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商》2015,(37)
《论私力救济》的作者徐昕立足于对书中所选择的案例的实证研究,同时以对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和对国家对待私力救济的态度的分析为重点,挑战传统的分离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的流行观念,提倡在一个运作良好的社会,公力救济、私力救济、社会型救济应该保持良性互动关系,形成相互并存、衔接、配合和补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冰倩 《商》2013,(8Z):174-174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间讨债的现状、原因,通过研究民间讨债这种典型的私力救济方式,给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民间讨债一个合理定位,提出了使民间讨债规范化、合理化的对策,使私力救济能被国家所利用,与公力救济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为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准司法性争端解决机制不同于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争端解决机制。其主要依靠社会的力量来解决纠纷。国际经济争端的性质决定了其纠纷适宜通过准司法性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这种机制除注重对成员设立有力约束力外,还注重成员间利益的平衡,避免任何法律化、司法化的倾向。相比GATT无意识的准司法性争议解决尝试,WTO在借鉴了GATT的经验教训后,有目的地建立起准司法性争端解决机制:在对成员进行有力约束之余,又排斥法律化的倾向,从而稳重之余又不失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公共权力与民间权力的冲撞导致了人类社会争端解决方式的不断变化.公权力对私力救济,特别是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活动的介入,既对当代仲裁制度的扩大与发展提供了司法支持,也有"公共政策"及司法监督等实践而形成的制约.本文从法理角度出发,论述了国际商事仲裁与司法监督的关系.并最终将其扩展至实践,提出了在现实冲突下的解决方式,以期达到公共权力与仲裁方式的彼此包容,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民间借贷数量大幅度上升,民间借贷纠纷日益增多,民间借贷的私力救济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目前我国对私力救济的立法尚不完善,私力救济的限度也没有明确的界定。民间借贷主体本身应增强法律意识,懂法、知法、守法,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私力救济的法律法规,为民间借贷的救济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物权保护中的私力救济。在宪政和法治原则的关照下,在物权公力救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对物权私力救济的价值意蕴进行追问和反思,必将有利于促进人与物的和谐,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私人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的失效,导致了版权保护法律的运行机制存在着从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再到二者均衡合作的法律商谈机制的逻辑过程.版权合作保护的出发点是对公共权益和私人权益进行均衡保护.这种均衡保护机制主要着眼点在于:实行政府规制主导下的法律商谈机制,并且合理界定版权保护的范围和有效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解决方式明确规定了五种途径,但实践中,消费纠纷发生后,除了消费者与经营者或生产者自行协商和解之外,消费者采取的救济程序主要有两种:一是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二是向法院起诉。其实起诉并不是最佳途径,消费者忽略了一个比较好的仲裁解决途径。消费者对仲裁机制解决纠纷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2018年8月27日发生的"昆山杀人案"经互联网传播发酵后,正当防卫问题再次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尽管,案发后数日,昆山市公安机关便火速以"于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由对该案作出撤销案件决定,但有关该案的讨论热度依旧。刑法视野下公民如何进行私力救济以及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是系列讨论的核心。以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关系为基础,从正当防卫的制度理念、构成要件、评价方法等角度出发,对正当防卫的限度进行分析,有利于理清该案争议焦点、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正处于纠纷频发的多元化时代。以协商、调解、仲裁为主体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不仅符合农村社会的现实,还能弥补诉讼功能上的不足。为应对多元化的农村社会矛盾和纠纷,必须加强非诉讼解决方式的规范化建设,赋予其权威,建立起有效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多元化纠纷解决是时下讨论的热点问题。加上从国外引入了ADR(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所以研究者颇多。在多元化纠纷解决的大环境下,选取了其中一个部分——社会型救济进行研究。通过对现代法治的反思,司法救济的局限分析,提出社会型救济,进一步讨论社会型救济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郭丹  窦玉前 《商业研究》2012,(8):199-204
人们参与金融活动的目的是期待获取投资的回报与增值,但是金融市场风险制造了重重障碍,甚至出现了权益损失,需要救济机制加以填补。基于金融商品的特性,金融消费者权利救济机制的设计应本着经济学理论而科学安排,而我国现有机制的价值缺陷主要表现为司法救济针对性弱、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乏力、补偿制度内容短缺等问题。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地位的确立,可以考虑建立金融机构内部处理投诉前置程序;打造金融专业人才,扩大金融仲裁规模,补充金融审判能力;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建立金融消费者集体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用尽当地救济是处理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纠纷的一项传统而重要的国际规则,随着国际交往的发展,大量新出现的国际投资条约明确将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的仲裁作为更重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该方式甚至有替代东道国国内解决的趋势,用尽当地救济正面临着存与废的十字路口。作为重要的资本输出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入国,中国应当把握“用尽当地救济”的新变化并尽可能利用该规则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王莹丽 《商业研究》2011,(6):207-212
我国临时仲裁机制的缺失带来了种种弊端,作为完善路径的选择,我国可以采用"试点方式"逐步将临时仲裁机制引入仲裁体系。当前金融仲裁方兴未艾,金融纠纷解决的特性及其对临时仲裁的需求,使得金融仲裁成为进行临时仲裁"试点"工作的适当领域。在具体制度构建方面,可从临时金融仲裁的法律地位与基本原则、仲裁协议内容与效力、仲裁员选任与监督、与仲裁机构的支持及法院对临时金融仲裁的监督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WTO之后,仲裁将成为解决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方式。本文对国内外民商事仲裁若干制度进行了比较,指出现代仲裁是法定的在公权监督下的私权救济制度,仲裁协议是其法律基石,仲裁程度既有法定规则也有自治规则,仲裁庭可以缺席裁决,仲裁效力受法律保护。通过与外国仲裁制度的比较,阐述了我国仲裁制度需要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逐步扩大,高校的管理权与学生权利之间发生的冲突不断增加,学生诉高校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救济机制来解决这一瓶颈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是对权利救济的确认。文章旨在通过审视我国现阶段高校管理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解决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提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环境侵权私力救济具有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从法律态度的角度将环境侵权私力救济分为法定的环境侵权私力救济和实定的环境侵权私力救济两种类型。此外,法律应对不同类型环境侵权私力救济进行规制,对行之有效的环境侵权私力救济通过立法加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保险仲裁的工作实践证明,仲裁融入服务于市场经济,服务金融业,成为人民维护自己经济利益,挽救和减少损失,解决保险经济纠纷的方式和途径之一.在协商、调解、诉讼、仲裁四种纠纷处理机制中,仲裁是最符合保险特色的一种方式,是解决保险纠纷的捷径.但对保险仲裁的工作的认识和推广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杜忠连  邱晖 《中国市场》2009,(52):53-55
时下,融资难已经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中小企业来之不易的融资又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中小企业融资纠纷频出并呈现出与其他社会纠纷不同的特点。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纠纷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当中,仲裁优势明显。研究仲裁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纠纷的利与弊,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纠纷之解决、为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法律保护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立法与实务将村民资格纠纷视为附随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纠纷的从诉进行处理,这不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将"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纳入仲裁与诉讼管辖范围,由此可理解为村民资格的确认纠纷也被纳入了仲裁与诉讼管辖范围。确认村民资格应就村民基本生活保障的目的、户籍、住所地、村民权利义务等标准并结合特殊情形综合进行认定,认定机构以村民会议自治为基础,以农业主管部门或基层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三种方式作为并列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