个省市经济金融发展的分项和综 合竞争力,将九省市分为三个发展梯度,形成资源聚集与要素流动的直观剖析。在此基础上,利 用聚类分析法得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关联的着力点与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并最终得出处 于不同梯度省区市间开展基于优势竞争力的产业间合作的三大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银行业WTO承诺期的临近结束,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运作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日益变化的竞争环境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以顾客为导向,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营销状况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商业化经营、市场化竞争的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深层次的原因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发展滞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日中  郑群峰 《海南金融》2010,(6):16-18,51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原因之一是西部民间投资不足。为了解释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发展不足的现象,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初步量化制度因素,选取2000-2007年西部10个省市构造面板数据,对西部民间投资自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总结了西部民间投资滞后的制度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东、中、西部各省(市)人寿保险公司设立、寿险保费收入和中外资寿险人员安排的劳动力投入等指标数据衡量人寿保险业的市场布局,结果显示:东、中、西部2002-2011年人寿保险公司一级(省级)分公司数量和分布密度逐年增加,各省寿险保费收入和中外资寿险人员劳动力投入的布局比重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运用DEA中投入导向CCR模型对我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开放度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资寿险开放度效率相对较高,全国水平次之,外资寿险较低但呈现递增波动趋势.人寿保险业市场开放布局与开放度效率呈阶段式波动递增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