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作为大体量、大容量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用地少,容量大,集约化等特点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看,高层建筑也构成了现代城市重要的风景线。因此,高层建筑的空间造型也深深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建筑和城市环境的角度对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人性化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建筑和城市环境的角度对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人性化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4.
西安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城市扩张迅速,雾霾、热岛效应等气候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其中不合理的高层建筑布局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气候环境质量。在分析西安市风环境和高层建筑现状布局的基础上,以曲江新区为例,通过不同图像的叠加,分析了风环境和高层建筑区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这几个重要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明确了西安市高层建筑区布局现状在风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风环境改善的西安市高层建筑区布局规划策略:首先合理规划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并控制廊道中高层建筑高度;其次营建合理的高层建筑空间布局形态;再次严格控制高层建筑区的建筑密度;最后要合理管控主城区内绿地和水体周边高层建筑布局。  相似文献   

5.
镶嵌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智慧结晶,是一种以硬质材质有色嵌片拼贴图案应用在墙壁立面或地平面上的艺术形式。通常所使用的材料具有与建筑共存的材料特性。因此,镶嵌艺术是一种极富现代活力的城市空间艺术表现形式。镶嵌艺术与城市景观的三大实质要素自然景观、环境设施,建筑物中的建筑实体、环境设施可以有机结合,同时又能与自然景观融合协调,使得城市景观整体空间达到高度整体和谐。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融入镶嵌艺术,传承和超越原有景观艺术表现形式已成为我国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新课题,在发挥艺术的社会审美功能、优化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运用前景和现实意义。本文对镶嵌艺术的文化媒介和材质媒介作用及镶嵌艺术在我国现代城市景观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研究了镶嵌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现代城市景观中运用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马童  陈天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37-中插42,中插48
城市滨河区人行高度处的风环境受到河流自身形态及上风向滨河城市空间的直接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河流上风岸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与建筑面宽均是影响滨河区域近地面风环境的空间形态指标.河道与主导风向的夹角以及河流廊道的宽度也显著影响了滨河区近地面风环境.在滨河区规划中,需依据河流走向及宽度,将河流划分为不同的控制段落,并将上风岸依据其与河流的距离划分为不同的控制区.通过在不同段落及控制区内调整空间形态指标,能够实现对不同微气候改善需求的滨河区的风环境针对性优化.为滨河区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田毅  陈丹娜 《价值工程》2011,30(12):129-129
高层建筑反映了现代新技术成就给城市带来的活力与形象,但由于目前许多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格格不入,使人们产生了对它的冷漠感、距离感。分析了高层建筑设计和城市空间在融合中存在的缺陷并论述了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频发,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城市高层建筑消防体系完善,可有效减少高层建筑火灾数量,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助力城市化建设。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快速扩散蔓延,疏散与救援难度大,且可能因为坍塌事故造成更大损失。鉴于此,需要从完善高层防火设计准备、科学选择高层防火材料、提升高层消防管理水平、强化高层建筑验收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当前城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9.
段俊生 《价值工程》2010,29(6):209-209
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这些是理论上要求一位建筑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还可以据此评价一位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及其职业道德。然而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缺陷,为此,本文从城市空间的角度对高层建筑设计和规划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而随着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建筑受到雷击的概率也相应增加。本文主要以《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为依据,以苏州地区高层建筑为例,将不同高度的建筑所计算的风险值相比较,分析高度因素在建筑雷击风险评估中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少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域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城市低碳发展的基础。在反思传统城市地域系统规划低碳发展的局限性基础上,以临港新城低碳城市地域系统优化案例为研究对象,对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体系等城市地域系统核心构成要素进行低碳优化分析。研究指出低碳城市地域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具有高密度、高容积率、高层的紧凑型特征,多中心的梯级空间格局,分散组团式的空间开发;集约化、多样化的复合功能的土地开发;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空间规划,发达的小地域空间道路体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紧凑城市理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指导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土地利用理念和思想。针对紧凑城市理论与实践,梳理了现有的主要研究文献并剖析了荷兰、日本和我国香港三个典型以紧凑为导向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案例,分析了紧凑城市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实践特点,重点探讨了紧凑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理念和特征。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指出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应借鉴紧凑城市发展理论及土地利用的核心理念,以提升我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水平,推进新时期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功效系数法评价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以咸宁市为实证分析对象,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趋势和相对提升幅度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间,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2)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发展趋势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联性;(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是提高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预警的理论和思想,将预警引入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探讨了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的内涵及内容,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指标体系及结构体系,为实施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的研究提供了框架基础,使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从评价走向了预警.  相似文献   

15.
朱兆先  赵宝苹  张军  党迎春 《价值工程》2012,31(29):112-115
在我国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做为应用性、指导性最强的规划[1],是指导各乡镇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全面发展战略,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正确处理保护耕地和保障建设的关系,促进乡镇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整个规划体系的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各业发展。为使乡级规划文本的编制顺利进行,保证编制的质量,突出乡镇区域特色,符合国家、省、市县的各项规章政策,特编乡级规划修编文本编制指南。  相似文献   

16.
张景秋  甄茂成 《城市问题》2012,(5):39-43,101
结合词义解析,可以将"国际活动"界定为是一项至少有两个国家以上的代表、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就相互关心的事务,所做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有目的、有主题、有计划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会议、会展及节庆活动。目前,北京举办的国际活动存在以下不足:国际会议少;大型展览不多;国际活动场馆建设不足;组织形式单一;缺少北京特色。认为北京应利用首都优势与后奥运契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夯实服务业基础,积极推进北京国际活动聚集之都建设,为实现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经营生态城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经营生态城市是城市客观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经营城市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作为城市经营目标的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中,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经营生态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经营城市、生态城市及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经营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要科学发展--当前城市发展值得注意的几个倾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进入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阶段.城市化、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紧凑城市、旧城改建等成为热门话题.作者就城市发展中的几个倾向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城市化不等于大城市化;生态城市不等于森林城市;宜居城市不等于富人城市;紧凑城市不等于高层化城市;旧城改建不等于重建城市.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行为主体意愿的多样性,建设时序的差异性,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多样性,导致目前我国城市的沿街建筑景观出现"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文章就此提出一种以"人性化"为最终目的的"整合"设计理念,试图将城市的沿街建筑景观整合为"时空"连续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安全问题上引入"脆弱性"这一概念,初步构建城市脆弱性的研究框架: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城市规模、密度和形态,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应急管理水平,是影响城市脆弱性的结构性因素。突发事件是城市脆弱性产生的主要胁迫因素。城市规划和建设应以安全为基点,将城市脆弱性分析作为新依据,建立城市规模、密度和形态三位一体的关系,做好城市安全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增强城市突发事件的综合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