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周海波  葛扬 《全国商情》2009,(4):130-132,12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之中,经济转型前后与政府职能的关系有何变化?本文通过市场经济与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分析了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然后对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增长决定因素做了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示:在几个影响因素中,人口规模对我国公共支出的影响最大;并结合了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和实证分析结果对我国当前公共物品的提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准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面理解准公共物品的角度,理论上可以把准公共物品分为以下三类:具有强的非排他性和弱的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具有强的非竞争性和弱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物品.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有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主要模式.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确有其巨大优势,但存在政府失灵问题,这为政府以外的主体供给准公共物品提供了可能.此外,由于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模式在权力利益关系和功能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准公共物品提供方面可以实现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3.
落实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增加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明确各级政府的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创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变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供给为制度内供给,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如何实现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为线索,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低效率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政府供给手段多元化、扶植第三部门发展、健全法制、改革绩效评估体制等建议,解决人民对公共物品基本需求,打造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实困境,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多主体、多方式、多渠道共存的多元供给模式是解决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合理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单一供给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参与有利于创新原有单一供给模式,更好地实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以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的旅游型社区,我们可以根据旅游资源的种类将其划分为自然资源型旅游社区、人文资源型旅游社区和混合型旅游社区。随着旅游开发的市场化和资本化,在这些社区的公共物品出现供给主体不明、受益主体混淆的问题,从而导致旅游型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后期保障缺失等情况,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旅游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和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外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并不是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有效表达;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模式是分摊机制模式;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主体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而不是农民。为完善我国现行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应采取以下措施: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机制导向,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支出机制,向城乡提供均衡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机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人民公社时期延续下来的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供给方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机制建设,充分实行村民自治,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  相似文献   

8.
公共物品在数量、规模、性质和领域等方面都表现出日渐复杂的倾向,这对有限的政府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公共物品理论也逐渐显示出许多不足之处。以私人博物馆供给为例探析公共物品供给新方式——私人提供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9.
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实困境,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多主体、多方式、多渠道共存的多元供给模式是解决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合理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单一供给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参与有利于创新原有单一供给模式,更好地实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系统主体协同关系良性有序,对于促进系统内供给主体的互动关系、强化协同意愿、建构整体合作网络、明晰协同合作路径、保障协同行为高效、提升供给协同效能具有关键支撑作用。运用博弈论理论和方法,探究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系统内“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多元主体间的供给协同博弈关系,建立“囚徒困境”模型分析系统内供给企业主体间协同关系,提出实现系统内供给企业主体间协同供给达到最佳效果的对策;同时利用静态博弈分析,研究供给企业主体与政府间通过博弈如何实现共赢,进而分析提出如何利用博弈实现供给主体间的协同合作。进一步采用上海、北京的实例阐释社会组织、供给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协同关系,并提出在系统内各主体间如何进行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学传统观点认为,公共产品由私人提供是无效的,因此,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着有效的私人提供的公共产品。对此,经济学家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给予了重新思考。BBV理论为公共产品私人供给奠定了研究基础和指引了研究方向,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为其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缺陷,是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致命要害。政府与农民在公共物品供给上角色错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公共物品的保障制度缺乏,致使挪用和浪费现象严重。因此,政府应当采取向农村适当倾斜的公共物品供给政策;政府应吸引私人资本进入公共领域,扩大公共物品供给规模;同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努力树立亲民、高效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转型时期公共物品的性质和制度环境的视角,基于集体选择理论,分析了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和市场两大主体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对公共物品供给进行规制时,必然会在义理性与效率性之间进行权衡.借用俱乐部物品模型作为参照系,可以探讨有规制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型均衡的性质和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4.
以研究“决策的政治本质如何影响政策选择,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结果”为研究对象的新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将公共物品纳入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对公共物品的理论分析,这些分析进一步厘清了公共物品的范围和类别,阐明了混合经济需要公共物品的理由以及公共物品供给中市场失灵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政治决策机制以及考察了官僚机构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行为。这些分析所形成的一些理论观点,对于我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平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低效率等。为此,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入农民的需求表达制度,明确基层政府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拓宽农村公共物品建设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建立政府与农民合作共治的管理体制,以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社会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下,由于农民作为委托人不能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形成了“供给主导”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体制。这种体制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需求的错位。而要想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则必须改变现行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体制,即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观察和评价社会公正程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和未来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需求。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农村公共产品,不仅对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笔者在介绍我国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及相关经济社会影响进行整体评价,分析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原因,倡导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减轻农民负担的、城乡一元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8.
超越二元论:对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二元论认为政府的职责是提供公共物品,而企业提供私人物品。但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的出现表明:政府并不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在政府之外还存在着其他成功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相应地,公共服务的供给应建成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形成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互动的有效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物品对于农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现有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是造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有效地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严重不足的现状,就必须构建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体制,引入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视角下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市场化视角,探讨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公共物品实行市场化供给的原因及条件。通过对各种模式进行比较,借鉴国内外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