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区之间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已有所改观,但在房价收入比方面地区差异依然较为明显,东中部地区居民面临的住房压力较大;产业集聚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产业集聚初期,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和产业集聚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当产业集聚达到临界值时,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和产业集聚的二次项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产业集聚开始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起反作用。此外,人口密度、就业人员工资、环境污染情况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而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能够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2.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3%,基本上每年以1%的速度上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将新型城镇化列为了六大经济任务之一,在当前外需不振、人口红利逐步下降的局面下,城镇化势必成为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如何有效地提升城镇化的效率、应该采取怎样的路径?世界上许多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都存在着金融集聚现象,如香港金融服务产业集聚、伦敦金融集群等,都表明金融发展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内在相互作用机制,二者之间是相互耦合、互为因果关系。第一,城镇化为金融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城镇化能够有效地推进金融发展与集聚,城镇化过程中知识溢出、人才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等都是影响金融发展的因素;第二,金融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内在动力,金融的发展与集聚为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等提供资金融通。城镇化与金融的协调发展,能够实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有效地解决内需不足、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等,从而推进我国经济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特征,且样本期间,中国大多数城市并未跨过U型曲线的拐点,即两者对城乡收入差距仍具备有效的缩减作用;在区域异质性分析中,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对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显著,这与大多数城市尚未跨过拐点一致,同时伴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抑制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就近城镇化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对于提升经济绩效、增加就业供给、拓展消费空间、促进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生产要素如何“有效集聚”,构建了就近城镇化区域内生产要素“期望集聚”到“非期望流动”的运作机制,通过分析无锡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非期望流动”的城市个案,验证了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异化的原因和发生机理。结果表明:化解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异化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发挥市场供需共振调节作用,增强市场虹吸效应;二是拓宽政府城镇政策开放程度,畅通高效物流体系;三是激励企业转型升级生产要素,催生新的消费模式;四是提升生产要素集聚的创岗效应,增加有效就业供给;五是夯实共同富裕的公正分配机制,满足人民民生需求。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韧性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产业多样性实现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受到重视,但其影响路径还存在争议。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10―2021年面板数据,对产业多样性及区域经济韧性进行具体测度,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产业多样性以知识溢出、协同效应、增强要素流动性以及分散风险实现区域经济稳定;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门槛效应,且正向效应随创新人才集聚门槛值提高而逐渐增加;产业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产业多样性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创新人才集聚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特殊的制度背景,构建金融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理论框架以及制度距离影响金融集聚结构红利效应的内在机理,并以粤港澳大湾区“9+2”共11个城市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升级,但金融集聚结构红利效应的发挥存在边界,伴随金融集聚程度的由弱变强,金融集聚的结构红利效应将呈现边际递减效果;制度距离的扩大不仅对制造业升级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将通过弱化金融集聚的结构红利效应间接影响湾区内制造业升级的速度与质量。据此,在重视金融集聚结构红利优势释放的同时,应合理把握金融集聚水平,积极消除金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各地的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和低排放城市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还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探讨财政分权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显著抑制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财政分权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如在科教水平较低、级别较低及中小城市,财政分权显著抑制城市创新,而在科教水平较高、级别较高及大城市却并未抑制城市创新;财政分权通过促进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为引资而竞争”、抑制地方政府“为创新而竞争”等途径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从政府财政体制改革视角促进城市创新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金融集聚和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可以从地理角度和经济角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考察。研究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及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较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金融集聚通过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和风险管理效应等路径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区域房价通过成本效应和劳动力供给效应等路径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两者互动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及教育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进的自组织数据挖掘算法(Log-GMDH)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7~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自动客观地筛选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这些因素对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变迁、金融机构发展以及民生财政支出,且这五大因素均对城镇化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滞后一期的城镇化投资效率对当期城镇化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前期的城镇化投资效率将显著地促进今后城镇化投资效率。因此,应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增加民生财政支出,提升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城镇化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对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常住人口城镇化与户籍人口城镇化影响的地区差异,从动态演进中探索城镇化优化的人口模式。研究方法:运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与托达罗模型建立了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无论是常住人口城镇化还是户籍人口城镇化,其空间格局均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相对而言,常住人口城镇化在空间集聚的外溢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镇化基础经济水平的平衡性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空间优化条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对城镇化的空间优化只能发挥稳定、润滑作用;从动态发展趋势判断,东中部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常住性流入城市、西部地区以户籍性流入城市,能够更好地促进东中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形成,同时借助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润滑平衡作用形成东西部夹击态势,有望促成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高水平空间格局的优化。研究创新:将户籍人口城镇化引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关系研究中,既拓展了现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关系的研究内容,也凸显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中的效应。研究价值:通过对比分析以及模型模拟,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兴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高端商务区等区域建设。工业园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等因素的驱动,工业园区所承载的功能日益多元化,集聚产业、资源、生活服务等各类要素,  相似文献   

13.
