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整体能源发展水平的提高。本文以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为基本依据,通过对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问题进行理论解释并展开经验分析,探讨了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内在规律和现实可能性。本文还结合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要求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特征,使不同区域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按照区域梯度理论应该发生的先发区域边际产业向后发区域的大规模转移,却没有按照预期的发生。本文通过对产业区域转移粘性的分析,寻找制约产业区域转移的原因,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在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世界各地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滞后将影响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因此,首先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态势以及中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存在的差距,然后从基础研究、地理策略和层次策略等三个视角探讨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29,自引:1,他引:129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背景 ,运用多维方差分析模型 ,对我国地区间GDP差距、国内投资数量差距、国内投资效率差距、FDI数量差距和FDI效率差距等关键变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FDI的区域分布不能有效解释各地区经济的不平衡状况 ,相反 ,国内投资的区域差距 ,特别是在投资效率上的显著差别 ,是造成区域经济差距长期存在的主要因素 ,由此引出了以消除投资效率差异为核心的区域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进特征,查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给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索性地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转向、历史沿革与定量测度进行有机结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空间辐射性影响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在时间上整体呈现波动缩小态势,且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点,且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是影响区域经济相对均衡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新型城镇化作用主要通过区域间的空间辐射体现,而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主要通过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体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融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融通的思考□张世奇缩小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是一个跨世纪的难题。加速落后地区的开发,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任务。笔者认为,中国东西部社会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与文化发展战略的共振。人所共...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经济现象。各国的国情不同,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差距的程度和产生原因也有所不同,因此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选择和具体措施也有所不同。我国幅员辽阔,欠发达地区的情况迥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巨大的区域差距。总结国外采取的一些有效的经验和措施,对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成因、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制度、历史和区位、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等诸因素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和扩大;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或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遏制,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或升级,是改革以来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在水平、效益、产业构成和工业布局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解释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协调区域产业布局、协调地区产业结构和宏观产业结构关系的重要课题。一方面要通过市场机制和产业转移来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对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CV、HHCI、TEC、MLD分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包括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发现1990-2003年期间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而2004年出现下降趋势;利用回归模型、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由第二产业所造成的.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该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978-2014年中国省际区域差距的变化趋势、阶段以及各省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又进一步缩小的过程。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人力资本提升、城市化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差距具有重要的影响。受国际及国内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未来我国区域差距的变化趋势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缩小地区差距依然是我国中长期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无论在横向还是纵向上差距都在日益扩大,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必须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与否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业布局变迁与收入差异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后,中国的工业布局由于受历史与政策因素的影响,形成"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特点.而近20多年来,中国以市场取向的改革开放国策使中国工业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通过对中国31个地区区位商的聚类分析,证明中国的工业布局已逐步形成了"南轻北重、东轻东重"的新特点.并以此作为解释变量证实了区域产业竞争力变化是中国东西部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污染形态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1998—2008年我国各地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四大区域的区域污染整体形态、区域污染治理效益差距、区域污染结构性特征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水平差距在扩大,污染治理效益也存在差距;我国存在严重的结构性污染,单位面积经济产出越高,能源消耗越多的区域,单位面积环境负荷越重。  相似文献   

16.
空间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区域知识存量测度、技术差距以及空间知识溢出方面的研究,对空问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构建出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研究框架,并依据该方向的研究趋势提出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为该领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变化的新趋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杰  赵浩  郭锐 《经济地理》2022,42(1):1-11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把握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和成因,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我国沿海与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有所减缓,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呈现有所扩大的趋势;城市群之间、欠发达区域之间等南北方同类型区域间差距全面拉大;城乡差距普遍缓和,经济发展越落后地区的城乡差距依然越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边境省份和邻近国家之间,我方超前发展普遍加快。进而讨论了产生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的原因,针对我国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包括:近期,把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适应南北差距扩大的规律,激发南方发展的动能,使之为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按照打持久战的部署,在我国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应将扶持相对贫困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区域政策的重点;面对新挑战、适应新形势,以解决新基建"嫌贫爱富"为抓手,扭转区域创新能力在我国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持续扩大的格局,激发创新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工资和收入差距的问题,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区域连接CGE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1997年)和比较动态分析(1997—2010年)。依据模拟的结果我们探讨了劳动自由流动的强度、劳动力流动的量、区域间工资或收入差距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察了扩大政府对西部等特定地区的投资所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新经济地理、要素流动与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差距的扩大,而非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新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区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中西部地区大量的生产要素进行跨区域流动,加上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以便在全国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进而达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缩小“东西差距”的区域政策目标不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的简单顺序选择问题。持续提升东部区域经济效率是中央区域政策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推动“三大泛经济区”建设及协调发展是通过经济区“内化”(缩小)“东西差距”的区划区域政策目标选择,政府推动公平实现的主要“平台”是规划和提供公共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