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所以说心理健康是现代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健康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健康论     
熊永年 《江南论坛》2002,(10):45-45
健康是什么?据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定义,健康是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包括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人和环境的关系协调,身体各系统运转正常,起居饮食正常,没有不舒适感,就是生理平衡。人体随时可能出  相似文献   

3.
汪继威 《开放时代》2001,(2):117-120
(接上期) 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 ──马雅可夫斯基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指身体上、心理上的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 总的目标与要求 发育正常,生机勃勃:讲究卫生,科学防治;调适智商;强化情商:身心俱佳,人格健全。 分项要求 1、发育正常,生机勃勃。 (1)科学的营养。科学营养是使十二三岁的学生身体长高,体重增加,大脑、骨骼、神经系统等身体各器官健康发育的物质基础。学生的饭菜要做到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几个方面的科学搭配,要粗细…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职学生在学业、就业、情感、消费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增加了不少,因此极易出现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对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引导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做出适合自己兴趣、性格、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科建设的重点。通过分析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存在的课程设计不合理,缺少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健康教育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住宅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住房消费者对住宅的要求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居住"的需求,而是在居住环境、居住功能等多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专家提出:身体不得病只是健康的最低层次,真正的健康不应该仅停留在身体上,它包括心理、生理、生态环境及住宅环境的健康.如何能更好地为人们设计良好的居住环境,是新一代职业建筑师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小区住宅建筑的设计与节能规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应该将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身体锻炼,体育保健和心理健康有机结合的学校体育教育,以提高学校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生健康人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高校心理教育应通过环境熏陶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心理疏导与心理行为训练相结合、心理服务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9.
姚会静  赵乙人 《新经济》2014,(19):42-46
一、问题提出 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是从生物医学方面去理解,即“无病即健康”。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状况、文化风俗、制度机制、生活惯习的空间间隔与动态发展,对健康的解释与理解也在不断变化。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成立之初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采煤专业学生的突出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意识、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三大冲突,提出了使理想教育切近社会、行业现实;培养现代意识,塑造符合社会、行业要求的道德观、价值观;实现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的基本对策,帮助采煤专业学生解决心理冲突,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身体运动对幼儿认知发展、个性形成两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身体运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具体包括身体运动对幼儿大脑功能状况的影响、运动能力与个性特征、身体运动与幼儿的智力关系等,以期为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技工学校中有不少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问题。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促进人格完善已成社会热门话题。从学习、生活、成长和职业适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分析、评价,做到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在日常教育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防微杜渐,及早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现实背景及意义由于当前我国学生生活中的体力活动越来越少,运动能力、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维持主要依靠体育运动和锻炼。因此,为了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精神,需要一个《标准》更好地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给予全程心理干预及健康知识宣教,出院前按统一方法指导,对所有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并对其抑郁焦虑发生率、SDS评分、S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大幅减轻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与恐惧、紧张程度,利于日后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5.
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人格、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心理的健康与否对他们的身体健康、身心发育、学习及长大后参加社会竞争影响很大。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自制力差,社会交往能力不足,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现象。诱发学生产生这些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有父母过分宠爱造成的心理偏差,有学业竞争,超负荷读书,大脑得不到调节而出现的故障等。而数学作为课程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与各科有关联的共性,因数学教学有独特的个性,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胡亦群 《经济师》2008,(10):115-116
健康的心理是成就事业的必备条件,近几年国内大、中专学生的心理情绪健康状况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研究表明,约有10%~30%的人有心理问题,这个数据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培养大学生尤其是“80后”的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被许多学者研究人员所关注。体育大学生强健的体魄之下,仍然有心理脆弱之处,耐挫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对社会转型期中的耐挫教育对培养体育大学生健康心理所起的作用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陈汶 《财富时代》2004,(8):70-73
美国的高级经理人必须具备的三大条件是1、有运动的习惯;2、身材苗条,肌肉结实,肤色健康:3、不抽烟。因为强健的心理、情绪与精神,都来自健壮的身体,绝大多数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就是,假如你想功成名就,首先需要学习让自己体格强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高校需特殊关注的一个群体。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对于实现教育平等、教育公平,以及校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关注家庭困难学生不仅仅要从经济上进行扶持,更应该从心理、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帮助,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各方面都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于丽丽 《时代经贸》2010,(18):257-257
文章认为传统说教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逆反,从而产生接受教育的心理障碍,由此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口服心不服的结果,而共情教育法正是应用了心理学上的“共情”方法,通过初级共情,使学生不叛逆肯沟通,再运用高级共情包括表明自己的态度,影响来访者等,进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能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