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欧美及东亚地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践:对比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归纳和分析欧美规模农业经济体和东亚小规模农业经济体轮作休耕的制度实践,为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和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均基于私有产权的体系框架,但实行轮作休耕的背景条件有所差异,制度目标也各有所侧重;轮作休耕政策较有弹性,其组织实施及管理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欧美国家主要依据土地生产率、租金、农业补贴等市场要素制定补偿标准,东亚地区则主要依据耕地等级和后继具体用途等资源要素制定补偿标准;欧美国家多有后期监管,东亚地区相对缺乏。研究结论:(1)中国大陆地区应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合理确定轮作休耕的规模与布局;(2)结合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区域休耕模式;(3)轮作休耕制度应与农地基本制度和改革要求相适应,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4)立足平衡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收益损失等建立和完善补偿标准;(5)建立健全轮作休耕监管监测评价体系,保障轮作休耕制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战略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以粮食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环境,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和保障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业资源的利用,发挥农业资源的正外部性效应,是我国建立生态农业的重点内容,但目前我国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的财政激励制度并不完善。基于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外部性理论的运用为起点,从激励机制的视角研究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财政制度,可为我国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制度选择提供参考。为此,文章结合外部性理论和激励理论,分析了农业资源利用的外部性效应以及采用财政激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比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所的采取制度,总结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在促进农业资源利用中的共同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正外部性的财政激励路径,具体包括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法律激励制度、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资金补贴制度、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税收优惠制度、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管理激励制度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的通知提出"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节约优先"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方针。[方法]文章提出按照"1+4"框架,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推进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建设。[结果]"1"是指树立一个以有用、有限、有主、有价和有效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资源观。"4"是指四大战略路径:一是强化农业资源监测,摸清农业资源底数及其动态变化趋势;二是推进农业资源资产化,激发农民节约使用和保护农业资源的内生动力;三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将资源利用规模、利用强度和空间布局控制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四是建立激励约束并重的长效机制,有效规范和引导政府、生产者、消费者等相关主体行为。[结论]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推动农业尽快走上资源节约、绿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1999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基础上,提出2000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要点。一是积极开展农业区域规划和区划;二是积极开展农业资源配置调研;三是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四是加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实验示范;五是积极推进农业资源管理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机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从土地制度、机制、权益、调控、三农问题、保护基本农田、市场整顿、管理职责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措施;并揭示了目前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今后土地资源的管理,应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引用市场机制,利用价值规律;提出了转变伦理观念、运用价格机制、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核算体系、建立储备机制和外部补偿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做法;阐述选择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环境必须有利于林地资源保护、林地资源质量提高、林地集约利用、理顺林地收益分配关系、保障制度效益最大化;指出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中承包期限与林权证有效期、林地利用与森林生态保护、林地流转价格、取消林业税费后的管理、限额采伐制度等五个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完善林地法律体系,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处理好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落实林业经营权,推进使用权再次流转,建立长效管理制度,促进林地可持续利用等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应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做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县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需要。当前应抓好:(1)建立农业资源经济信息动态监测体系;(2)深化农业资源调查、评价化配置研究;(3)开发农村经济区划工作;(4)参与农业资源管理;(5)狠抓农业区域开发实验站建设;(6)做好农业区划开发项目库建设,参与前期论证及决策咨询;(7)加强气象哨管理。提出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形势下,研究矿区资源开发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矿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恢复重建策略:一是建立矿山环境巡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联合执法能力建设;四是加强矿业权管理,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评价体系,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五是建立现代化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六是加强矿产资源储量基础管理工作;七是培育发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产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保护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与美国、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等相比,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发展滞后。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人工回灌补充含水层制度不完备;地下水资源监测制度不系统;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制度不得力;地下水资源水权转让和水市场制度不健全。