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土地开发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剖析目前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普遍存在的5种土地开发模式,分析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案例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开发模式的多元化是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传统的土地使用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研究结论:尽快统一对集体用地流转的管理思路,加强流转环节的税费管理,防止政府土地收益的进一步流失,强化政府的统筹作用,充分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市用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土地融资与财政和金融风险--来自东部一个发达地区的个案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研究目的:研究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风险和防范措施.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土地融资成为地方政府财政和城市化资金的重要来源.研究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和城市外延扩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预算内靠城市扩张带来的产业税收效应,预算外靠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追求土地收益最大化及以土地抵押融资是政府储备土地的真实宗旨;新一轮的城市扩张主要由银行资金投放支撑,而银行贷款又是通过土地撬动.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管制、土地违法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影响机理,为理解和应对土地财政问题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结果:政府管制对土地违法、土地财政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财政与土地违法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政府对农转非的产权管制本身并不直接产生土地财政,只是为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提供了权利依据。政府对农转非、土地出让环节的价格管制,以及主导收益分配是形成土地财政的根源。为了追逐土地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有显著的土地违法冲动,但考虑土地违法查处的风险,土地违法并不必然带来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度城市化地区由于过度开发,会面临拓展无空间、计划无指标、占补难平衡的严峻形势。研究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对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切实保护耕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问题当前,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同用途和不同部门用地政策的矛盾;新增用地需求强烈与存量土地数量巨大并存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价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实现的程度.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可归结为耕地保护、用地结构优化和土地生态优化,可具体从粮食安全、城市体系合理性、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等几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结论:上述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实现程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低效利用以及过度集约问题,探讨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适度集约利用状态。研究方法:采用匹配度模型、曲线估计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山西省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分区优化。研究结果:(1)1999—2012年山西省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匹配趋势逐渐由失调、磨合向协调转变,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匹配水平差距却在逐渐扩大;(2)2018年山西省城市化水平处于低于30%、30%~70%和高于70%时,以单位城镇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表征的土地适度集约利用值分别为249.93万元/km~2、367.57万元/km~2和692.72万元/km~2,两项指标叠加全省可划分为平稳发展区、重点挖潜区和优化拓展区,并提出了不同地区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控政策。研究结论: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土地适度集约利用研究能为制定区域差别化政策提供参考,以促进该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达到适度状态。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囤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武汉城市圈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将武汉城市圈划分为4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即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总结了不同变化类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地区,其土地利用变化也明显不同,且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最后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地区的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按照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耦合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土地变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对土地制度系统中的关键制度——土地登记制度与用途管制制度的制度关联性进行分析,揭示制度关联性对土地制度演进变革的影响。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与理论模型法。研究结果:(1)土地登记与用途管制在生态用地与耕地保护方面存在明显交集,且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在不同的场域中,土地登记制度与用途管制的制度关联性特征不同;(3)土地登记制度与用途管制制度的演进绩效性质不同,并且制度关联性影响其演进。研究结论:制度关联性影响土地制度的演进或变革,土地制度改革时应当强调土地制度的顶层设计,关注土地登记制度与用途管制制度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之一,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城市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相互关系,在促进"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对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落后的现状特征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我国中部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地用途管制手段最早是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1573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颁布法令强制把在南美洲新开拓地上的屠宰场迁至城市外国地区,这应该是考证资料中最早的土地用途管制行为.之后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美国等国家也进行了以城市合理规划为中心的土地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11.
