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政策在解决就业方面效果虽然明显,但也存在弊端.忽略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接续产业方向偏差,落实贷款存在困难,培训规模不足,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充分,再就业税收政策不完善,优惠证申领把关不严等.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完善再就业税收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劳动力需求急速下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再就业难题。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用来调节就业是可行的和有效的。通过研究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现状,发现了以下问题: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吸纳就业能力差、从业人员素质低;忽视第三产业发展,制约就业总量;产业转型规划滞后,造成结构性失业;财政困难、社会保障不完善。在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拥入城市,黑龙江省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研究表明,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制度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培训机构不健全是障碍形成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与生活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难题有:下岗职工增速愉,底数不清,进,出再就业服务中心困难,部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未有保障,有关优惠政策得不到执行,下岗职工生活费难以筹措,特殊行业,企业下岗再就业极为困难,为此,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政策支持,完善再就业服务工作,健全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功能,改革企业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就业培训社会化,市场化,离岗质地编解决隐性就业等。  相似文献   

5.
要转移资源衰竭型城市劳动力,我们首先必须建立起转移机制,即转变就业观念、加强技能培训、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就业保障体系,同时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有效机制保障下,采取具体的转移措施,包括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鼓励自主创业和输出劳动力等。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主要是在资源开发以及由此形成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占据着突出地位。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一方面,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点少,就业弹性小,吸纳劳动力能力弱;另一方面,既要承担深化改革、下岗分流而出现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又要面对资源枯竭而出现的大量结构性失业。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力转移是我们必然要面临的挑战。以白银市为例,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7.
促进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存在是“三农”问题中的棘手问题,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是解决问题的最可行的途径。为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河北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低成本型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民营集群企业。应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依靠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析出,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分析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障碍,主要有: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土地制度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培训机构不健全是就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析出,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分析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障碍,主要有: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土地制度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培训机构不健全是就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要转移资源衰竭型城市劳动力,我们首先必须建立起转移机制,即转变就业观念、加强技能培训、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就业保障体系,同时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有效机制保障下,采取具体的转移措施,包括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鼓励自主创业和输出劳动力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5年上半年昆明市劳动部门展开的一次失业及再就业现状抽样问卷调查,在简要阐述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地调查效度的基础上对该市城镇失业人员调查问卷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由此提出了:①积极探索和实施再就业培训援助的新路径;②加大就业资金的投入以构建建立“促进就业型”失业保险制度;③尽快完善劳动力市场和鼓励社区就业;④鼓励个人创业以开辟就业门路;⑤开发公益性岗位以救助犬龄城镇失业人员等五条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保障.文章在界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现状与就业瓶颈,进一步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未来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13.
就业乃民生之本,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为此,国家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本文认为当前的促进再就业税收政策仍不完善,试通过分析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完善再就业税收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1.大力发展接替产业,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再工业化。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存在的严重"路径依赖病",借鉴大庆、焦作、新余等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经验,大力发展接替产业,资源开发由地下转为地上,走综合开发之路;经济结构由黑变绿,由资源主导型转为市场主导型,由资源密集型、增量型、封闭型和低水平小规模的投入漏出型结构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质量型、开放型和投入产出型结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的综合发展之路;废物利用由废变宝,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产业转型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技能培训实现重新就业,这是国内外解决失业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从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所反馈的信息看,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往往成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个重要障碍,加紧适应性技能培训已是刻不容缓。为此,劳动部于今年年初即出台了“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对培训...  相似文献   

16.
"三林问题"的关键是林权改革——伊春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家级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和林权改革"双试点单位"伊春市为典型案例,分析了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以林业资源枯竭、林区经济危困、林工生计困难为特征的"三林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林权改革与天保工程、产业转型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本文认为,以林权改革为突破口解决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三林问题"方向正确,措施可行,但仍有需加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一、存在“资源枯竭”吗? 从2001年开始,“资源枯竭”的呼声高涨,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大,贫困现象严重,群体性事件蜂起,这主要发生在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成为当时的社会热点。在此背景下,笔者持续追踪研究了几个最困难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缺乏技能,为提高工作和生活水平他们愿意参加培训。但存在的问题是培训费用过高,培训资源相对短缺,培训质量不高等。本文研究了中央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政策的演变,对比了各地方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补贴金额,并同时提出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而就业问题却日益突出,其中资源枯竭型城市是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其就业问题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形势的特点和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调整城市规划促进就业的3种模式和对所面对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再就业的劳动力需求信息障碍主要是由于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一方面,社会存在对劳动力的需求,一方面下岗职工因信息封闭或流动、传递渠道不畅而不能准确、及时获得就业相关信息,以致与再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发展劳动力市场是排除劳动力需求信息障碍的根本途径。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迫切需要建立劳动力市场体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提供劳动力就业所需的信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很不成熟。功能不齐全,吞吐能力较弱,与大量下岗职工走向市场的趋势极不适应。因此,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使之成为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蓄水池”和“调节器”,使下岗职工有一座通向再就业的桥梁,从而推动下岗职工由企业消化向社会消化转变。截止1996年底,全国职业介绍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