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是对一个区域(行政区域或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长期发展运行的战略部署。本文就区域农业生态经济长期发展的方向、目标(指标)、结构性以及农业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根据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资源禀赋及其区域差异情况,结合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实际和自然地理特点,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区域开发模式、层次开发模式、平面复合型农业生态经济模式、庭院设施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城郊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及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立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体系的前提是客观正确的评价。本研究以生态足迹模型理论为基础,以区域小流域层次作为研究目标对象,对农业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同时为区域生态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以金华江中游为例,分析比对该流域内各类型土地间的生态足迹供需情况,进而解释和评价该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金华江中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无法支撑此流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该流域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废弃物处理效率低,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总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对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后,本研究提出了以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切入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导向,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自然生产力和控制区域人口来减低生态赤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南四湖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调查、资源的配置结构、湖区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优势等方面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南四湖流域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水土流失的严重,长汀县创新水土保持工作机制,综合治理,连续实施;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统筹兼顾,突破重点;创立了长汀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结合科技兴农优势与区域生态经济特点,从新时期做好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定位与方向、区域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的思路及乡村循环农业与流域合理开发的技术集成等提出建议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流域经济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领域,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在学术界和实践中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流域经济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性研究,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目的是较为全面地反映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流域经济空间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界定了流域经济的定义、特征及功能,沿用区域经济的分析方法,概括了流域经济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进过程,认为流域经济发展是与自然条件和资源在空间上的耦合,表现为梯度差异明显。流域经济的形成机制与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竞争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最后概括总结了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同发展等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岩  薄宏 《发展研究》2010,(4):37-42
生态足迹分析作为衡量世界各区域的环境生态可承载状况的测量工具,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被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和组织所接受和应用。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造了西江下游流域的生态承载力模型,对西江下游流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本文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解决了能源账户重复计算、进出口贸易在区域内核算等问题。对西江下游流域生态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制定区域产业生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广东省环境生态经济研究和生态发展区建设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流域的静态性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流域上下游的地理位置相对固定,流域的动态性决定了上下游因为生态环境变化而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水资源分布、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及流域区域经济合作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了进一步认识:在统一规划、上下游协作、示范性中心城镇兴建的区域合作开发中,利用现代水利技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流域范围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流域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予以适当经济补偿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失衡、保护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迫切需要。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以江西东江源国家级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了在江河源头区域实施生态补偿的现实必要性及其政策法律依据;根据"受益者补偿"的原则,确定了东江源生态补偿主体和受体;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工业发展机会成本法"测算出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51 335.2万元;以水量、水质和用水效益三个指标为基础,建立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分担模型并测算出流域下游地区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年分担份额为10 861.33万元,就东江源区域实施生态补偿应当遵循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避免污染环境,按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范式,其本质仍是生态经济。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由于荒漠化侵蚀、人类经济活动的破坏,黑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矛盾突出。基于对生态经济本质与运行方式的科学认识,文章提出了在黑河流域不同地段分别建立各具功能的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构想,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区域空间结构调整优化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功能区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区,主要目的在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全国各地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地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地理学界必须高度关注的新课题。广东省目前把全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东翼沿海、西翼沿海、北部山区四大经济区域,对区域空间规划布局,制订政策具有指导作用,但新时期形势发展也显示这种划分的不足一面,有进一步优化必要。文章在分析现行省内经济区域划分存在问题基础上,认为省内区域空间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按照“中心城市带动,生态环境协调,突出区域主导功能,河流流域上下游协调,保持县级行政界域完整”五个划分原则,提出广东区域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建立省内生态—经济功能区两个设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从长江流域经济带角度构建三峡生态经济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长江流域经济带角度对三峡生态经济区范围进行了界定,并结合流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三峡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思路。文章认为,应根据三峡地区的特殊条件和背景,立足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三峡工程建设与长久运行、库区移民与全面奔小康的目标,学习国际流域开发经验,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构筑建立在生态与经济双赢基础上的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型流域开发模式。加强长江流域经济协作,与东部产业互补承接,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展三峡优势生态产业经济。通过重庆、宜昌两点联动,西联成都,远呼上海,实现三峡生态经济区在长江流域经济带中的强劲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流域生态经济管理及其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共性和生态经济管理的特点及应遵守的原则,文章认为维持流域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流域生态经济管理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流域生态经济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协调流域上下游生态经济利益、调动各方流域保护治理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分析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评估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方向以及实施路径,为黄河流域实施大保护大治理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节约利用与流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彤 《经济学家》2006,(2):118-120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将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和战略资源。流域作为以河流为依托的特殊类型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其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优势。流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利用水资源。一、流域经济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区域经济1.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类型流域是被分水岭所包围的以河流为纽带和依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流域经济就是以河流为中轴和纽带,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区域经济。流域经济的发展是人类通过开发,使流域从自然区向…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熊  曾菊新 《经济地理》2012,32(11):8-12
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7.2%,分别由赣、抚、信、饶、修五河流域和鄱阳湖区组成。为了分析鄱阳湖流域区域经济差异,以县为单位,将全流域国土面积分别划归五河流域和鄱阳湖区。根据不同流域的区域发展条件,在分析全流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用锡尔系数对鄱阳湖流域经济差异进行空间分解,揭示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基本规律,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洪湖的形成与生态功能地位入手,阐述了洪湖湖泊环境演变、水产业过度开发对洪湖湿地生态的影响,分析了洪湖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发展休闲渔业和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将区域新型产业经济发展与流域的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定格人水和谐为洪湖生态产业经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甘孜州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立勤  晏鄂川  何勇 《经济地理》2001,21(2):155-158
大力发展甘孜州生态经济,必须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来考虑,当务之急是搞好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这此再创秀美山川,既是甘孜州生态发展的抉择,更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安危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发展生态产业,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必须大力实施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能源、生态旅游、生态药业等生态经济工程。经过长期的奋斗,结合西部大开发中长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地处长江上游的甘孜州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最终为州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自然可持续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引黄工程沿线区域生态经济基本特征出发,从引黄工程所带来的经济、生态、社会影响效应入手,围绕“生态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主题,拟定了“引水为本,兼顾沿线,强化辐射,共同发展;服务引黄,依托引黄,开发开放,兴区富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界定了引黄工程、输水区域和受水城市三者的经济利益和生态功能关系,确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任务,并相应地提出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区域这一空间尺度上以一定的价值理念为指导,为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适应区域发展条件和特点,主要依靠特定生产要素,并在相关保障措施的支持下,谋求区域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区域尺度的生态文明则是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发展到特殊阶段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要求以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这就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以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尺度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分析为基础,初步探索了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思路。论文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发展理念的更新、全方位的创新以及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等乃是基于生态文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