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如芳 《魅力中国》2010,(18):104-104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这样既不与生活相脱节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和生活紧密相关,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王学芹 《魅力中国》2013,(5):245-245
本文从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四个方面,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李广侠 《魅力中国》2013,(19):187-187
数学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让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一大部分女生,更是不喜欢学习数学。但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乐学数学。乐中求知。  相似文献   

4.
康嫚 《西部大开发》2010,(8):116-116
《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既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而又让数学回到社会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才能真实地显现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只有让学生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才能使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大学数学重创新、重实践,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教师个体差异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学生个体差异这一教育资源,通过数学教学模式—动态性分层次教学,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动态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喜欢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6.
赵秀玲 《魅力中国》2014,(20):199-199
一、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主动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琦 《魅力中国》2014,(14):219-219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事例中,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结”起来,让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冬梅 《魅力中国》2011,(12):323-323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变得可亲可近,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沭浴着生活的阳光。  相似文献   

9.
许洁 《魅力中国》2010,(36):78-78
关于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辅导,一定要务实高效!辅导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有意义的数学,让每一位学生切身体验到充分发展自己个性的数学。  相似文献   

10.
门民乐 《新西部(上)》2010,(2):229-229,231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培养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一是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二是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探究的钥匙;三是鼓励质疑,激发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四是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相似文献   

11.
史晓潇 《魅力中国》2010,(30):82-82
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动学生以自己的思维去学习、探究数学,让每个学生从数学教学中获得教益,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2.
罗华刚 《魅力中国》2010,(18):41-41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崔艳峰 《魅力中国》2010,(21):66-66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围绕课本内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娘吉加 《魅力中国》2014,(26):188-188
思维是交流的基础数学交流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顺着问题,理清题意一步步弄清数量关系。同时还应放手让学生动笔尝试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于方法理出思路。最后,让学生边说边算,于同伴交流,教师发现疏漏,及时加以补充讲解,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引导。总之我们应从低年级起,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能逐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相似文献   

15.
吴玉敏 《魅力中国》2014,(14):166-166
数学知识在人类知识结构中显得极其重要,当弦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让学生对数学充满足够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6.
卢建忠 《魅力中国》2011,(21):392-392
统的数学教学是老师照本宣科多,联系生活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书面作业多,实践作业少。这样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教学中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活动中交流数学思维,从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荣玲 《魅力中国》2014,(23):141-141
新的课改给我们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希望和生机,特别让我们做教师的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数学教学往往空洞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话,对学生学好数学会有一定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实践体会,浅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作了有益的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极其有效的效果,把传统的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8.
许斌 《魅力中国》2010,(30):120-120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的用处,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秦渝 《魅力中国》2013,(22):227-227
数学学习多数是繁琐而无趣的,但是我们又必须在这繁琐的工作中找出乐趣,取得成绩,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发掘数学的乐趣,营造课堂活跃的气氛,让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水平呢?  相似文献   

20.
张璞 《魅力中国》2014,(10):143-143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