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完美的回答了"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那么既然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存在一脉相承的关联性,普遍语法理论是否可以用来解释二语习得呢?是否存在"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呢?普遍语法又是否为二语习得者所及呢?尽管普遍语法对于二语习得可及性的研究存在分歧,尚不成熟,但是对于我们研究二语习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自从1970年以来,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尽管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二语习得理论的产生过程,但是它的一些因素对于研究者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其中一个就是"输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最重要的理论那就是Krashen的"输入假说"。"输入假说"强调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阅读作为最重要的语言输入途径,越来越引起外语教师和学习者的关注。论文旨在于探索一种可行的输入模式,以运用到阅读指导和学习中,从而帮助外语学习者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二语(日语)词汇习得的很长时段里,学习者习得目的语时都会受到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通过两个语种的语法差异比较来克服学习目的语言时的母语干扰,应该是一个很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日语与汉语的语言表面相似度很大但实际差异度更大,这对于二语教学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难点。如何从词汇、句法和句型的角度来加强二语学习者的汉语语法教学,以减少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对母语思维的依赖,这应该是目前日语教学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二语习得过程中,英语学习者的句法发展表现为VP、TP和CP三个阶段。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学习者心理语法的发展,母语迁移和普遍语法是影响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二语习得受普遍语法的支配按一种自然的顺序发展,不论学习者的母语是什么,他们的年龄,智力是否有差距,甚至课堂教学对二语习得的顺序也没有改变。也就是说,每一个学习者都按相似的自然顺序习得第二语言,他们在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呈规律性,而且不同的学习者错误出现的顺序也是相似的。这些研究对语言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语言教学的顺序应与二语习得的顺序相符合,对待学生的“错误”也应有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洪颖 《全国商情》2009,(11):134-135
母语思维是外语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是否用母语思维并不取决于外语习得者的外语水平.外语水平较高的人不一定就会用外语思维思考,而外语水平差的习得者也不见得就一定依赖母语来帮助理解或输出.外语学习者当时所处的语言环境,思考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学习者的心理类型,才是决定外语习得者是否借助或依赖母语思维及其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任何二语习得都离不开母语对它的影响.根据行为主意观点,母语与二语的相异而阻碍二语习得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它增加了语言学习的难度,是二语习得的“瓶颈”.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词汇的学习是最为基础的.本文重点分析汉语对英语词汇习得的负迁移,从而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减少或克服词汇的负迁移,以便轻松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8.
母语在中介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一直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点。人们对母语作用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不再把母语迁移当作二语学习困难和中介语错误的唯一根源,或者根本否认母语影响的存在,而是视迁移过程为受语言结构的标记性,学习者的心理类型和中介语发展的自身规律等因素制约的二语习得过程之一。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在二语习得中应开发利用母语迁移这一不可缺少的背景资源,实现二语习得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母语迁移对二语或外语学习的影响历来是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所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母语迁移,特别是母语的负迁移涉及到二语或外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借助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各个层面分析了高职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并探讨可行的教学对策,以期改进高职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普遍语法可及性问题和中介语初始状态问题存在较多争议,也表明了二语习得过程是受母语影响的。这些关于中介语理论的探讨也促进了二语习得理论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学习者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针对导致石化现象的因素,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途径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优化二语输入、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多样化的课堂活动等。从而激发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动机,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当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忽略语法的现象,从语言的二重性和创造性、语法的规定性和描述性、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以及语法教学的心理分析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外语学习主要的困难就在于缺乏理想的语言环境,语法能帮助语言学习者正确理解和分析语言单位的内部结构,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目标——理解和表达,自如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二语习得中的纠错反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国外对二语习得中纠错反馈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不断争论中逐渐完善,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教师的重述反馈(recast)、学习者的回应(uptake)、学习者的注意度(noticng)以及它们的关系上。运用其理论,我国外语教学中应注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讲究纠错的具体方式和内容,以促进学生二语学习。  相似文献   

14.
研究立足于儿童二语习得和儿童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视角对来自北京城区的10位英语成绩优秀的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旨在探究外语环境中影响儿童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因素和高水平儿童外语学习者的共性。研究发现影响儿童外语学习的宏观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有两个层面:(1)宏观层面:社会环境和家长教育理念对儿童英语语言接触的决定作用;(2)微观层面:语言接触中真实语言的系统输入和文化体验的长效性。其中,微观层面为高水平儿童外语学习者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SLA)过程中产生的过渡性语言。遵循外语学习者中介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的发展规律,外语教学应建立在更加科学、更加客观和更加自觉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年龄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在二语习得的速度和效率上要优于成年人,是更好的外语学习者.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较晚学习外语的学习者要比较早学习外语者的学习效果更好.在探讨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可以分析得出年龄对于二外学习可能存在的影响以及原因,这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二语习得的目标是让学习者获得有别于母语的第二语言,强调学习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词汇教学作为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的根本基础。归根结底,在没有相关语言知识输入的情况下,任何所谓语言能力的培养都是空谈。  相似文献   

18.
标记区分假设基于对母语和目标语差异导致习得困难的认同,通过对语言习得内容的标记性关系的分析,预测二语学习者习得目标语时的困难及其程度。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音节首辅音丛的习得情况检验标记区分假设的预测力。研究发现,标记区分假设可以部分预测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音节首辅音丛的习得。  相似文献   

19.
在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母语思维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是众多语言学家及心理语言学家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母语迁移现象中的负向迁移和正向迁移,提出了这两种迁移规律对教学的启示,以期能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学习和发展语言的过程中,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第二语言习得,即二语习得。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中涌现了不少理论模式,其中最著名和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南加州大学语言系教授Stephen Krashen,他提出的理论激发了人们对语言习得规律及语言教学方法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论文先分析Stephen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接着阐释这些理论对外语教学方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