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金融产业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实体产业集聚的研究相比,金融产业集聚具有自己的特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败在于总部金融建设。国外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会对一个地区经济金融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陆续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或国际金融中心的计划,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源争夺、无序发展等现象。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复苏缓慢,而中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旧保持稳健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主要城市在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带来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中心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金融集聚机制及金融辐射机制,认为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将经历从区域金融中心到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路径;最后就如何有效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乔章凤 《新金融》2016,(9):13-17
金融中心评价指数对于度量评估现有金融中心、预测其发展潜力、判别新金融中心的产生,以及决定国际市场对金融要素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对国际成熟型金融中心评价指数CFCI和IFCD INDEX的对比分析,从理论基础、指标体系以及排位次序等方面进行评述,进而构建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数核心类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涵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生态环境营造、人力资源体系构建、专业服务提供、监管框架搭建以及税收支持政策等核心要素下,突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与创新三个重要的评价因素,以期为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融中心的形成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文章重点探讨了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并从自然、经济、制度不同分类的角度对形成条件做了详细阐述。对于发展不同类型的金融中心,如国际金融中心,全国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等,均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5.
惠巧玲 《云南金融》2011,(9X):116-116
金融中心的形成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文章重点探讨了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并从自然、经济、制度不同分类的角度对形成条件做了详细阐述。对于发展不同类型的金融中心,如国际金融中心,全国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等,均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战略中,已经确立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江苏如何制定本地金融发展方略,尤其是在参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如何定位,值得深思。本文介绍了金融中心的概念、理论及形成的国际经验,从金融中心的四阶段论切入,探讨江苏金融发展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于永达  王浩 《新金融》2009,(6):24-2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亟需适时建立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本文通过对英国伦敦金融城集聚金融优势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分析,以构建金融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相关要素的综合评判,进而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思考——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战略需要,然而政府主导型模式决定了地方保护主义在金融中心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出现所谓的多中心论就是其典型的表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重新认识所谓金融中心的标志性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中心外部环境促使各金融中心通过功能划分和优势互补,采取在国内金融服务的增量中寻求最大的份额办法,由市场力量而非行政手段去调整和构建我国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日趋活跃的背景下,基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经验观察发现: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新变化,即从以大城市为基础的点式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向以城市区域为基础的圈式发展模式转变,且相对前者,后者具有更高的自我发展和优化调整能力,也更能促进区域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因此,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圈将成为主导全球金融发展格局的新力量。  相似文献   

11.
纽约及伦敦金融中心对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在我国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承担全国经济、金融和商业调控中心的同时,要发展称为国际化大都市,客观上要求北京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提升北京的金融竞争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因此借鉴世界一流金融中心的优势和长处,是北京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对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中发现,金融中心的形成是由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程度决定的,同时,监管制度和政府政策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北京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纽约、伦敦等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的优势,完善和成熟金融市场,提升金融业的活力,逐步建立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上来说,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标应该包含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本文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选择了四个具体的经济金融评价指标:GDP增长率、投资率、金融部门产值贡献率和股票交易额/GDP进行实证分析.按金融中心的类别划分,本文选用了18个国际金融中心与6个非金融中心国家1998-200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部门产值贡献率与股票交易额/GDP对于度量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可见,判断和发展金融中心都应该格外注意当地金融业发展程度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前的观点主要是强调吸引资金,对资本输出同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关系却少有论述。其实,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入作为同一经济运动的不同方向,对金融中心建设起着同样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资本输出功能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以培育资本输出功能为抓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并结合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各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综观金融发展史,国际金融中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漂移的。虽然这种漂移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性之中蕴涵着某种必然。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不仅反映了不同国家经济的兴衰,也反映了金融中心的内涵、功能、内部结构及形成条件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金融功能区是现代经济中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载体和空间形态.伦敦和纽约是发展成熟的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香港和新加坡是亚太区域两大金融中心城市,这些金融中心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它们都有若干能承载金融产业发展的国际金融功能区.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金融中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制高点和参与全球资源竞争和分配的核心.金融中心发展源于航运中心,世界著名的五大国际航运巾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同时也都是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表明.围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兴衰与共的关系.2009年4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了建设"两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冀望以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在实现“四个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巩固并增强其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提高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上海当前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上海已经拥有了经济腹地,但还缺乏信息腹地。信息腹地建设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方面,打造经济、信息的“双腹地”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信息腹地与信息源相伴而生,上海要创造条件集聚信息源,通过信息腹地建设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与实施了一套国际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六个金融中心城市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提炼关键要素与核心指标,并对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与上海的金融中心竞争力能级、现状及趋势作了较为客观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金融中心形成和运行的因素,依据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运行具有较高相关度的原则,构建了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四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4年东京、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七个城市的数据,依据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城市所处的层次进行定位:北京、广州和深圳成为一类,为金融中心的初级阶段;上海成为第二类,为国内金融中心阶段;香港和新加坡成为一类,是区域国际金融中心;东京处于最高阶段,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最后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国内金融中心,但从国内金融中心过度到国际金融中心任重而道远。本文分析了当前迫切需要加速发展上海金融服务业的大背景,并就在该背景下如何发展提出了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