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大智移云"快速发展,衍生出"云会计"等新业务,成为会计业务发展的新趋向,导致会计专业人才业务能力构成的根本性变化,懂核算、会分析、助决策成为相关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教育部新一轮高职专业目录调整中,将原有会计专业调整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然而高职原有会计专业在师资队伍、专业课程体系、实训平台等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方面,难以满足新专业发展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基于"大智移云"重建教学团队、基于"大智移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大智移云"再造专业实训平台,构建适合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明确指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对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构建更加合理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是高职教学整体发展的要求。本文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为例,充分研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详细分析建立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性,最后分析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的可行性措施,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促进高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形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不同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财务会计在转型管理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云会计提供了全新的动力。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的迎合社会发展需求,迫切地需要发挥工学结合模式的优势,并实现与云会计工作的有效衔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推动会计专业教育创新发展。本研究主要对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了概述,指出了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会计专业传统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借助财会云学习平台来创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并总结了融合财会云与学习云的"财会云学习平台"构建策略,以期进一步改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效率,加快会计专业教学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课程设置现状,按照最新的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设置思路,构建了高职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课岗证三融合”的四领域课程体系,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和ERP软件的普及和推广,给会计人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工具化""专门化""技能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高职会计类人才的需求。为构建新的高职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结合"首岗胜任,多岗迁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它能使学生在一种竞技环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学校层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学校层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课证岗三位一体"竞赛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承担着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文章阐述了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岗证对接,立体化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课、证、赛、训结合,阶梯递进、直通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培养工作面临着目标缺乏准确定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等。如何做到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手",高职院校要改变职业教育观念,面向市场,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理论体系,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性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孙丽 《全国商情》2010,(8):94-95,118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改革来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会计专业群内涵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会计类专业建设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专业内涵发展的瓶颈。以集团化办学推进会计专业群内涵建设,要求高职院校依托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合作,将会计行业标准、会计职业素质要求、会计职业岗位群知识与技能要求,全方位融合到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厘定、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专业群建设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大众创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不断涌现,逾发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会计是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工作岗位。论文通过对泉州市中小企业在会计人才需求方面的调查,了解其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要求,为高职院校今后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2014,(11):48-49
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很多问题,很多职业院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结合会计专业的现状,以及自身的工作和教学经历,提出"课、证、赛、训"四维融合的模式,以期对会计专业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状况已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势必对高职院校原有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新的挑战。本文根据笔者教学实践,在分析了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趋势,重新确定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之后,依据实践性、实效性、创新性等主要原则构建了包含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理论认知及应用能力模块、实务操作能力模块、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等模块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以期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入手,提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融合: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相融合,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员工岗位的晋升相融合,实际营销任务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其他专业稍显乐观,但同样不容大意。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经历和吃苦耐劳精神,在此背景下,如何使市场营销毕业生博得一席之地,获得生存与持久发展,值得思考。而构建"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有竞争实力的营销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正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一环。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由于专业特点,顶岗实习开展得并不理想。本文结合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经贸旅游系会计专业二阶段式顶岗实习的运用情况,对会计专业如何开展顶岗实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蒋秋霞 《现代经济》2009,(11):83-84
高职院校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自1998年9月开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主要介绍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重点阐述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机制四个方面的措施:观念更新、模式创新、路径实施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7.
夏文秀 《全国商情》2009,(18):98-99,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高职院校动画类专业迎来了百年难遇的发展机会.动画类专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同时,"工学结合"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问题.笔者作为高职院校动画类相关专业的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结合自己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高职院校动画类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与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旨在让同行们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向社会输送会计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文章在分析苏南地区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多是因为实践能力不强,在人才市场中竞争力不强,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不符,不具备立即上岗的素质。为提升其竞争力,实现毕业就能就业,不仅需要高职院校重视实训中心的建设,还要在会计实训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实训内容综合化,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实践体系,便于更好地掌握技能,从而提升会计实训成效。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大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完全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和定位,文章根据山西省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的现状,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几个方面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