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以改变喀斯特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从提升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保护能力.主要从3个方面提高区域生态保护能力:(1)基于品牌延伸战略,提出地质公园旅游产业链构建的一般思路,达到从产业转型的角度来减轻区域生态压力;(2)用地质公园旅游来带动区域发展、提高地区经济实力,以获取资金完善生态保护工程;(3)从公园的科普宣传、科教活动中启迪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户作为石漠化地区最重要的微观主体,其经济行为将决定石漠化治理的成效。已有学者基于农户经济行为的视角对石漠化治理进行了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探索未来深化研究的方向。[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从农户经济行为与石漠化形成的关系、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及技术采纳行为、适合农户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评价、以及石漠化治理对农户生计变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结果]农户经济行为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研究方法仍有待改进,从农户的角度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评价的文献还比较少见,对石漠化治理生态补偿政策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方面的研究也较少。[结论]未来应深化农户经济行为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机制的定量及动态研究。加强从农户角度对不同治理技术和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探索更为普适的石漠化治理效果的评价方法。探索农户生计及生态修复补偿政策的长效机制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微观机制,实现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贵州茶产业历史变迁进行考察,从生态资源产权视角出发,探索欠发达地区生态资源如何通过生态产业实现经济价值,进而挖掘生态资源经济价值的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优质的生态资源通过生态产品生产实现其附加值,从而提升生态资源总收益,收入增长使人们逐渐具有识别生态功能的意愿与界定生态资源产权的动力;(2)市场需求结构升级促使经营者对生态资源新功能进行识别和开发,从而推动生态产业升级,增加生态资源总收益;(3)生态产业政策和自然资源产权交易的相关法律共同作用于市场,提升生态资源经营权及相关权益的交易效率,为生态资源产权价值的实现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4)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生态资源经济价值可持续转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石漠化,又称喀斯特荒漠化或者石化,是南方山地荒漠化的特殊形式.贵州毕节市是喀斯特发育最充分、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众多学者也对石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在此,本文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消费者选择理论,深入剖析石漠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才是治理石漠化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将冀北地区的发展确定为承担生态保障与水源涵养功能,文章基于长期以来该区域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特征,研究了该生态涵养区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目的是为该区域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设置了影响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规模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政策因素四大类37个影响因素,借助于统计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归纳为5个公因子,利用SPSS软件回归模拟结果显示各个因素对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将四大类通过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模拟,拟合优度较高,影响因素通过分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些影响因素对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结论]依据定性分析假设与计量模拟分析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提出对策建议:继续加强生态建设项目的推进、适度扩大产业经营规模、加大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投资力度、实施资源节约型生产创新模式以及健全和完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6.
石漠化地区日趋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制约了新化经济的发展,加快石漠化治理进程,对于改善新化的生态状况,实现山川秀美,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述了新化县的石漠化现状,并对石漠化的成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就石漠化治理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树立大地质大服务理念,顺应地质工作发展形势,主动谋划、抢抓机遇,围绕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地质工作,从人才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装备方面,都已基本具备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基础能力,推动了地质工作的转型升级:(1)围绕贵州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包括围绕服务旅游业发展、服务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服务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的转型升级;(2)围绕贵州发展低碳清洁型产业,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包括服务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服务新型建筑建材产业、利用贵州省地质科技园搭建创新平台实现转型升级等;(3)围绕贵州"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大工程,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4)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陈卫洪  漆雁斌 《林业经济》2012,(11):98-101,121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喀斯特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作用。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面广,尤其在贫困地区集中连片分布,贫困人口多、程度深,森林资源富集与贫困集中度之间的矛盾突出。根据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了贵州喀斯特贫困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并据此提出加强生态建设、开发林业产业、增加林农补贴等建议,以期促进贵州喀斯特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和林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兼顾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沙产业在我国北方发展迅速。但由于对产业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产业发展缺少规划、缺少资金和缺少扶持,许多地区的沙产业蜕变成新一轮的开荒,给大范围的生态带来了隐患。建议各级地方政府按照《防沙治沙法》,将生态恢复作为产业发展的首位目标,做好规划和总量控制,因地制宜进行政策扶持,使产业发展与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形成互促机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提出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的几点思考,为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实证调研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着世界范围的产业转型与转移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用地紧缺的挑战,应从产业选择着手,尽可能降低土地资源的高成本投入。同时,强化优化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经济发达地区优质耕地剧减,加强对现有优质耕地的保护成为土地利用战略抉择的重要方向;(3)为保障土地生态安全,建议利用生态指标进行土地资源宏观调控,以此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控制区域建设用地总量;(4)改革土地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及财税制度,构建地方政府保护耕地、高效利用建设用地的长效机制。研究结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优质耕地保护力度、促进土地生态建设、加快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未来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1.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石化,是广西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其成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类活动原因。为了促进广西石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治理石漠化,保护石山地区生态环境入手。应采取明确石山区土地所有权;调整有关林业政策;综合治理;妥善解决能源问题;控制人口;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执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岩溶石漠区地质环境的基本问题,以典型为例介绍了防治现状及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文末对石漠化的研究与治理提出三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功能、产业治沙、综合效益、保障体系、国际影响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凸现出的五大变化,根据加快构建北方生态屏障、应对气候变化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针对目前防沙治沙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宏观管理层面提出了防沙治沙的五个坚持和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云南的石漠化土地及其治理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是我国岩溶分布较多的地区,当前有岩溶分布较多的县为115个,其中63个县分布有石漠化土地,面积2.149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云南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经近5年来多方治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今后石漠化土地的治理的建议:①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做好森林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工作;②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③适度发展养殖业和种值业;④加强法制教育、实行以法治林;⑤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⑥控制人口增长;⑦制定优惠政策激励人民治理石漠化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法,将广西石漠化片区77个县区分为3类,对影响农民收入的植被恢复、农牧业发展、产业结构等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石漠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呈反比;农牧业加速土地石漠化;各类县区均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前两类县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各类县区生态补偿等转移性支付过低,与石漠化的现状不相匹配。提出加大生态投入,提高石漠化片区农民收入的生态补偿;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林业,构建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系统;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基于农民增收的石漠化片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是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分布大区,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流沙入侵带,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长期以来在治理沙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些地区收效不太理想。文章对和田地区土地沙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发展沙产业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治沙工作探索新的途径,并指出应如何发展沙产业来防治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草原土地沙化日趋严重,种植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低,乱垦乱挖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剧了草场的退化。规范化种植药用植物,由于冬季覆盖地表,有效阻止了风沙流动,对于恢复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生态平衡,防止土壤荒漠化具有重要意义。干旱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累积,有利于品质的提高,经济效益可观。该文阐述了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现状及其在干旱荒漠区的生态作用,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及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首先,在林业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森林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林业-旅游"生态产业链的理念和理想模型。然后,分析了该产业链对农户可能产生的功能作用: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户收益增加;鼓励农户亲环境行为,促进生态宜居实现。最后,提出提高农户适应产业链发展的保障体系:建立政策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明确的制度指引;建立经济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稳定的财政扶持;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信息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便捷的资讯网络。  相似文献   

19.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资料,在GIS支持下,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功能区进行划分,为黔南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州石漠化现象十分明显,中部与西南部生态敏感性较高,石漠化风险较大,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容易发生土壤侵蚀。评价结果将黔南州划分为三个生态功能区,并分析了每个功能区生态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普遍生态贫困,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生态问题其导致原因不同,但相当比重的城市生态治理走人了注重表面、短期成效的误区,需要从观念、经济机制、产业安排、规划建设、市民意识行为等方面综合、持续推进城市生态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