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在双孢菇生产中,由于菇房环境条件和培养料的不适以及管理措施不当,会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及出现萎缩现象。这是由于菇房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湿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若培养料表面偏干,可及时喷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溶液;如料过湿,  相似文献   

2.
1.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发菌等同常规。不同点是在装袋前用缝纫机在菌筒上打3行针孔,作为菌丝生长期间供应空气的微孔通道。也可在常规装袋后,待菌丝萌发时,用针在菌种层内扎孔。2.渗灌出菇菌丝发满菌袋后,用小刀纵向划3个长方形小口,每个口长20~25厘米,宽5~8厘米。注意划口时小刀不要伤菌丝。将划好口的出菇袋移入出菇房内。堆放出菇袋前先用砖垒个底盘,防止出菇时溅上泥土及其他杂物。然后一层袋一层泥,最上层要厚些,并做上水泥沟。室内一般以15米高为宜。利用泥的传水性和保水性,作为供给因菌袋出菇失水而  相似文献   

3.
一、菌丝生长缓慢萎缩。菌种播后6~10天,有时出现菌丝生长缓慢甚至萎缩。其原因是由于气温过高,加上发酵料温度达30℃发上,抑制了菌丝的生长,导致菌丝烧死;或因料内含水多且又压得太实,空隙少,通气差,底层料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造成。这时,应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并将过紧培养料适当撬松些。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些菇农在生产草菇过程中,为了减少生产或购买菌种的投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常常将出过菇的培养料用作菌种。此法在生产上有一定效果,比如可加大菌种播量,缩短生产周期,获得较好产量。但使用培养料作菌种时,要注意如下三个问题,否则会造成减产或绝收。 一、作菌种使用的培养料只能出菇一次。草菇出菇次数越多,菌丝越老化,生活能力也越弱,培养料养分含量也越少。用多次出菇的培养料作菌种,菌丝吃料慢,抗病力差,栽培料易腐烂,造成草  相似文献   

5.
1.覆土菌丝在培养料内长透之后,在菌床上盖一层1厘米厚的沙壤土或菜园土,一般可增产10%左右。2.重力刺激菌丝长满后,在菌床面上放一定重量的石、砖、瓦块等重物,不久镇压物周围即出现许多原基。3.插片刺激菌床菌丝长满后,用小木片、竹片、玻璃片或金属片插在菌床上,  相似文献   

6.
菌种选择 草丰3号、江都8号等菌种在稻草、麦秸上栽培,具有发菌快、抗逆性强、产量高等优点. 培养料选择 培养料可用稻草、麦秸、生石灰粉、石膏粉、磷肥等配制.一般选择干燥、无霉变的稻草、麦秸(实践中发现陈稻草、陈麦秸比新稻草、新麦秸更易发菌). 培养料配方 ①稻草30kg,麦秸70kg,石膏粉1kg,生石灰粉1.5kg,磷肥1kg,尿素0.5kg或复合肥1kg,25%的多菌灵0.15kg.②稻草100kg,石膏粉1 kg,磷肥1kg,尿素0.5kg或复合肥1kg,生石灰粉1.5kg,25%的多菌灵0.15kg.③麦秸100kg,石膏粉1kg,磷肥1kg,尿素0.5kg或复合肥1 kg,生石灰粉2kg,25%的多菌灵0.15kg.  相似文献   

7.
梁仪 《农家之友》2011,(12):16-16
二次接种。采取二次接种措施,有利于草菇增产。草菇菌丝生长速度太快,极容易老化,导致生活力减弱,不能有效地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继续出菇。在第1潮菇采收后,撬松料面,并用石灰水泼湿,将培养料pH值调整在8~9,然后在料面撒播菌种,播后覆盖一层薄的发酵过的培养料。  相似文献   

8.
一、温差刺激法。对菌床采用白天盖膜升温 ,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温 ;菌丝生长前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 %以下 ,后期保持在85% -90% ,这些措施有利于菇耳的形成。二、药物刺激法。配制培养料时 ,适当加入磷酸盐(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盐(硫酸镁、硫酸钙)、维生素B1 等 ,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菌丝生长后期 ,用0 1-0 2毫克/升三十烷醇喷于培养料面上 ,可促进生长、出菇 ,可增产10 % -15 %。三、搔菌法。当菌丝长满料面时 ,用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 ,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露出新的菌丝后 ,喷水 ,…  相似文献   

9.
一、平菇 菌丝浓密、洁白,粗壮呈棉毛状,有爬壁现象。如系木屑菌种,被分解的木屑呈淡黄色,菌丝分布均匀,并有少量原基出现是性状优良的菌种;菌丝稀疏或呈束状,为培养基过湿;菌丝生长缓慢或不向下生长,为培养基过干;瓶(袋)内出现大量原基,为  相似文献   

10.
一、袋式堆积栽培法 1.接种.采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菌袋,规格为20cm宽、35 ~ 40cm长.先在塑料袋的一端用线绳扎紧袋口,然后装入棉籽壳菌种,轻轻压实,添装培养料,至袋长的一半.紧贴袋内壁放一层菌种,呈环状,注意菌种不要被培养料覆盖.再装培养料至距袋口7cm处,将培养料压实,放一层菌种.用直径1.5cm的木棒在料中间打孔,以利通气,扎紧袋口.  相似文献   

