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曾伟 《经济学家》2023,(3):109-119
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长周期视角,分析了1964—2022年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特征和驱动因素。自1960年代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大涨共发生6次,分别发生于1972—1974年、1977—1981年、1994—1996年、2006—2008年、2010—2012年、2020—2022年,每次持续时间最短20个月,最长超过44个月。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源和诱因表明,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贸易限制和供应链受阻、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总结这六次价格大幅波动规律,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的重要推力,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粮价共振等成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共性特征。为防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传导性风险,应立足国内着力夯实粮食供求基本面,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着力解决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加强粮食期现货市场监管预警打击资本炒作和恶意投机,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高国际粮食供应链韧性。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预期与粮食价格动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粮食价格"超调"假说研究通货膨胀对短期粮价和工业品价格变动的不同影响。理论模型认为,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粮食价格一般先于工业品价格上涨,不过这种时间先后关系不应解释为粮价上涨导致了工业品价格上涨,而仅是因为粮价能够更快根据通货膨胀预期做出调整。"超调"假说还认为,一般而言粮价波动领先于工业品价格波动,粮价波动幅度也会大于工业品价格波动幅度;而且,货币扩张和通货膨胀被预期到的时间越早,粮价的变动越平缓。以上理论结果得到了中国1988-2006年数据以及向量GARCH模型经验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粮价在与国际粮价保持某种关联性的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变动特征.而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化.本文将从近年来影响国内外粮价波动的因素着手,逐一分析各因素对2009年我国粮价走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年国内粮价的整体走势做出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4.
赵坤 《发展研究》2011,(5):13-15
从本世纪初开始,粮食价格持续攀升,并于2008年中期达到顶峰。当时全球多个国家因粮食问题发生动荡,而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暂时掩盖了粮食问题。由于全球需求下跌,粮食价格迅速回落,但不到两年粮价就再次攀升至高位。人口增长、膳食结构改善等因素引发的粮食需求增长并非国际粮价飙升的主要原因,而耕地减少、农业投入不足等供给因素和利用粮食发展生物能源等人为因素才是国际市场粮价飞涨的根本原因,同时自然灾害和国际投机资金炒作加大了粮价波动。这种局面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粮食价格波动的成因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供求、生产成本等内部因素和国内政策、国际市场传导等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粮食价格波动。而粮价的波动又会影响生产投入、农民收入和上下游产业。需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的联动机制,健全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等方面完善粮食价格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0-2011年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大米的价格,通过对其2000年到2011年的国际、国内价格变动特点比较,挖掘出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燃料产量迅速增加,石油价格的变动等.国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价格与零售价格差价较大.最后根据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原因的比较分析,得出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价格与CPI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1998年1月-2010年10月的月度CPI数据和粮食批发价格指数对粮食价格和CPI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关系,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每上涨1%会使CPI上涨0.336%;从短期来看,粮价对CPI有滞后1期的影响,CPI对粮价有滞后3期的影响。综合考虑影响粮食价格的国际效应、供给效应、市场预期效应和政策效应,未来几个月我国粮价将有所上涨,但涨幅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变动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7年之后价格不断高涨,且波动较大。粮食价格波动主要是由季节性波动和随机性波动引起,其中随机因素影响更大。四类主要粮食品种的国际价格水平都与价格的波动幅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价格越高,波动越大。四类粮食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大米、玉米、小麦三者在价格波动幅度上显著正相关,大豆价格波动幅度则与大米、玉米、小麦三者的波动幅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当粮食价格较高时,应警惕粮价大幅波动;当某一类粮食价格大幅变动时,应警惕其他粮食的价格及整体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9.
龚芳  高帆 《经济学家》2012,(2):51-60
本文试图借助对粮食政府价和市场价的比较分析,基于"价格-主体-行为"的框架对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机理进行新的诠释。我国粮食政府价与市场价分别呈现出6—8年和2—3年的波动周期。在影响机理上,前者受国内物价水平和国际粮价影响显著,其贡献度分别约为75%、25%;后者受供需、货币以及国内外价格水平影响显著,其贡献度约为50%、40%和10%。市场主体的参与程度以及行为特征是导致此种价格机理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粮食价格形成过程表现为政府与多种微观经济主体交互作用的产物,而政府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特定阶段的约束条件下,政府借助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来实现其粮食增产、粮价稳定和农民增收等组合型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预计超过4900亿公斤,实现连续三年增产,总量供求矛盾进一步趋缓.2006年前三季度粮食价格整体上运行平稳,但11月份以来,由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加之国际粮价上涨的拉动和玉米等粮食加工发展的支撑,粮价合理回升,进入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1.
