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车软件市场的兴起是建立在移动支付与地理信息定位基础之上的。2014年年初的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两大打车软件分别得到财力支持,最终"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软件几乎完全占据打车软件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本文运用博弈论的相关原理对目前我国打车软件市场进行分析,为其提高自身竞争力给予理论依据,并对打车软件的竞争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在"烧钱论"之下,无法否认,目前两款打车软件最基本的"骨架"符合中国式服务的形式:他们不违背任何单一群体的利益;他们采用补贴的方式所产生的投入,实际是把大额广告费给了他们最直接的用户;最重要的是,进入这个市场入口形成消费习惯的用户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本刊邀约,快的打车首席运营官赵冬简短"自白",分享怎样通过用户成长体系创造营销价值。  相似文献   

3.
范敏 《市场研究》2014,(3):11-14
<正>引言:滴滴和快的两大打车软件"火拼"的背后,是否是两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关于移动支付市场的一场争夺战呢?一、打车软件大战如果你是打车族,最近一定被快的打车或者是滴滴打车的奖励返还乐坏了吧,乘客和司机在这场"打车软件大战"中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     
打车软件补贴价格战持续升级 2013年.打车软件逐渐步入消费者的视线,各类型软件相继推出,而嘀嘀打车、快的打车、摇摇招车逐渐形成三国鼎立的态势。从今年1月20日开始,找到“千爹”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开始“火拼”.掀起补贴价格战,并快速融入到两家巨头的核心业务中。嘀嘀打车快速接人微信,结合微信支付;而快的打车则接入支付宝钱包。  相似文献   

5.
滴滴的赌局     
资本在赌市场,而更多的年轻人在赌一个梦想。2015年情人节最浪漫的事情一定包括两大打车软件巨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正式宣布"喜结连理"。持续了近两年的打车软件大战最终以两家的结合告终。就在两家正式宣布"在一起"的前一个月,我们对这两家分别作了深度采访。滴滴打车坐落在北京中关村北部的得实大厦,这里也是全北京互联网人才和年轻人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和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类似,滴滴打车将整层办公区域设置成开放式空间。整个办公空间里弥漫着年轻的荷尔蒙,激情和萌动是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进入出租汽车行业,打车软件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盛行的打车方式。我们主要从打车软件用户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影响打车软件用户使用意愿的各个影响因素。基于整合技术接受模型(UTAUT),感知价值理论,感知风险理论建立模型进行研究。以方便用户出行为目的为打车软件平台优化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郝慧丽 《商业科技》2014,(10):74-75
近期以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了争夺移动接入市场,利用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进行较高额度的双向补贴,最终淘汰了大部分的打车软件。这一市场现象反应了面对这一新型的O2O模式下的市场竞争,我国相关法律的滞后、监管主体的缺位以及监管损害市场自由的行为。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明确监管职责和监管主体,合理、有序的引导打车软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率也在迅速上升,另外,移动终端的支付门槛放宽以及用户开发成熟,各类打车软件风起云涌,成为市场的一股热浪。本文以打车软件为研究对象,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导向,在分析打车类软件客户端接受"创新扩散"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未来发展的策略,使之更好地实现创新的扩散。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营销的思维越来越淡化,真果粒营销团队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数字化营销的创新和突破上。蒙牛真果粒品牌一直在尝试新媒体的创新做法。做好数字媒体营销的开拓和创新,会是一个趋势。最近几年,消费者接触媒体的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这两年出现了一个突破性进展。那就是移动终端和手机营销。最好的媒体一定是围绕消费者媒介接触习惯、考虑到消费者媒体接触点的。比如很多人坐地铁是一个事实。为此你在地铁广告牌投入很大,但其实大家走在路上都在看手机。电视的收视率在下降,对广告主来说性价比在降低。蒙牛2013年花了很多精力在数字化方面,包括移动和互联网两部分。结合最近的蒙牛真果粒活动,在深圳做了互动候车亭,可以直连网络,拍照,发微信,便可以从候车亭直接  相似文献   

