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本文综合考虑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特点,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出发,收集了能代表我国各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项指标,并利用2008年各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提炼出3个主因子,得出各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井运用聚类分析法得到天津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在全国所处的位置,最后将天津市与在同一类别的各省市进行横向比较,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阔 《当代经济》2017,(35):42-43
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阶段及股票市场的发展情况做了简要概括.并以全国各省市上市公司的数量为依据,从数量和密度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进而得出结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这将会影响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最后,本文从地理、经济以及政策三个方面论证了直接影响我国地区间上市公司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建立基础设施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协调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我国各省市经济系统与基础设施系统的协调性.研究显示:宏观格局上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格局与我国经济空间差异格局基本相似,表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中西部地区的递减差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各省市基础设施综合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等级相关关系;将各省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划分为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基本协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及严重失调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泛长三角各省市期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比各省市期货业发展现状指标,得出泛长三角各省市期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较大,并针对目前泛长三角期货业发展与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泛长三角期货合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在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环渤海地区“五省两市”资源禀赋相近,制造业发展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其发展状况迥异.依托各省市优势产业分析、高度化分析和结构关联性分析,各省市应该选择不同的产业发展重点,并在区域合作和产业分工上谋篇布局,实现环渤海地区制造业产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各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解释了协调、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度等基本概念,并用协调发展度的大小作为评判标准,将经济与环境划分为不同类型,并以全国各省市为评判对象,给出分析结果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GPS卫星定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由于GPS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使GPS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地籍测绘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将具体介绍几种GPS测量模式在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碎部测量和地籍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分组数据显示(见表1,以收入最高的10%的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除以收入最低的10%的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计算得出),在1998到2007的十年间,各省市收入差距都明显增大,其中黑龙江、江苏、浙江、广东、海南、青海的收入差距增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定义、分析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基础上,从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物流的相关影响因素入手,提炼出11个对划分农产品物流模式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并以2007年各省市的相关数据为例,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31个省市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成四类,并进一步研究每类省市适合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各省市有效地了解其目前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同时通过相关影响因素有效预测各省市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各省市总资本水平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构成社会总资本的两种基本资本要素,其数量和结构决定着一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在可比、一致的原则下运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1995-2004年全国及各省市的总资本存量及各资本分量水平,比较分析了各省市间在资本数量、资本结构、资本水平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反映了我国资本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任婧 《时代经贸》2007,5(11):86-87
为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三农"问题,根据国务院的部署,2005年各省市将全面取消农业税,从而结束农民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农业税的逐步取消,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但同时也对我国乡镇财政部门的建设提出了新的、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Gompertz模型的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Gompertz模型对我国各省(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和拐点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我国各省市的民用汽车发展趋势;北京、浙江、内蒙古的民用汽车保有量的人均收入弹性已接近最大,其他各省的收入弹性仍然在不断地增长;理想估计下,大部分省市的汽车保有量将在2015—2020年之间达到拐点;2015年全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将会突破1.28亿辆,2020年将达到2.19亿辆。  相似文献   

13.
谈镇  杨善奇 《发展研究》2013,(10):39-43
对外开放度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联系程度或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本文就1990-2012年江苏省以及2005-2012年东部八省市外开放度纵向和横向进行比较研究、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全国及东部沿海各省市对外开放度相比199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区域内部各省市开放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对外开放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东部沿海各省市,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对外开放指数出现剧烈波动,对外经济存在潜在风险,亟需转变对外发展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即将加入WTO的今天,每一个企业家无不将培育"名牌"作为企业振兴的首选策略,各省市自治区也都将创建名牌作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如此,育名牌、保名牌、创名牌,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热点.在此背景下,杨欢进教授等著的<名牌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对我国名牌战略的实施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各省市的社会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设置了各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各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因子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我国各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后,各省市纷纷响应,力争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各省市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福建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本课题研究,从福建在“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为什么福建能成为核心区,并提出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内空,为回答“核心区是什么、如何建设核心区、要建设什么样的核心区”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观企业面对减排约束时的行为选择对于减排成本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导致不确定性条件下数量控制与价格控制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出现差异。本文将这一机制的理论模型纳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构建中国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了各省市从2007年至2020年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并就其对温室气体控排的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政策的选择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一方面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的斜率会随着减排行动的推进而逐渐增大,另一方面也会出现拐点并进一步上翘,且不同省市其边际减排成本曲线上翘的幅度以及出现拐点的位置均存在差异。由于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数量政策更适用于边际减排成本较为平缓的情况,中国各省市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的动态特征说明碳排放权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更适用于现阶段中国实际;随着未来减排力度的加强,则要进一步考虑将碳税政策引入低碳政策体系中。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各自旅游休闲计划的时候,国家旅游局的<国民休闲纲要>(简称<纲要>)在逐渐酝酿和成熟中.日前,参与国家旅游局<国民休闲纲要>制订的专家表示, <国民休闲纲要>为各省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但不会强制执行.(<新快报>3月15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6-2012年中国29个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就业人员数、能源消费量和资源税收入等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征收碳税对中国各省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会对中国将近半数省市的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但只对少数几个省市的能源消费起到抑制作用,而且征收碳税还扩大了大多数省市的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差距.因此,目前政府应设计具有区域差异性的碳税政策,使得中国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晗 《经济论坛》2012,(5):13-18
本文利用按地区分组的2007~2009年27个行业工业总产值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测度了西部各省市产业集聚水平,并运用空间基尼系数综合比较和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演进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现象出现在资源型部门,各省市均有优势产业但不同产业间集聚程度差异较大;三年来,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总体上已超过其他地区,资源型产业集中度下降而制造型产业集中度上升,与东部地区形成互补演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