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出租车汽车行业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建立了打车软件,不仅使出租汽车乘客和司机之间实现了实时在线沟通,而且对提升出租汽车运行效率、缩减交通调度成本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打车软件应用逐渐频繁的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也相继暴露。在此背景下,文章针对我国打车软件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展开研究,为推动国内打车软件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手机打车软件在国内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通过打车软件与电话叫车、街头招车的比较体现其优越性,并结合国外打车软件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从软件运行、监督管理、市场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打车软件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打车软件的兴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目前国内稳定的打车软件市场尚未形成,而且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打车软件每天都会有很多新闻报道,本文采取以"打车软件"为关键词,从百度上搜索的2015年2月15日至2015年8月15日的276篇不重复报道,并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提取关键词,利用BICOMB构建了共词矩阵,并形成相关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完成了对打车软件新闻热点挖掘,分析出当前打车软件的新闻热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对打车软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主要就打车软件在合肥市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打车软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查目前打车软件的现状,从电商、打车软件公司、司机和乘客等方面横向分析打车软件的优缺点,纵向深入分析打车难的问题本质,综合分析后提出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6.
刘鸿江 《商》2014,(2):125-125
随着近两年打车软件的兴起,打车一族的手机里都装载着各不相同的打车软件,经过几个月的市场整合,原先40多款打车软件的百花齐放演变成现在的嘀嘀、快的的双雄争霸,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但是,打车软件的炙手可热是否就代表着出租车市场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呢?  相似文献   

7.
《商》2016,(2):292-293
为了评估现有打车补贴方案的有效性,以出租车运价、乘车时间、等待时间为指标,运用微分方程,借助EXCEL、MATLAB等软件建立打车难易度评估模型,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对比补贴方案实施前后的打车难易度,得到结论为:打车公司的补贴方案只能很小程度的缓解"打车难"问题,但在现象宏观上并没有明显帮助。最后,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对补贴方案的改进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5,(35)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软件平台的快速发展,打车软件随之以迅猛之势进入出租车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一时间备受争议。本文则以三亚为例,从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市场带来的双面影响出发,分析其存在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从而为打车软件理性使用、科学监管及行业合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迅速发展,移动软件的高效带给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便利,因此更多的商家开始进行移动营销。然而,移动营销与传统的营销有很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做到面对面的交易或者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使得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2014年最热门、最火爆的软件要数两款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而这两款软件在2015年2月合并,成为移动出行领域的霸主。本文主要就这两款打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移动营销的成功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乘客、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以及客管处的问卷调研和走访后,我们发现打车软件对社会各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主要就现状、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四方面对打车软件进行分析。在新的形势下,公共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剖析了打车软件价格战产生的原因,并且在比较电商领域移动打车软件价格战与传统产业价格战形成原因和市场效应的基础上,对电商价格战的一些共有特征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打车软件的补贴停停补补,终于在政府以及资金支持的双重压力下停止了这场“烧钱”的比赛,打车软件之前如何盈利?之后又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本文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郝慧丽 《商业科技》2014,(10):74-75
近期以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了争夺移动接入市场,利用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进行较高额度的双向补贴,最终淘汰了大部分的打车软件。这一市场现象反应了面对这一新型的O2O模式下的市场竞争,我国相关法律的滞后、监管主体的缺位以及监管损害市场自由的行为。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明确监管职责和监管主体,合理、有序的引导打车软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打车软件在中国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情,其兴起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新的选择。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打车软件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是从分析打车软件出现后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打车软件"存在的具体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率也在迅速上升,另外,移动终端的支付门槛放宽以及用户开发成熟,各类打车软件风起云涌,成为市场的一股热浪。本文以打车软件为研究对象,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导向,在分析打车类软件客户端接受"创新扩散"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未来发展的策略,使之更好地实现创新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打车软件企业必须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形成稳定的竞争优势。本文主要通过对打车软件企业进行SWOT分析,构建打车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继而提出相应的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找出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打车软件行业核心竞争力状况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注重与政府政策的协调能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打车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4)
在经济发展,交通紧张的背景下,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网络打车应运而生,并广受欢迎与认可。但是,网络打车软件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本文试图从法律视角,探讨网络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所引发的一些法律问题,以便更好地完善法律,规范与解决网络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秩序。  相似文献   

18.
《商》2016,(8)
"打车软件"出现,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本文以专车运营下出现交通事故时的责任分担问题为中心,对"打车软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法律性质以及完善方向加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打车软件竞争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滴滴、快的这类打车软件的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策略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由于"赢者通吃"的现象存在,打车软件在发展初期以扩大用户规模为主要目的,并对用户采取补贴策略;随着平台的发展趋于稳定,将依据具体情况探索盈利模式,实现平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子商务新领域的出租车订车应用软件(俗称“打车软件”)的概念、盈利模式、奖励政策等,列举了国外出租车订车应用软件的发展概况和国内打车软件的市场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对该产业的政策、监管、标准和资金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