完善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应建立和完善地下水资源调蓄系统,加强含水层的保护;建立和健全地下水资源监测制度;构建地下水资源水权转让和水市场制度;健全农村地下水源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十一五以来,坚持把发展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推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坚持把保护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切实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坚持把利用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改革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坚持把监督监测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推动森林资源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标准样地能代表其所在小区域耕地质量特征,对设定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标准样地进行监测,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可以掌握该范围内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基于此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研究方法:用标准样地结合遥感、GIS等手段构建体系。研究结果:给出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初步框架。研究结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的实现是国土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全国不同区域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期望为农业绿色发展以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借助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依据灰水足迹理论计算出农业灰水足迹,应用脱钩理论及其脱钩程度判定标准,测算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结果](1)我国的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西部最低;(2)我国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呈现阶段性并存在区域差异。2008—2015年四大区域普遍处于弱脱钩状态,但2016年之后,各个区域的二者脱钩状态开始呈现扩张性负脱钩,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趋于缓和。[结论]应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并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应对区域水资源绿色利用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粮食结构转型,运用先进的遥感技术探索草地系统规范的认知理论和遥感解译框架。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标准光谱端元空间或是突破传统遥感技术壁垒实现草地系统认知规范的关键;基于光谱混合分解模型构建多光谱—高光谱两个尺度的标准光谱端元空间,并开展草原类型多级嵌套分类实验。研究结果:提出草地系统认知理论框架和基于标准光谱端元空间的光谱融合量化策略,并在中国—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三个尺度的草地类型多级嵌套遥感分类实验中取得较好的结果。研究结论:基于标准光谱端元空间的光谱融合量化策略有利于构建稳定、具有专业概念支撑的解译框架,配合多级嵌套的分类结构能够实现草地系统认知框架下光谱数据的规范,从而支撑不同等级的应用和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找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热点、梳理研究发展历程、统筹和归纳研究体系,明晰未来研究发展方向和突破点,助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法 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2年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热点、发展历程进行初步分析,之后借助文献归纳法进一步综述研究体系。结果 研究聚焦于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用,总体上经历了从土壤理化性质到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从小尺度作物种植到大尺度流域治理的发展历程,研究体系由3个研究基本面和6个研究基本点构成,研究基本面分别为水土资源匹配格局、水土资源利用过程、水土资源状态响应,即“格局—过程—响应”的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体系。结论 水土资源匹配格局方面需进一步明晰水土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并加强二者物理交互过程和时空变异规律的研究,建议未来聚焦于识别水土资源配置差别并建立实践性的匹配等别标准;水土资源利用过程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后水文过程响应研究尚待补充,建议未来可深入探索土地利用与水文过程的二元互馈机理;水土资源状态响应方面气候变化下需注意从气象指标入手探究农业生产中水土资源的关系,建议未来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低效利用问题的动态监测及预测模拟。  相似文献   

16.
海洋经济信息资源是海洋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之一。然而,"共享"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性造成了我国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管理缺乏协调性、统一性,因此需要开展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加快实施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共享关键技术,建立海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体系,积极参与海洋经济信息资源共享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评价中将农业水、土资源视为独立系统分别进行研究容易导致无法正确评价区域水土资源匹配状况的问题,文章以西北旱区为例,将农业水、土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区划方法和地带性分异规律为指导,在充分考虑水土资源生态与环境现状、管理及趋势的基础上,分析确定分区目标、分区单元、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以县域作为基本分区单元,提出了一套从大尺度、中等尺度到小尺度,由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元素层组成的等级嵌套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并对西北旱区一级分区指标进行了信度分析与制图实践。结果表明,标准化后的数据具有相当好的可信度,该指标体系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尺度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系统的空间分异特征、时空量比关系和需求状况,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可为较大尺度范围内开展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提供指标方法,也对农业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分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推动苏北平原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苏北平原农业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苏北平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苏北平原农业资源为出发点,利用行政区的划分对各市农业资源展开调查,构建资源丰度指数模型对农业资源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苏北平原农业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指标权重,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型对农业资源作出评价。[结果]苏北平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各市的土地资源都较充足,水资源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水资源最充足,而连云港市和宿迁市的水资源较为缺乏,其丰度指数分别为0.410 6和0.601 2。此外,各市水资源情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现象,而农村生活水平也有待提高。[结论]苏北平原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整体上都较充足,但存在水资源污染、明显的城市分配不均的现象,农村发展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对此,应该立足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加大农村建设力度,促进苏北农业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摸清农业资源底数,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台账制度,更清晰地评价农业资源变化及利用效率,提高农业资源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平衡发展。[方法]文章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农业资源台账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国内外实践,分析了我国农业资源台账制度的实践情况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结果]我国农业资源台账制度缺乏统一细致的指导方案,统计渠道多且口径不一致,部门条块分割共享性较差,基层统计工作落后于国家,缺乏常规化调查的制度保障。[结论]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构建高效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管理规划、强化长效投入支持保障、建立部门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农业资源数据获取网络体系和建立农业资源联合普查制度等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