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琛影  田发 《经济经纬》2007,(1):133-136
我国过多的财政级次与彻底分税制之间存在不相容性,难以在各级政府间合理配置税种,因而需要简化财政体制级次.本文结合政府层级变化趋势,提出推出两项行政体制变革,将政府层级从五级精简为三级,使得政府层级与财政级次对应,并以中央、省、市(县)这三级政府财政为架构,来优化各级政府间税种配置,形成各自的主体税种.  相似文献   

2.
基层财政解困:一个财政体制变迁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发  周琛影 《经济学家》2007,(1):111-117
基层财政困难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层财政陷入困境的最直接根源是财政体制不规范,事权与财权高度不对称.解困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财政体制创新.但财政体制变迁不能局限于边际微调,须考虑政府财政级次问题.本文提出推行"省管县"体制与撤消乡镇级政府两项改革,将政府层级由五级简化为三级,对应形成三级财政.并以这三级财政为架构,重新设计财政体制,合理配置政府间事权财权,以推动基层财政彻底解困.  相似文献   

3.
当前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中亟需破解的一些疑点问题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体化分税制的目标,而在一体化的分税制框架内可给予各地自主选择空间和允许存在不同的过渡模式;取消乡级财政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把取消乡级财政作为地方财政层次改革的突破口,在完善配套措施后,考虑在全国推广“省管县”体制。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和“事权与财权统一”仍应是财政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胡新民 《经济论坛》2007,(18):21-23
一、省管县财政体制下市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难题“省管县”是浙江自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实行的财政管理模式。1992年、1997年、2002年,浙江省三次实施经济强县扩权,将“省管县”体制由财政体制扩大到其他方面。2006年11月中旬,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义乌市作为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同意金华市将13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给义乌市。  相似文献   

5.
地方财政体制权责不对称已经成为分税制后我国地方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事权划分原则性不强且缺乏法制化基础导致了政府间事权下移,地方政府级次过多与“倒轧账”式的分税模式引起了地方政府间财权上移,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造成了地方政府间财力差距日益扩大。为此,我们应选择相应的治理对策来完善我国地方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完善我国的省以下财政体制。目前全国已经有18个省试点“省管县”,受到政策扶持的县(市)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省管县”在很多地区被证明是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现实路径。本文从省管县体制提出的背景出发,对该体制实行的理论依据、优势加以分析,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按照《预算法》的规定,一级政府一级财政,我国共有五级预算。然而,实践表明,完全执行五级财政的管理办法,预算级次显得过多,导致级次间收支不均衡的问题突出。我国目前的五级政府,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中政府层级最多的,我国现行有28种税,为数不少,要把这28种税在五级政府之间划分,实在是一个太大的难题。因此,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突出的问题是各层次财源不对位、财政分配紊乱低效。县乡一级只占20%的收入份额,却要供给占全国70%的人员经费和教育经费。浙江省在1993年实行分税制改革时,没有像其他省份一样彻底地改成“市管县”体制,而是保留了省…  相似文献   

8.
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黑龙江、安徽、新疆和宁夏四省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特征、运行效果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议:一是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弱市虚乡”减少预算级次,并在法制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事权;二是合理划分税种,确定各级政府财权;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调整转移支付结构。  相似文献   

9.
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在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分税制财政体制变迁的时滞在某种程度上已影响到经济市场化进程,财政分配制度性约束要求提倡“财政均富”理念。所谓“财政均富”,是指国家(或政府)凭借政治权力,科学配置财政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差异,使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经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倡导“财政均富”理念时所遵循指导原则是:在促进提高效率的前提下,转轨财政体制安排做到起点公平,具体分配把握过程公平,最终促进分配结果公平,最大限度缩…  相似文献   

10.
地方财政体制权责不对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财政体制权责不对称已经成为分税制后我国地方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十年来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事权划分原则性不强且缺乏法制化基础导致了政府间事权下移,地方政府级次过多与”倒轧账”式的分税模式引起了地方政府间财权上移,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造成了地方政府间财力差距日益扩大。为此,我们应选择相应的治理对策来完善我国地方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尽管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分税体制,但还有许多地方要完善。日本亦属于集权型的国家,但其分税制财政建设十分完善。通过对中日财政体制的共同特征、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不同模式、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及转移支付体系的比较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减少地方财政层次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当前我国五级财政、五级政府的框架,与分税制在省以下的落实之间,存在不相容性质,实际上“无解”。且不说欠发达地区,即使是在发达地区,省以下的四级如何分税?可以说,近年地方基层财政的困难加剧,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五级财政框架与分税分级财政逐渐到位之间这种不相容性的日渐明朗和突出。因此,出路在于减少财政层级:通过“省管县”(省级政府在财政上直接管辖省内各县市)和“乡财县管”(县级政府在财政上直接管辖县内各乡)的改革,形成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架构,省以下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就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3.
郭家虎 《经济师》2008,(1):255-255,257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应构建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和三级财政体制,以法律形式明确合理地界定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职责,在各级政府间合理划分税种,构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加快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大力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浅谈“分税制”与中央银行国库工作职能的转化杨栓杏,叶华慕,闫红明我国从1994年4月1日起改革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实行分税制,这是我国财税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分税制”的实行,有利于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有利于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加强中...  相似文献   

15.
一、"省直管县"改革的目的和内容"省直管县"改革是指将地方财政管理关系由目前的省—市—县三级体制转变为省—市、省—县二级体制,对县的财政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市管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直管县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财政层级,使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统一。政府层级越多,政府间财政关系越复杂,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就越困难。"省直管县"本质上是一个地方政府辖区的最优规模确定问题,也是一个地方财政体制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行财政体制对县乡财政收入增长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应该:1.按事权划分财权,不管事权定在哪一级,都应根据事权核定所需财务,本身财力不足的上级财政应给予补助。2.简化财政管理级次,一是实行财政“省管县,”二是逐步取消乡级财政。3.健全地方税体系,结合简化财政级次,设立专门的市县税,作为市县的主体税种。4.扩大转移支付规模。5.推行村干部岗位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与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与财政体制改革姜继增1建国以来,我国实行了两大类型的财政体制:一是1980年以前实行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统收统支为特点的财政体制。二是1980年以后实行了以地方财政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分灶吃饭”财政体制。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财政体制,都是与当...  相似文献   

18.
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原有利益的分配格局出现了不同于大包干财政体制下的重大调整,地方财政调控的力度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为此,地方财政必须按照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按照分税制的基本要求,重塑地方财政调控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分税制改革的实行,是我国的财政从“行政眭分权”走向“经济性分权”,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分税分级的财政体制框架。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财政权力高度集中,而地方政府只是中央在地方的行政代理机构,自己没有相对独立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省管县"财政体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1953年开始,一直到2004年,除"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一段时期以外,浙江省一直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所谓省管县财政体制,即市(地)本级财政和县(市)财政一样都直接同省在体制上挂钩,市(地)一级不与所辖县(市)在财政体制上产生结算关系。省管县财政体制不是浙江的独创,不过像浙江这样从1953年以来一直坚持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