完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流转的登记制度不完善,纠纷解决机制的缺失,行政角色的错位,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并从法制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进行引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回顾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与变革历史,分析中国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性漏洞和缺陷,提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三权分离"的基本设想.研究方法:历史研究和规范分析.研究结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土地"三权分离"的产权制模式,即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相分离.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对土地行使终极所有权.企事业单位经国家批准可以有偿拥有城市土地的使用权.地方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依法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经营管理权.绝对地租归中央财政,级差地租归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农地流转具有密切的关系:农地流转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一是现行法律法规对土地所有权主体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笼统,存在所有者主体多元化和界定不清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三是土地流转中农村居民点的处理难度大,农民安置成本高;四是土地流转方式单一,土地收益分配不均。对策建议:一要加强地籍管理,明晰土地产权;二要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力度;三要妥善处理农地流转与农民安置的关系;四要采用多种农地流转模式,保障流转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辨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的约束条件,为农地抵押试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基于湖北天门和江苏新沂的典型案例,从经济条件、职能分工、试点政策与进展等方面对两地试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性受到法律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共同制约;在相同的法律制度下,其可抵押性更多地由农业生产水平、土地流转市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经济条件决定。研究结论:试点应选择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土地流转市场相对完善的地区开展,相关法律政策也应在此类地区有选择地放开。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views research on urban agriculture which relates to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ustainability: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We propose that urban agriculture has three elements: urban agriculture in isolation; its interface with the people and environment within which it is situated;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design of built form. Additionally, we consider its scale: micro, meso and macro. The analysis draws attention to leg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It suggests that future priorities for research should be directed towards (i) strategically identifying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urban agriculture that help policy makers to design resilient cities, e.g. using flood-prone areas for food and employment, and (ii) operationally trialling innovativ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e.g. differential land taxe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urban agriculture or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rovided by urban agriculture such as carbon sequestration.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户调查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明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影响因素和流转后农民的生活保障,了解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不大;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发生土地流转的比例也越高;离城镇或交通线路近,发生土地流转的比例高;土地流转实现形式主要是自己联系、承租人联系和集体组织;土地转让后的生活保障主要靠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的期望收益平均在540元/亩,土地流转方式以免费送给亲戚和租给他人或企业为主,土地流转的时间以1 — 2年为主,土地流转的管理方式希望通过集体组织管理。研究结论:农村土地流转受农户家庭收入、农户所处的区位条件等影响;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化;尽快健全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引导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评价是对地质灾害防治政策及法规实施之后的效果与作用进行检测的一种必要手段。为合理地评价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的效应,选取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作为出发点,运用生产函数建立评价模型,将相关政策与法规统称为政策变量,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由于法规的滞后性和长期性,使其不能化解地方政府在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政策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有显著作用;(3)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中法规因素是基础,政策因素是政府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政策因素可以弥补法规因素中的不完善。因此,应完善法规制度并重视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统计数据,对其2011—2015年土地产权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以揭示台中市几年来土地产权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结果](1)2011—2014年台中市共计增加登记土地产权面积621 hm2,公私共有产权土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至2014年达到643hm2。(2)已登记非都市土地总面积,从2011年起处于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14年已登记非都市土地总面积增加较多,相对于2013年增加了1.4196万hm2。(3)都市发展区中的住宅用地、商业用地、文教用地、特定专用区的面积皆有增长,而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其他区的面积有所下降;非都市发展区中的保护区面积比较稳定,而农业区、风景区和河川区的面积处在调整的状态。[结论](1)台中市私有土地面积占比处于下降趋势,但整体不是非常明显;土地所有制包括公有、私有和公私共有等多种形式完全可以共存;东南亚人取得的土地所有权数量在总体上增减变化不大;(2)台中市都市发展区用地虽有增长但增幅较小,而都市区土地、非都市区土地内部的用途竞争导致了各类用地功能区的面积此消彼长;土地所有制对城市用地扩展没有构成制约,即土地所有制不是城市发展的分歧所在;(3)非都市土地转换为都市土地,不仅取决于各类土地竞租能力的差异,还取决于都市发展计划与土地使用分区管制,土地用途转换应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居民社会福利增进为目标。最后,提出完善土地权利结构体系,增加公有土地面积占比来保障社会公共福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征转用的价格增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农地征转用过程中的土地价格变化及其对农民利益的影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利用1990年以来的国家建设征地数据和农地产值、城市基准地价等数据,测算出1990—2003年间,农民集体在土地征收环节的贡献值约2.5万亿元;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更为严重。研究结论: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利益损害严重,应推进征地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