10.
刘鸿江 《商》2014,(2):125-125
随着近两年打车软件的兴起,打车一族的手机里都装载着各不相同的打车软件,经过几个月的市场整合,原先40多款打车软件的百花齐放演变成现在的嘀嘀、快的的双雄争霸,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但是,打车软件的炙手可热是否就代表着出租车市场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呢?  相似文献   

11.
正百分通联在移动营销实战中总结出了6A法则:贴身、关注、互动、精准、可衡量、整合。未来的营销,不需要太多的渠道,只要让你的产品进入消费者的手机,就是最好的营销!——世界营销大师克里曼特·斯通之所以将克里曼特·斯通这句话写在这里,是因为2013年百分通联团队继续为如何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装到消费者的手机里而不懈努力。而我本人深耕移动互联网业十三年,不断探索、创新和超越,乐此不疲。如果让我在2013找出一个与我最密切的关键词,那就是:移动营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剖析了打车软件价格战产生的原因,并且在比较电商领域移动打车软件价格战与传统产业价格战形成原因和市场效应的基础上,对电商价格战的一些共有特征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永谦 《新财富》2014,(3):12-15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补贴大战,让消费者体验“免费”打车的乐趣。热闹的表象之下,是打车软件尚缺乏盈利模式支撑的事实,以及互联网巨头决战O2O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打车APP知多少打车APP是一种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召唤出租车的手机应用,是继电话后的另一种叫车方式。最早的打车软件是来自英国的Hailo和美国Uber。国内常见的打车软件有摇摇招车、嘀嘀打车、96106等。记者打开手机应用搜索,搜到几十种打车APP,真是眼花缭乱,不过应用方式各有不同,我们在此选取几个下载次数最多的打车软件程序,和大家分一起尝鲜。  相似文献   

15.
廖奕  陶杰 《中国市场》2014,(9):41-42
自互联网时代以来,营销市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又掀起新的一轮移动网络营销风暴,在移动网络购物中,对移动营销的认知决定了消费者的态度,其中消费者对风险的感知不仅关系到消费者对移动营销的认可,也决定了消费者对于移动营销的满意度。本文先分析目前国内移动营销市场基本情况,然后将从不同纬度剖析消费者在移动营销中的风险感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移动营销的广泛性、便捷性、更大的粘合度促使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新移动媒体平台上开展营销活动。行业卷烟营销"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建议总公司加强微信营销、移动客户端等新技术研究并充分评估新技术营销的潜在法律风险";同时,国家局市场化取向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探索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消费跟踪方式",本文将从移动互联网公共平台(微信)APP技术架构、烟草微信营销策略、基于移动终端软件研发三个方面对烟草商业企业(西安烟草)移动互联体系进行研究,最终提出建立起一套面相烟草商业企业、零售户、消费者的一体化移动营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15年2月15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联合宣布,两家公司实现战略合并。近年来,"滴滴"、"快的"两大移动终端之间的竞争风靡一时。各自背后的发行企业——腾讯和阿里对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实行"车费补贴",以求占领网络服务的市场份额。两者的消烟战尘埃落定,两者之间的价格博弈行为值得去回顾与分析。伯川德模型则是典型的价格竞争博弈模型,借用伯川德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博弈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8.
正营销者说没有社交,移动缺少内容支撑;没有移动,社交的内容与传播又无处投射。借助社交移动终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场景与更个性化的沟通语境。2013年,"移动"成为社交营销领域的最大变量。让这场变革愈演愈烈的诱因,恰恰是人——尤以年轻社交用户最为突出。借助社交移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场景与更个性化的沟通语境。为了更好地糅合社交与移动,2013年,人人公司发布了多款基于手机客户端的创新移动广告形式——移动端活动站,借助html5技术降低用户参与门槛,在社交环境内与品牌直接互动;移动语音新鲜事,令品牌真正倾听消费者"声音",消费者为品牌贡献传播内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5)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软件平台的快速发展,打车软件随之以迅猛之势进入出租车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一时间备受争议。本文则以三亚为例,从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市场带来的双面影响出发,分析其存在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从而为打车软件理性使用、科学监管及行业合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当今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商业价值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想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互动。如何与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互动是当今企业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探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互动营销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给企业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通过构建互动营销对消费者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分析实证,最终表明,当今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不同的互动营销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促使消费者来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