11.
<正> 菌壳是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料,因菌丝分解,使培养料的粗纤维,木质素都大大降低而粗蛋白及粗脂肪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菌壳的营养成份。通过我地养鱼户的实践证明利用菌壳养鱼效果确实很好。而一些地方的菇农却将其作肥料或丢掉,实在可惜。  相似文献   

12.
《农家之友》2004,(5):27
四孢蘑菇夏种比普通双孢菇难,若种植技术粗放、出菇期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失败。现将四孢蘑菇夏种高产诀窍介绍如下:一、适时早种过早种植,前期低温不利夏菇菌丝生长;过迟种植,秋菇适时进料会缩短夏菇的采菇期。因此,4月下旬清理春菇菇房后,即可将夏菇培养料预湿建堆。二、培养料发酵1.培养料配方(按110平方米计)。稻草2000公斤、  相似文献   

13.
1.选配好培养料。一层稻草(经石灰水浸泡处理),一层棉子壳(或油菜籽壳渣),两层菌种,在林阴树下作畦栽培。 2.覆土。覆土有利保温和保菌丝生长,并可支撑子实体发育,减少幼菇枯萎。覆土中酶养分可为草菇利用,起到部分补肥作用。覆土时间为菌丝长满料面时或采收第一茬菇后进行,土质为砂壤田和菜园土,覆土厚度为1~1.5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养料的选择、配制、消毒,菌种的选择、接种,发菌培养,菇棚选择与建立,出菇期管理和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食用菌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姬菇确切称谓小平菇。姬菇的生物特性同小平菇,只是在栽培阶段的管理、菌丝发育和子实体生长阶段有所不同。姬菇的生物学特性和菌种制备可参照前文,这里着重介绍姬菇的栽培管理。一、菌种选择姬菇作为商品,客户和消费者对它的要求是:质地鲜嫩、外观整齐、味道鲜美。所以在选择菌种时应选择菇体肉厚、不脆、柄洁白,菌盖深色,口感好的品种;从管理角度上,应注意子实体畸形少、出菇不高度密集,菌丝生长旺盛、发菌快、抗杂能力强、产量高、出菇转茬快的品种;从种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农家之友》2004,(11):24-24
1.季节安排黑鲍菇属高温型侧耳,菌丝生长温度为18℃~32℃,子实体的发生温度为22℃~30℃,气温回升到18℃以上助春夏季栽培最为适宜。2.自制培养料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花生壳。使用前曝晒3~4天,并用5毫米粗筛粉碎机将其粉碎成糠状,再与其他辅料混合配制成培养基。参考配方(%):花生壳50、锯木屑26、麦麸20、玉米粉3、碳酸钙1。先用花生壳粉与其他辅料拌匀,然后加水调至含水量为60%,装入18×36厘米规格的菌袋中,常规高温灭菌后接种。3.发菌培养刚接种后的菌袋应及时搬入25℃~28℃的培养室中进行发菌培养,8小时内  相似文献   

17.
正(1)选用无螨菌种:种源带螨是导致菇房螨害暴发的首要原因。因此,菌种厂应保证菌种质量。菇农应到有菌种生产资格的菌种厂购买菌种。(2)培养料要严格发酵彻底处理:在夏季播种时要彻底清扫菇房,菇房架子宜用无机型材料,以减少螨虫的滋生场所,也便于消毒处理。(3)培养料内拌药防虫:在夏、秋季高温时播种,为确保菌丝生长期安全,应在培养料中进行拌药预防。可用菇净2000倍液,在制堆时拌入料中,可有效地控制发酵期间的螨虫及各种害虫。  相似文献   

18.
在栽培平菇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菌袋或菌砖的菌丝生长很好,完全吃料后却很长时间不出菇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和补救方法如下:1、平菇品种与季节选择不搭配。菌种温型与栽培时的气温差距太大,也可以说是播种时间选择不当。如用中低温型平菇菌种在春夏之交播种,菌丝长满后正逢高温季节就很难出菇。补救方法:在阴凉处挖槽排列覆土越夏,待到秋凉适合时刨除覆土,进行出菇管理,可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9.
冬季空气中杂菌少 ,适宜栽培平菇 ,但在栽培过程中常遇到培养料变酸发臭或粗柄菇、蓝色菇和瘤盖菇现象 ,直接影响了平菇栽培的成功率、产量、质量。现将其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介绍如下 :一、培养料变酸发臭(一)培养料不够新鲜、干净 ,特别是经过夏天雨季的陈料 ,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由于料内的各类霉菌大量繁殖孳生 ,使培养料酸败。防止措施 :栽培前选用新鲜、干净、无霉变、无结块、无虫蛀的培养料 ,拌料前在阳光下曝晒3~4天 ,以降低培养料内杂菌基数。(二)拌料的水分过多 ,料内氧气供应不足 ,导致培养料腐烂变质或菌丝培养阶…  相似文献   

20.
随着食用菌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病虫害及杂菌感染问题日益明显,在一些老菇区尤为突出。食用菌病虫害直接影响食用菌的品质、产量,严重时,造成绝收,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广大菇农必须学习掌握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本文介绍食用菌栽培中一些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从而减少损失。一、病害的防治(一)制种期及袋栽发菌期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l、木霉及其防治①病症:木霉包括绿色木霉,康氏木霉,生产上统称为绿霉菌。该类杂菌几乎危害所有的食用菌,在制种过程中由于消毒不严或培养条件不适,菌种很容易被绿霉菌侵染。培养料受侵染后,初期菌丝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