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信息不完全的信用风险定价模型与传统的结构化模型和约化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信息不完全这一前提引入了以信息完全为前提的结构化模型,同时它又考虑了约化模型中强度的优点,引入短期信用风险的度量,成为当前最切合现实的信用风险定价模型。本文认为,应用基于信息不完全的信用风险定价模型来测度信用风险,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琼 《企业导报》2010,(1):187-188
在假设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两者线性相关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基于考克斯过程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模型,为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是基于VAR技术的RAROC模型为贷款定价。在RAROC模型框架下,用基于Gaussian模型的VAR来测算贷款的经济资本,并应用于RAROC模型。用两模型的相结合,有效综合度量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来为银行贷款合理定价。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文献大多是将财务比率作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判别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文章将财务比率与证券市场数据结合起来,增加了基于KMV模型,利用证券市场数据计算的违约距离作为Fi sher判别函数新的自变量,建立Fi sher判别函数,然后运用模型对总样本和检验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入违约距离,将财务比率与证券市场结合的信用风险判别模型既能反映上市公司的历史财务状况,亦能反映现实市场变化情况,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预警信用风险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成为银行关注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农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Matlab技术,通过实证来检验模型识别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能力,研究表明现阶段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KMV模型能很好地度量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6.
信用风险一直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关心的主要话题。对待信用风险的传统方法是由信用风险部门根据过去的数据进行统计估计。然而,在最近几年,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工具的日益复杂化,这种方法已经显得无法适应了。从最广义的风险说起,把讨论范围逐渐缩小,最后缩小至信用风险的定价问题。通过Merton模型对信用风险定价过程作一般性推导,同时给出一个例子以便掌握运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GARCH模型估计可转债标的股票的收益波动率,并将估计出的收益波动率代入Black-Schole期权定价公式,以期提高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的精确度。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文章以桂冠转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交易价格上升的期间内,基于GARCH模型的期权定价方法可以提高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期权定价理论对风险债券和贷款进行估价,对它们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是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的重要特征.这一思想可追溯到1974年的默顿(Merton),他将期权定价理论运用于有风险的贷款,并将违约债务看做企业资产的或有权益,利用期权理论进行定价分析.模型基本假定某个企业在其资产价值降低到其债务价值以下时就发生违约.之后Black和Cox(1976)、Geske(1977)、Longstaff和Schwarz(1995)、DSa(1995)以及Zhou(1997)等一大批金融学家对其模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推广.KMV公司利用期权定价理论创立了违约预测模型--信用监测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即KMV模型,用来对上市公司和上市银行的信用风险(特别是它们的违约状况)进行预测,这一模型是对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9.
曾玲  张志凤 《会计之友》2012,(33):105-107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edit Risk Mitigation)是我国创新和发展的信用衍生产品之一。《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征求意见稿)》第七条规范了CRM会计处理政策,文章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不同会计政策下CRM卖方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将属于衍生工具及财务担保合同的两种会计处理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云 《集团经济研究》2007,(28):352-353
虽然几个世纪前,人们就开始担心金融交易对手发生违约的可能.但是信用风险的现代技术和模型是最近二十年才发展出来的.这些信用风险模型已经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定价和管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信用风险评价问题至今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各种信用评价模型与方法也已被开发。但是这些模型与方法几乎都是基于财务数据、股票价格或风险调研机构发表的各种调查结果。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都是非公开的,至今开发的信用评价模型与方法都不免成为无米之炊。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途径,只需要根据销售额、顾客付款额、拖欠款额等日常业务处理数据来评价顾客企业的信用度。本文提出一个应用Sagging方法评价顾客信用的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由于异常顾客数比正常顾客要少很多而带来的问题,提高分辨异常顾客的能力。本文所提出的信用评价系统将应用到一个实际企业的信用评价问题中,借此来验证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客户信用评级系统的经济计量模型检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客户信用评级系统是银行业为规范授信业务降低贷款风险而采用的内部评级系统,必须考虑评级系统中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利用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结合实际数据,对中国银行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总体可行,但还可以进一步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13.
合成型资产证券化作为传统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品特性相结合的金融创新,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转移信贷风险的一种常见结构金融技术。与传统型资产证券化相比,合成型资产证券化在融资结构设计、发起人职责、对支撑资产依赖度、现金转移结构条款以及交易后续处理安排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合成型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及发展既与国际银行监管制度及其变迁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金融市场深化以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技术成熟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趋势看,尽管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套利动机渐趋弱化,但合成型资产证券化特有的结构设计以及广泛的适用范围使其在提升银行运行效率上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因此其必将成为未来银行业业务创新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在信用突变环境下,传统的基于模糊评价技术的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存在较大的功能局限性。对此,文章运用偏好信息熵与物元可拓理论相融合的偏好熵权物元可拓方法,构建了基于偏好熵权物元可拓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并进行了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文章认为,基于偏好熵权物元可拓的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的优势在于,通过偏好信息熵与物元可拓理论相融合的偏好熵权物元可拓方法,使得信用突变下信用风险的预警结果具有较好的平滑性与客观性,此外,该模型的综合关联度预警功能,提高了信用风险预警结果的精确度,很好地解决了信用突变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预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专门经营和管理信用风险的机构,其对资金的倍数放大作用同时也是对风险的放大。担保风险能否被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关系到信用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信用担保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是防范担保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COS0风险管理框架探讨了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内部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专门经营和管理信用风险的机构,其对资金的倍数放大作用同时也是对风险的放大。担保风险能否被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关系到信用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信用担保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是防范担保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COSO风险管理框架探讨了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内部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7.
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是判别不同银行风险的大小。它对于测算不同银行违约率的大小提供依据。根据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水平、流动性和社会敏感度等六个准则的指标体系,通过最优主客观赋权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对评价得分的分布检验找到评价得分的分布规律。根据评价得分的分布规律模拟生成数据,扩大样本数据。进而根据扩充的数据划分银行的信用风险等级。本章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对评价得分的分布规律进行检验,揭示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得分服从对数分布规律。这解决了面对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极为有限的现实世界、如何在信用评级中进行数据扩充的难题。二是根据统计检验揭示出的对数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对符合分布规律的、拓展原始样本1000倍后的评级得分数据进行信用等级划分,解决了小样本无法进行信用等级划分的难题。三是大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对已评级结果的序关系与国家权威机构评级结果的序关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为例,将粗糙集和决策树两种具有互补优势的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对客户信用做出归类分析判断,最后利用决策树生成决策规则。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忠于原始数据,提高了分类准确度。减小了决策树规模,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信贷资产组合保险策略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地位。基于CreditMetrics模型,提出了信贷资产组合保险策略的定价算法,这是对主流风险计量模型的一种全新尝试。处理的过程对CreditMetrics的VaR技术做了一些细节上的变换,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得到了较理想的运算结果。最后对模型的实施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晶  彭凯 《价值工程》2004,23(9):89-91
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对外放松银行业的行业准入。五年后中国银行业的行业结构将会出现重大变化。而且已经确定了时间表。现在关键问题是,现有的国有银行在行业结构经理重新洗牌的痛苦之前,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有效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极力避免因国有银行潜在风险总爆发引起的国民经济大动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