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改革与开放》2000,(9):4-4
<正> 1980年8月26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和《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条例》,决定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中国经济特区正式宣告成立。20年来,中国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田",经历了试办、建设、壮大到推广的光辉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如今的经济特区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人民安康,社会稳定。经济特区走过的不平凡经历,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富国梦想。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经济特区的“特区之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凌云 《特区经济》2008,235(8):16-18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相对于"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即"新特区"来说,经济特区作为"老特区"的改革实验田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似乎已经完成了其作为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实验田功能和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排头兵"的历史使命,经济特区的"特区之位"已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所取代。其实不然,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仍将继续发挥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  相似文献   

3.
钟坚 《特区经济》1997,(1):9-12
<正> 我国经济特区如何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从现实出发,利用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和升级,寻求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这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顺应和发挥后发优势 “经济特区”的称谓是我国的首创,因为在我国建立经济特区之前,世界上还没有这种叫法。然而,经济特区的问世,却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至今风靡不衰,成为本世纪最引人瞩目的经济现象之一。首先,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自然地域范围的限制,它已从西欧扩展到世界五大洲,除大洋洲外,亚、非、欧都各有100个以上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其次,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还是准工业化国家,抑或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都辟有经济特区。再次,经济特区已超越社会经济制度的限制,无论带有浓厚前资本主义色彩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抑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相继兴办了各类经济特区。 我国的经济特区,在世界经济特区发展史上还属“小字辈”,它与最早出现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一类经济性特区相比,设区时间相差七个多世纪;与第一代出口加工区的诞生时间相比,迟了20年以上;与一些综合性特区的问世相比,也迟了十多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运用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发挥毗临国际市场的优势,大力引进利用外资,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复关”的临近,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已逐渐消失,有关经济特区的未来作用和出路出现了不确定性,议论中既有要求再造经济特区政策优势的呼声,又有经济特区将不再“特”的断言。 笔者认为,经济特区的未来作用和出路的不确定性来源于经济特区的原有规范与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新约束之间的冲突。为此,经济特区需要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新规范自己,选择适合新形势和自身特点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分三个阶段阐述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历程:1979年,中央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的灵活措施.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宣布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设置经济特区.30年来,广东经济特区得到持续健康和高速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不仅居于全国前茅,而且超过亚洲"四小虎"起飞阶段的水平,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对于实施"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繁荣稳定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这就为滨海新区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罗木生 《特区经济》1994,(10):17-18,21
<正> 广东改革开放15年,同时也是经济特区诞生和成长的15年.15年来,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充分显示了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排头兵”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对广东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指出:“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变.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回顾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及其对广东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作用,对我们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齐 《港口经济》2007,(12):31-32
建设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发展全局,对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在十七大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中又再次强调,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所寄予的厚望.  相似文献   

9.
经济特区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为刺激经济发展而提供特殊政策和制度安排的行政区域。1980年,中国先后在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省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它最初是作为出口加工区而存在的,通过促进国内出口,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经济特区,并通过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使特区自身实现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全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对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以使经济特区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内蒙古自治区提出"8337"发展战略,也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提出"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这适应了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区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又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仍有许多空间和潜力有待发展和发掘。  相似文献   

11.
区港合一与厦门港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港合一指的是保税区、港口码头作业区实行一体化运作,在货物监管上采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的自由贸易模式。按照构想,在厦门实行区、港合一,主要是充分利用象屿保税区坐落在东渡港区、区内无居民而便于实行隔离监管的优势,将象屿保税区与东渡港区进行组合,形成一体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了建立在地区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推进以“珠三角”为龙头的区域经济合作,尽快消除各种不利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建立健全“泛珠三角”地区内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走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缘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世界的经济形态产生巨大影响。地缘上相近的国家通过签订区域贸易协定建成自由贸易区,随之启动区域组织化合作机制,向着统一经济、统一政策、统一外交、统一政治,甚至统一国家方向分阶段前进推动合作不断发展。与此同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体系是一个几率支配的非决定论的复杂巨系统,只存在最可几分布,而不能准确预测。如果没有外部输入,宏观经济体系就会逐渐陷于无序和混乱。作为序参量,经济熵反映了经济系统的有序程度。经济冲击带给宏观经济的熵流为正值,这种熵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给定公式计算出来。  相似文献   

15.
基地经济与港口经济互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制造业开始了以专业化资产重组,实现核心技术与关联产业联合创造价值为特征的第三次结构调整.与此相适应的世界制造业大转移和跨国公司大并购与强重组,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并由此而引发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基地经济研究热潮.而如何将基地经济与港口经济的海洋通道区位优势、产业聚集规模经济效应和比较利益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双向互动和共同释放新时期要素功能的发展优势,是实现新世纪前20年我国外贸出口翻两番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入世新时期缩短我国外贸出口方式新旧交替过程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沿海地区在新世纪率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对信息交流、商品展示和经贸合作的内在要求。它是通过举办大规模、多层次、多种类的会议和展览,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商机,吸引投资,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拉  相似文献   

17.
刘玲玲 《特区经济》2006,(4):147-148
本文在研究了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涵义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的内在联系,从分工的必要性、交易费用理论、市场化理论等多角度分析了城市的形成原因,城市化过程是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果,在发展过程中最终达到各个层次相结合的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18.
王娟  谢振宇  胡绪华 《特区经济》2006,211(8):291-292
缩小东西部差别,促进公平,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对于长治久安无疑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对内地区域间经济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结合发展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理论分析了西部贫困的主要原因: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结构、人力资源、投资差距以及制度等。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大环境(ESP)战略、教育与信息化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反贫困与反腐败战略等。  相似文献   

19.
宋玉军 《特区经济》2006,(12):177-178
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结果,是市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发展要求“混合化”;市场经济现代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中西方国家向混合经济演进的几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在宏微观上进行了比较分析 ,将有助于对新经济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