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阶段对于注重宏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微观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利用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可以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的产出弹性大于技术交易的产出弹性;体现企业家精神的两个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及其相关制度的建设对经济增长有长期且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动态优化模型与面板门槛方法,研究消费需求对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将企业家精神同时引入创新部门和代表性家庭部门,构建并求解企业家精神内生化的四部门增长模型,研究企业家精神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企业家精神的重视程度越高,家庭用于企业家精神积累的投入占比越高,知识生产和经济增长速度也越快,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进一步,利用1993—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消费需求转变、企业家精神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受消费结构转变影响呈现异质性;企业家精神与需求结构的双重门槛效应显著,且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消费结构升级逐渐增大。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企业家精神是突破高质量发展需求制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黄战川 《全国商情》2007,(10):59-60
本文首先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企业家精神的基本概念、内涵、本质进行了界定.其次,回顾了现代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从中清楚地发现正是企业家精神对现代大学起着关键作用.最后,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家精神对我国大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教学中可以渗透企业家精神教育:生产要素理论中可以渗透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社会资本创造的教育;短期生产理论中可以渗透可变要素投入决策、企业家精神外部扩散效应以及短期成本变动规律教育;长期生产理论中可以渗透最优要素合理投入决策及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团队企业家精神是现在社会日趋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多篇有关团队企业家精神的论文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现有关于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团队企业家精神概念的讨论"、"团队自然特征对团队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和"团队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影响",对"团队企业家精神如何形成"的研究不足。本文力求深刻理解该命题研究中的新进展、焦点问题、发展过程、主导方法、与未来方向等,以文献回顾的方式归纳总结出此领域的研究发展与现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验证了"社会企业家精神"这一西方舶来概念在高层管理者群体中的差异化表现,并检验了"社会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层管理者社会企业家精神包括五个维度:创造社会价值、资源获取、风险承担、机会认知和持续创新。高层管理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水平会对高层管理者社会企业家精神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高层管理者社会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成长的质性积累有一定正向作用,而对财务指标的量化增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文化传统特质对企业家精神生成有重要影响。在对企业家精神共性分析的基础上,界定福建企业家精神,分析孕育福建企业家精神的四大文化根源,并提出完善、升华福建企业家精神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福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东北三省经济的发展现状,基于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理论,使用东北三省2003—2015年36个地级市的有关数据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东北三省,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较小,以国有经济为主的所有制结构和较高的政府干预程度是抑制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东北三省经济增速缓慢的重要原因.本文从促进企业家精神培养、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改善当前国有企业占比过高的所有制结构等三个角度提出促进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是驱动企业家创新的关键.对孵化器而言,如何培育企业家精神、增强在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秋明 《全国商情》2009,(24):40-41
本文主要研究江苏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因,在分析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将研究的视角置于企业家精神上,从企业家精神要素入手,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企业家精神,构建了企业家精神分析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业与战略融合的企业成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创业和战略融合的研究基础上,围绕企业成长建立了基于成长地域、机会市场和优势技术的三维研究框架,以识别中国企业在基于创业和战略的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成长态势,进而利用该三维框架,以青岛六家成功企业为例,从国际化角度动态地对企业在寻求市场机会中竞争行为特点与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求获得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应将其纳入宏观框架,形成城市化问题研究的宏观视野。在这一框架下统筹研究城市就业机会、劳动力转移、城市化进程涉及的"三农"层面等问题,有助于对宏观经济问题之间相互关联的认识,从而增强对城市化现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农村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和谐发展的过程,只有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复合系统三个部分协调统一的发展,才会使农村城镇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对农村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经济学理论为分析框架,以农民为市场主体,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实施市场化运作、进行人力资本积累和建设一个宜于农民居住的生态环境,是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三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末“地域资本”(Territorial Capital)这一新概念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区域研究学者将其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相关研究探讨了地域资本的概念、内涵、类型及构成因素,并采用综合指标或代表性指标对地域资本进行测度,进而研究地域资本禀赋对区域发展水平及地区发展差异、区域经济韧性、区域内企业发展、区域发展政策有效性等的影响。地域资本是特定区域所拥有并可利用的构成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和潜力的各类有形和无形资产的集合,其包含促进区域发展的传统要素和非传统要素、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不但拓展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和边界,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和解释地区发展差距的形成和演变。地域资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已初步形成,但仍处于探索拓展阶段,在理论架构和测度方法上均有待进一步完善,且研究对象仍集中于欧洲地区。目前,地域资本研究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关注,应将地域资本应用于中国区域经济研究,在科学刻画地域资本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地区发展差异的成因以及地域资本影响区域发展的机制,进而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公司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密切关联的一对经济范畴。关于公司代理成本及其治理的研究,传统上表现为"以法制水平高低"为标准的一维分类研究架构,并衍生出"垂直"和"平行"两类公司治理模式。然而该框架并不能涵盖现实中丰富多彩的代理成本类型。通过不断引入关键变量,对代理成本研究架构的理论演进进行了新的逻辑梳理,以理论分析揭示中国两类代理成本并存的制度性根源,并对其给公司治理研究带来的挑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6.
特征化事实是经验研究的起点,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方法和经验过程两个维度探讨认识中国国情的办法。分析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经验过程则包括阅读、观察、交谈和思考。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长期坚持,才能掌握更多客观事实,熟悉研究对象及其环境,实现“重要的问题、严谨的论证和新颖的故事”这个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日本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名古屋文化短期大学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组织实施和创业实践的实证研究.提出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养成、加强“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系列教材编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等建议.从而提高我国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经济分析包含健康的资产负债表这一假设前提,主要着眼于流量研究,看不到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一事实。有必要通过系统地分析资产负债表来研究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问题,而这需要会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等跨学科的研究。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存量分析,不但丰富了金融危机的微观基础理论研究,同时也为治愈经济危机提供了新的指导原则,即修复资产负债表衰退。只有这样,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发挥作用,最终走出长期的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xml技术和b/s结构实现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的方案,主要包括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的框架、全局数据集成方法、xml数据文档的生成和显示技术.  相似文献   

20.
西方产业组织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稳定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本文从研究方法角度对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推理学派与实证学派各自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在推理学派中,其静态模型已普遍使用了推测变差方法,而其动态博弈模型已成为主流推导方法;在实证学派中,非参数检验、非线性回归以及实验经济学的广泛使用是其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