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会计师》2017,(24)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管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21世纪爆发的金融危机促使全世界更加关注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性。会计监管的不到位、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充分,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决策信息的失真。本文将商业银行会计监管的重点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了商业银行会计监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会计监管的措施,以此强化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巴塞尔委员会对资本监管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规,业界称之为新巴塞尔协议。随着我国进入巴塞尔协议Ⅲ的新监管时代,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着监管资本套利行为。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新巴塞尔协议下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的对策,研究了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产生的经济效应。同时给出了相关建议,监管资本无需与经济资本保持同步;增强监管资本的灵活性,促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转型;正确识别风险类型,降低系统性风险;鼓励开展符合政策需要的套利行为,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监管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琴田 《时代金融》2011,(17):26-27,4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外众多金融机构破产,使得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探讨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效应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引言中讲述了研究背景、内容及其意义,并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下来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一致的看法。进而结合我国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现实状况,选取2006-2010年五年间我国10家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上市银行的数据样本,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一段时间后,资本充足性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产生何种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吉琴田 《云南金融》2011,(6Z):26-27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外众多金融机构破产,使得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探讨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效应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引言中讲述了研究背景、内容及其意义,并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下来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一致的看法。进而结合我国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现实状况,选取2006-2010年五年间我国10家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上市银行的数据样本,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一段时间后,资本充足性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产生何种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赵平 《新金融》2010,(9):29-31
银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与银行审慎性监管存在根本性冲突,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分析了银行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对资本充足性监管和监管风险评级的不利影响,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削弱了审慎性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这一研究结论事实上为最近两年有关"公允价值会计核算与金融危机挂钩"的业界观点提供了一种解释,因为金融危机的形成一般都会找到来自于银行监管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贾建军 《新金融》2012,(5):34-39
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是商业银行会计和监管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的会计处理会影响到资本充足和拨备充足监管的有效性,但是会计准则和监管标准缺乏协调使得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监管有效性降低。本文研究国际监管机构和相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银行业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政策的协调,研究我国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和监管的协调,提出完善我国贷款减值会计和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有关金融会计问题:一是宏观审慎监管概述,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内涵与特点;二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存在的金融会计问题,包括会计确认基础与动态储备制度存在冲突、资本结构失衡现象严重等问题;三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金融会计问题的解决对策,根据现阶段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存在的金融会计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对金融市场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资本监管是国际银行监管的最新趋势,能有效约束银行风险行为。但我国实施的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短期内有效,但中长期的有效性不足。本文主要从资本监管制度、充足率计量两个方面探讨了资本监管有效性的约束机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危机下,国内外上市公司暴露出了一系列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事件,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会计监管没有真正发挥实效。本文为此通过系统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旨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措施,以实现保护我国投资者利益的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危机下,国内外上市公司暴露出了一系列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事件,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会计监管没有真正发挥实效.本文为此通过系统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旨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措施,以实现保护我国投资者利益的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中的税收调控客体是具有有限自利、有限理性、有限自律等特征的“现实经济人”。税收调控客体的三个特征决定了其税收意识和对税收的敏感程度、税收调控下的行为调整能力及方向方式,从而影响税收调控目标的实现程度、税收调控秩序和成本。  相似文献   

12.
We analyse the welfare effect of governmental regulation for individuals who consider anticipated regret in thei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lthough governmental policies by directing choice, distort individual decisions in the private market, they can alleviate individuals’ pain associated with the feeling of regret. We analyse this trade-off and provid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implied reduction of regret justifies regulation. Furthermore, we demonstrate our findings on tax deduction for non-insured losses, a well-studied social policy in insurance. Last, we consider heterogenous individuals and alternativ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s and show that our results hold in these extended settings.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江西十大行业产能过剩的经济特征不明显,在这些行业中银行信货资金风险不突出,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对金融优化与支持经济发展、防范信贷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牢固树立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控中优化的指导思想,促进十大行业中已经成为江西支柱产业的稳步发展,推动江西经济加速崛起。  相似文献   

15.
税收调控是国家运用税收乎段调节纳税人的收入及行为,进而引起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活动.税收调控主体按职责分工可分为决策主体和执行主体;按作用的层次可分为中央级和地方级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Are regulatory interventions delayed reactions to market failures or can regulators proactively pre‐empt corporate misbehavior? From a public interest view, we would expect “effective” regulation to ex ante mitigate agency conflicts between corporate insiders and outsiders, and prevent corporate misbehavior from occurring or quickly rectify transgressions. However, regulators are also self‐interested and may be captured, uninformed, or ideological, and become less effective as a result. In this registered report, we develop a historical time series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scandals and (accounting) regulations for a panel of 26 countries from 1800 to 2015. An analysis of the lead‐lag relations at both the global and individual country level yields the following insights: (1) Corporate scandals are an antecedent to regulation over long stretches of time, suggesting that regulators are typically less flexible and informed than firms. (2) Regulatio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future scandals, suggesting that regulators are not fully effective, that explicit rules are required to identify scandalous corporate actions, or that new regulations hav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3) There exist systematic differences in these lead‐lag relations across countries and over time, suggesting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regulation is shaped by fundamental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like market development and legal tradition.  相似文献   

17.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nd Regul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刘宇 《证券市场导报》2004,15(12):48-52
本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现状。针对MBO存在的问题,本提出的相关对策是完善实施MBO的市场环境,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MBO信息披露和定价的监管,重视上市公司MBO后的监管,强化对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