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原则。国务院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因此,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业务中除对贷款人进行必要的贷款的条件审核外,重点把住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条款。目前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方式主要有四种:个人有价证券质押担保、个人住房公积金担保、贷款人所在单位担保、个人住房抵押担保。其中风险最小、应用最多的是前两种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方式。只要切实把住了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则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就可以降到零。从目前我们实践两年的情况来看,共办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110余人,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160余万元,尚无一例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流失、坏账。  相似文献   

2.
有关住房公积金的贷款研究一直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安全性问题和公平性不足造成的弊端使得金融创新成为必要。本文基于住房公积金贷款创新设计文献综述,提出了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的设想,并从专业控制风险、加强金融创新、扩大受益范围、加强资金流动、简化贷款流程的角度分析了住房公积金银行在贷款创新设计上的特点和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关于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在风险控制、档案管理、金融创新、资金流动以及业务服务方面的设计和构想。在构建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基础上提出业务创新的框架,进一步加深读者对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必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卞文志 《云南金融》2014,(12):29-31
为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支持缴存职工购买首套和改善型自住住房,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10月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要求各地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并推进异地贷款业务;明确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含)以上即可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同时,此次《通知》还取消了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保险、公证、新房评估和强制性机构担保等收费项目。  相似文献   

4.
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主体,由于其利率低,期限长的优势,已成为职工住房消费贷款的首选。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贷款规模急剧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逐步显现。本文从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存在方式入手,分析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成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为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支持缴存职工购买首套和改善型自住住房,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10月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要求各地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并推进异地贷款业务;明确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含)以上即可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同时,此次《通知》还取消了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保  相似文献   

6.
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主体,由于其利率低,期限长的优势,已成为职工住房消费贷款的首选。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贷款规模急剧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逐步显现。本文从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存在方式入手.分析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成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1991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起,住房公积金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也在全国蓬蓬勃勃开展起来了.通过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职工购、建、大修住房不仅是住房公积金制度设立的初衷,也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得以发展、壮大和巩固的基础,随着住房公积金贷款放贷量和放贷时间的不断延伸,其隐患和风险将逐步显露,不容回避.本文就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风险防范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住房紧张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政府及时推出了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主体,由于其不求盈利、政府直接管理的特点,成为了职工的住房贷款首选。但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了越来越多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的风险,对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主体,已成为广大城镇职工、居民个人购房贷款首选的贷款方式.而住房公积金贷款,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虽然实施过程中做过多次的修改和完善,但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深化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具体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公积金住房贷款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各地住房公积金中心纷纷出台了提高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高贷款额度、取消住房公积金贷款受家庭住房套数限制、放宽职工购房提取条件、降低首付比例和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门槛等优惠政策,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但随之而来住房公积金中心也面临着流动性紧张、无钱可贷的尴尬局面,陷入了向银行贷款来缓解当前流动性不足的困境,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会财会》2006,(11):55-56
2002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0号,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普遍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决策和管理体制,制定了相关监督管理制度,住房公积金归集和贷款等各项业务得到加强。但是,当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不落实,一些地方管理机构调整不到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缴存基数突破高限规定,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使用率不高,挤占、挪用、贪污住房公积金等违规违纪事件时有发生。为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有效防范住房公积金风险,切实维…  相似文献   

12.
如何能够保持并努力提高公积金贷款在住房市场中的份额,使之成为广大职工住房贷款的首选,应该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天津市公积金贷款政策特点、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贷款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前,住建部、财政部、央行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内容包括放松公积金贷款条件、推进异地贷款、降低中间费用三项内容,以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支持缴存职工购买首套和改善型自住住房.  相似文献   

14.
在房地产市场的起伏中,各种因素导致住房公积金贷款中存在的风险日益凸显。把控好住房公积金贷款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控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运营,成为住房公积金贷款资金安全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细心的人士能留心观察一下央行公布的商业银行住房贷款余额与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我们不难看出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占比正逐年加大,这说明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20多年后,使越来越多的职工在取消住房实物分配之后,通过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实现了安居乐业,其住房保障作用不用小觑。但在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增大的情况下,风险也开始不断显现,其表现特征及成因如下:一、借款合作项目不审慎,楼宇不能如期完工,借款人开始断  相似文献   

16.
《会计师》2015,(15)
近年来住房公积金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解决了大量居民住房的资金需求。而房地产市场的大幅波动,又增加了住房公积金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防范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业务规模发展越来越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在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占比不断升高,作为住房公积金监管部门之一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鉴于住房公积管理中心属于非金融机构,在实际监管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住房公积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如何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维护地方经济金融稳定的提出思路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张孝君 《中国外资》2010,(10):60-60
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主体,已成为广大城镇职工、居民个人购房贷款首选的借款方式。而住房公积金借款,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虽然实施过程中做过多次的修改和完善,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深化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具体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和社会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住房保障问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拓宽了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本文结合住房公积金贷款工作的特点,分析了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财政监督》2006,(11):61-62
2002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0号,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普遍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决策和管理体制,制定了相关监督管理制度,住房公积金归集和贷款等各项业务得到加强。但是,当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不落实,一些地方管理机构调整不到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缴存基数突破高限规定,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使用率不高,挤占、挪用、贪污住房公积金等违规违纪事件时有发生。为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有效防范住房公积金风险,切实维护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利益,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