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演进的主要动力来自三个方面:区域结构的变化;城乡结构的剧烈变化;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剧烈变化。因此,中国经济30年来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从以上三个方面利用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有助于探询我国经济结构研究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演进的主要动力来自3个方面:区域结构的变化、城乡结构的剧烈变化、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剧烈变化。因此,中国经济30年来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从以上3个方面利用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有助于探寻我国经济结构研究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我国经济结构多次合理调整有着紧密联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加快融入国际经济中,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考虑世界科技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重组的趋势,着眼干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注重对"变化"的研究,强调时间与历史、制度变迁等在经济演化中的重要地位,全面考察我国经济结构演变的动因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作为技术进步和技术转移的主体,通过战略调整和组织结构变化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纳入其全球战略安排之中。而发展中国家要在短时问内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问的技术、经济差距.技术转移就成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本通过分析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动因和特点,为我国技术引进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73,自引:7,他引:366  
王小鲁  樊纲 《经济研究》2004,39(1):33-44
本文考察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 ,分析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及其动因 ,考察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变化的作用 ,同时也考察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判断地区差距变动的未来趋势 ,并分析在不妨碍经济效率的前提下 ,哪些政策因素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及到2010年山西资金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1、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客观上要求加大投资力度。进入90年代,构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和基本动因都有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步人结构升级、阶段转化时期,从经济增长格局看,以重型工业为主的产业将突出发展、它将成为此段时期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头产业,这是经济增长过程中需求因素变化拉动产业结构转换的必然趋向。同时近年来居民消费中的恩格尔系数出现明显下降,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将进入到以住宅和汽车等为代表的消费品阶段,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G20成为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协商机制。本文对(320机制化的动因和制约因素加以分析,认为G20机制化的主要动因是金融危机后世界力量格局和经济结构的变迁。而由于G20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制约,其机制化前景并不明朗,很难突破原有的G8模式。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LMDI的我国能耗增长总量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我国6个行业在1985~2005年的能耗增长进行研究,将总能耗增长量分解为3个部分: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过去20多年来能耗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因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我国能耗强度的降低则大大地延缓了能耗总量的增长。本文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但仍存在许多结构不协调和产业低度化的问题,影响了产业升级。正确地设计了产业升级的方向,将成功地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增长。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应使产业结构趋于协调。然后在协调的基础上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度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李晓燕 《时代经贸》2011,(16):114-114
随着我国汽车企业的做大做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面前,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是复杂多元的。本文在分析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主要案例的基础上,对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金融改革要充分注意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因此,研究西方国家金融改革的动因和内容,对我国目前的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增速放慢、国债大量发行、资本国际化、新技术应用及经济自由理论是西方国家金融改革的基本动因;利率自由化、金融机构业务综合化、金融工具多样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是西方国家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经济论坛》2009,(2):83-85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由于其发展战略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动因。本文对并购理论加以概述以增强对我国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解。由于我国企业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以及代理问题的存在,笔者认为,除了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外,管理者和政府亦是推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科技进步同经济结构调整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地区间经济平衡的影响,指出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因,合理的经济结构反过来对科技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在法律环境、制度基础、公司治理结构、文化背景、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与西方的管理层收购存在显著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收购动因西方学者关于管理层收购动因的研究,通常采用企业组织理论,特别是Alchian andWoodward(1987)的理论,主要的研究观点如下:(1)在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组织结构中,股东会存在机会主义行为,主要有两类:抢劫(Holdup)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这样,管理层的专属性人力资本投资容易遭到抢劫。在公众公司里,管理层的准租金可能会部分或者…  相似文献   

15.
信息网络化时代业务外包加速发展的动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信息网络化时代全球业务外包加速发展的现状、趋势、技术动因和经济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促进企业参与国内外业务外包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终需求视角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可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的投入产出数据,使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对1987—2007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包括消费、投资及出口在内的最终需求对于我国经济的拉动效果呈现下降趋势,当前经济的生产诱发效果重心主要在工业部门,且迅速地从轻工业向重工业转移;(2)1987—2007年间中国经济的依存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经历了从"内需依存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3)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最终需求的拉动,但动力来源结构在此期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际鑫 《经济师》2014,(8):94-9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文章以农民收入来源为视角,分析农民收入来源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将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在各省市间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表明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永坤 《时代经贸》2007,5(11Z):86-86,8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也是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动力源。本文集中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的深刻变化,考察这一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基于契约论与供求论相结合的动态解析这种所有制结构演变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复杂系统理论、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等多个理论视角,讨论了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动因,提出了集群创新环境因素和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两类动因,并讨论了各动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集群创新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中的经济理性动因和企业家动因进而影响其创新合作行为,从而导致不同形态特征的集群创新网络形成;集群创新环境的演进也是通过借助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中的经济理性动因和企业家动因的传导进而使集群创新网络发生演进的。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为例,对其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正式制度对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理性动因中的创新合作利益来实现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家动因中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认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思考方向东一、我国对外开放的动因我国15年来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是由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建国初期我们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农业占国民经济很大比重和闭关自守的环境下,强行启动工业化进程,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当时工业发展主要依靠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