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历经十年,取得了显著成效。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主线,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把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放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引导作用,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十年经济转型的宝贵经验。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国内重工业化发展速度和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开采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系统总结这些经验,对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宝华 《经济论坛》2005,(11):28-2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经济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在我国持续20多年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后,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形势,所做出的实事求是的战略选择。因此大家现在更加关注中国的能源建设问题。所谓准资源枯竭城市就是资源即将耗尽的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资源枯竭型的城市中,煤炭型的城市占了较大比例,比如东北许多城市面临资源开采已经枯竭,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我们认为应该在资源枯竭出现之前,采取措施去发展能源型的城市。就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样:环境污染的治理应该在污染出现前,而不是等到污染结果出现之后。  相似文献   

3.
抚顺市是以煤炭工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重工业城市,而煤炭资源已接近枯竭,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抚顺市的工业经济也随煤炭资源的枯竭而衰落.多年来,抚顺市对工业大量的投入,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是钢、铝、石化等原材料生产基地.因此,该市应挖掘和发挥潜在资源优势,进一步支持和促进经济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发展,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源型城市的鼎力支持,资源型城市每年都为国家的建设及发展提供大量的资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资源,创造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这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发展不协调。党中央国务院为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提出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计划。2001年,党中央将辽宁省阜新市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试点城市。阜新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存在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阜新市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十分重视,自2004年以来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注入大量资金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有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进而又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新问题。资源枯竭城市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等新问题又摆在这些城市的面前。本文以江西景德镇市为例,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抚顺是老工业城市,是以煤炭工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重工业城市,而如今煤炭资源已接近枯竭,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抚顺市的工业经济也随煤炭资源的枯竭而衰落.但是,抚顺市多年对工业大量的投入及自然条件,依然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抚顺市是钢、铝、石化等原材料生产基地,可以挖掘和发挥潜在资源优势,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其经济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发展,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劳动力需求急速下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再就业难题。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用来调节就业是可行的和有效的。通过研究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现状,发现了以下问题: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吸纳就业能力差、从业人员素质低;忽视第三产业发展,制约就业总量;产业转型规划滞后,造成结构性失业;财政困难、社会保障不完善。在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汪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166-167,261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必然会面临衰退的危险。通过剖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提出资源型城市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持续使用,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针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比较了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阜新为例,论证了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生态经济系统紊乱;经济发展没有生态化,过多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序次较低,生态产业发展薄弱;社会问题较多;城市吸引力下降等。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利用生态经济建设实现成功转型——首要问题是进行体制改革,重中之重是打造生态经济系统,还包括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结构、消化和转移就业、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改善生态软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等。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现状及误区1.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现状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所以也有专家称此类型之资源型城市为"资源衰退型城市"。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政策在解决就业方面效果虽然明显,但也存在弊端.忽略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接续产业方向偏差,落实贷款存在困难,培训规模不足,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充分,再就业税收政策不完善,优惠证申领把关不严等.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完善再就业税收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2.
《环境经济》2008,(2):7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近期发布,中央政府为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开出时间表。《意见》提出,2007~2010年,要设立针对资源枯竭城市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增强其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重点用于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贷款贴息等方面。关于实施的具体方案和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界定名单,国务院要求分别由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振兴东北办另行上报国务院。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政策在解决就业方面效果虽然明显,但也存在弊端。忽略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接续产业方向偏差,落实贷款存在困难,培训规模不足,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充分,再就业税收政策不完善,优惠证申领把关不严等。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完善再就业税收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4.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保障.文章在界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现状与就业瓶颈,进一步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未来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是典型的"资源立省",以资源开采为主而逐步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初步界定出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的等级:经济转型能力比较强的是盘锦;经济转型能力一般的是抚顺、葫芦岛和本溪;经济转型能力较弱的城市是阜新和朝阳。并就如何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要转移资源衰竭型城市劳动力,我们首先必须建立起转移机制,即转变就业观念、加强技能培训、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就业保障体系,同时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有效机制保障下,采取具体的转移措施,包括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鼓励自主创业和输出劳动力等.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要解决资源枯竭的发展困境,实现城市转型,规避城市出现的矿竭城衰、产业萎缩、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情况,就须搞好循环经济建设,发展新能源成为其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资源型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从而使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不仅涉及城市自身的存续与发展,而且会影响区域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吉林省辽源市为例,从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基本含义入手,介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了其转型的内容和策略等相关问题,以期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要转移资源衰竭型城市劳动力,我们首先必须建立起转移机制,即转变就业观念、加强技能培训、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就业保障体系,同时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有效机制保障下,采取具体的转移措施,包括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鼓励自主创业和输出劳动力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源型城市衰退的体制原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孙淼  丁四保 《经济地理》2005,25(2):273-276
文章认为资源型城市衰退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源枯竭,而是体制方面对其不公平待遇的必然结果。资源型城市在我国体制变迁的三个阶段中,由于缺失了"过渡阶段",而缺乏地区的原始资本积累。因此,改变资源型城市衰退局面的办法也要从体制改革的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