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区域集聚发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从1996年到2011年空间布局总体趋紧。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区域集聚的发展要明显好于中西部。人力资本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财政支出等对高技术产业区域集聚都有正向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措施促进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黎标 《房地产导刊》2012,(10):125-125
以“房价回归合理水平”的目标来看,城市房价仍然居高不下,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等参考性指标还没有接近“合理”的区间,促使房价反弹的因素依然存在。只有坚持和完善调控,进一步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才能巩固调控效果,使房价继续向更合理、更安全的水平回落。  相似文献   

15.
胥芹 《中外企业家》2013,(9):106-108
文章以城镇化发展为前提,从房屋需求视角建立了房价预测指标体系,运用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研究以深圳市为例的多因素房价预测模型,通过各因素对住宅、办公楼及商业用房房价的量化影响分析得到几个重要结论:(1)深圳市商业用房存在较大的投机性;(2)深圳居民目前的租房需求远远大于购房需求,政府可适当增加政策性建房满足需求,或增加投机购房成本,平衡深圳市过高的房价;(3)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对房价变化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商品房房价对城镇化过程中人才需求和人才比例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6.
依据理论机制与模型论证基础设施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并基于2010—2020年全国208个主要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交通、教育基础设施改善对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及异质性效果。研究表明:交通和教育基础设施改善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但存在区域城市异质性效果和时滞效应。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能通过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就业、强化经济集聚能力建立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而教育基础设施在通过改善人口城镇化助力共同富裕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碍。在农村收入占比的双重门槛约束下,两种基础设施的共同富裕效应存在差异:当农村收入占比处于低门槛区间时,教育基础设施的共同富裕效应显著,但交通基础设施效果失灵;随着农村收入占比的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的挤占效应消失;当农村收入占比处于高门槛区间,教育基础设施作用不显著,交通基础设施的边际贡献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7.
财税政策通过促进关键生产要素流入可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构建动态模型分析地方政府财税竞争对要素流动、社会福利及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生产要素的税率不仅会导致该生产要素外流,还会导致其他生产要素外流;在税率变化冲击下,要素存量调整至新的均衡状态与生产函数凹性和调整成本函数凸性有关;对发达地区落后产业实行高综合税率以及新兴产业实行低综合税率会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对落后地区实行低综合税率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政府的财税协调有利于地区间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地区居民对企业的持股份额会影响地区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湖南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中,通过整理湖南14个市州1998—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城乡两部门生产函数,运用理论模型并结合湖南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则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大力提升工业化水平有助于加快城镇化发展,进而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工业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间接效应。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所得结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相关控制变量来看,政府干预度、对外开放度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来看,湖南要在均衡城乡公共资源配置的基础上,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探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引发要素投入变化影响乡村产业结构的机制,并采用2001—2013年中国216个地级城市的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业人口转移在短期对乡村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长期的投入要素替代效应有利于提升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乡村产业结构;(2)农业人口转移显著提高了农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专业服务水平的提升,但人力资本趋于恶化,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3)农业人口转移导致的相对劳动成本变化对东部地区影响更大,而中西部地区乡村产业结构受人力资本的制约更为明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注重人力资本回流和科技投入,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3,(6):131-134
目前鲜有文献就城镇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探讨了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并以我国283个地级城市横截面数据为样本,从城镇化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其对城镇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过快不利于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而城镇化质量提升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