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初期,新的科学发现,尤其是DNA结构的发现,使人类在基因水平上操作染色体组成为现实.使生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典型的生物技术研究与产品包括人类基因组项目、艾滋病研究、克隆动物和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2.
从转基因鱼研制谈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命科学中的去氧核糖核酸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与粒子物理学中的夸克模型、宇宙大爆炸模型及地球板块模型一起,被认为是 20世纪理论科学中最重要的“四大模型”。在去氧核糖核酸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影响和带动下,形成了“生物技术”这门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培养转基因动植物,就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采用重组去氧核糖核酸 (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有的基因,经精心设计后导入并使其稳定整合于受体生物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变受体生物的遗传性状,实现对动植物的定向遗传改造。可以说,转基因动植物是品质改良的基因设计和基因操作的结果,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对生物技术产业来说,2003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2003年,是沃森和克里克揭示DNA双螺旋结构这一伟大发现的50周年纪念,是科恩和博耶发明重组DNA技术的30周年纪念,也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画上圆满句号的一年。这些划时代事件带来了现代医学发展的一次次重大突破,同时也为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最好的时刻还在后面。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中期,DNA(基因)重组技术和细胞溶合技术试验成功。这两个生物医学上的重大突破带动了美国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一、生物技术进展“生物技术”一词在美国政府的出版物中被正式定义为“使用生物体及其细胞的、亚细胞的和分子的组成部分来制造产品或改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的技术”。实际上,生物技术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有几百年历史的动、植物育种技术,使用微生物的发酵和酿造技术,以及源自于分子生物学的用于医疗疾病的各种新方法。生物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在分子水平上对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进行分割、复制和重组,来处理那些控制细胞过程的生物分子的数量、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鉴别、分割和改良这些生物分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美国生物技术政策美国科技界和政府机构一致认为,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是美国政府支持基础研究这一政策成功的具体体现。50—60年代期间,美将几十亿的资金投入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生物技术研究项目,导致了重组DNA技术的成功,生化、生理、医学方面的基本发现导致了一场生物革命。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社会学家、研究员托夫勒教授,指出第三次浪潮四大新兴工业是:微电子和计算机工业;生物工业或基因工业;航天工业;海洋工业。日本八十年代新兴产业的核心基础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新能源。我国九五计划提出六个共性关键技术群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工程;能源技术。上海综合效益最高的七项新技术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光纤通信;激光;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机器人。面对世界上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发展,企业经济技术的发展战略,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第一种战略,…  相似文献   

8.
一、高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我国学者认为,高技术是指基本原理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是处于科学与技术最前沿的综合性技术群。一般我们所说的高技术产业只是指从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开发、商品生产和规模生产三个阶段。生物技术是指人们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改造,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兴技术领域。许多国家在制定科技政策时都把生物技术作为高技术来对待。1973年美国人发明重组DNA技术和197…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文明中,自计算机技术发明之后,其飞速发展的惊人速度令人目不暇接。应用的领域也随着人类有意识的结合下越来越广泛,而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毫无疑问的带给了电力系统巨大的发展前景。作为电力系统发展延伸,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步更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日益提高。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跳跃式发展也都带着其他产业飞速前进。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渗透,电力系统中相应的监控系统、配电系统、计费系统等也都走向了科技化的提升与进步。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如今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各个领域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崛起和发展,为全世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尤其对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本文将主要围绕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应用以及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开展研究讨论,旨在为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实际支持。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