当前粮食市场形势与宏观调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预计超过4900亿公斤,实现连续三年增产,总量供求矛盾进一步趋缓。2006年前三季度粮食价格整体上运行平稳,但11月份以来,由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加之国际粮价上涨的拉动和玉米等粮食加工发展的支撑,粮价合理回升,进入高位运行。但2007年粮食价格存在下行压力,农资价格继续呈上涨势头,对粮食发展、农民增收构成较大压力。建议继续坚持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有效发挥粮食宏观调控作用,保持市场  相似文献   

12.
金融因素与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VEC模型和E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因素与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传导分析,我们发现汇率、货币供应量M2和外汇储备在短期和长期表现出不同传导路径。根据风险分析显示,在汇率、货币供应量M2和外汇储备三个金融风险因素中,汇率变动对粮价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根据信息冲击曲线,说明金融因素具有使粮食价格波动加大的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物燃料作为替代化石能源需求量大增和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亟需寻找理想的替代原料民以食为天,粮食供需的变化和国际粮价的异常波动,无不牵动着民众的神经。近年来,每一轮粮食价格的全球性上涨,尽管原因很多,但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饱受诟病,引发人们对粮食作物用于非粮用途的粮食安全的担忧。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脆弱的国内金融体系会波及国际资本市场,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发生剧烈波动甚至“突然停止”。运用面板Probit模型考察1976-2012年22个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一国金融脆弱性对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的金融脆弱性对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具有显著的负影响;金融开放会放大一国的金融脆弱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5.
主要观点 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前三季度粮食价格呈现上涨-回落-再回升的态势。 当前粮食价格的波动是市场正常的供求适应性波动,粮食价格上涨仍属于"恢复性"上涨。 预计2004年第四季度粮食价格将在高位保持稳定,但是受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将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各地区粮食价格差异将会因运输等因素而扩大。 今后两年的政策重点仍应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提高粮食产量为主,关键是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 从长期来看,应该尽快完善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粮食流通体系,完善国家粮食吞吐调节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粮食价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球粮食价格的急剧波动使得粮食金融化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粮食风险金融化和粮食价值链资本化是理解粮食金融化的两个主要维度,参与到粮食金融化过程中的主体及其行为是理解粮食金融化的基础,发展趋势是动态把握粮食金融化的关键。本文在提出粮食金融化的两个维度后,分析了粮食金融化市场主体及其行为,并对粮食金融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文章认为在粮食金融化的背景下,既需要粮食价值链资本化的大力发展,促使资本流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又要坚持粮食衍生品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爆发了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在此次危机中,我国粮价没有受到巨大冲击,因为我国有95%的粮食自给率做后盾,但随后的国际高粮价对我国粮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我国粮价波动,除了受国际粮价影响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率、政府政策、粮食库存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等.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粮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对我国粮价有显著影响.最后给出后危机时代我国粮价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区域福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珊珊 《经济问题》2015,(2):114-119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失衡问题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利用1978~2011年粮食价格、产量、消费量等方面数据,在对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价格和相关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麦诺特粮食价格福利效应模型考察粮价波动作用下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福利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978~2011年间,粮食主产区总福利年均变化值为0.513%,大于主销区总福利年均变化值-0.008%;主产区总福利改善了16.923%,主销区总福利恶化了-0.262%。粮食价格波动促使主产区的总福利得到改善,主销区的总福利恶化。最后提出在粮食价格波动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产销区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加强产销区的利益协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分析●刘凤芹谢适汀一、问题的提出由于粮食品种的特殊性,粮食生产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的生产导致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调节)粮食价格的变化,一般是3—5年一个周期。每逢粮食大丰收时,必是粮价急剧回落时期,相反当粮...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国际油价的剧烈变动并非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国际油价暴涨对发达国家和国际大资本有利。考虑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中国将可能是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最主要受害国。中国石油进口的增长速度要远比前期估计快得多。我们需要有一支采用金融化操作方式、介入投机性运作、从事风险贸易的强大力量,一方面从市场的价格波动中博取更多国际比较收益,另一方面保证对国内需求的均衡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