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粟道中 《中国西部》2012,(27):54-55
我们以为真正的家校共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以孩子健康、快乐、规育思想体系。 记者:有人认为,家校共育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得到大家认同的定义。您认为该如何对此定义? 刘良华:家校共育的确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不过,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可能是教育制度改革,包括学生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制度改革等等。家校共有黾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支持和支援。如果没有家校共育的支持和支援.学校教育改革只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现代教育的构成越来越趋向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合作共育,这也是解决家校矛盾的根本途径。家校共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澡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并目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达到以孩子健康规律成长的最终效应,共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胡宏  张筠  粟道中  刘洋 《中国西部》2012,(27):14-15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人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现代教育的构成越来越趋向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合作其育,这也是解决家校矛盾的根本途径。家校共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并目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达到以孩子健康规律成长的最终效应,共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木道  刘洋  刘静钰 《中国西部》2012,(27):22-25
在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正用“青羊式”的路径与智慧破解着家校共育这一时代命题,这是先进理念和广泛共识的长期坚守,这是怀揣思想遵循规律的青羊教育人的接力创造。他们认为,家校其育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筠  粟道中  周庆 《中国西部》2012,(27):36-41
时代在变,教育环境在变,处在各种思潮复杂交织的当今社会,教育也应因变而变,因环境而变。是否能够构建一种家校共生,共育孩子生命整体成长的新型家校关系,考量着各级教育行政的战略思维和教育智慧,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思考。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家长资格证改革为家校共育在理论、实践、前景探寻上拨开了迷雾。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2012,(27):16
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看来,所谓教育改革无非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兴起和运用。于是,部分教育人善于从改革的经验中断章取义,把学校变成一个"仿造车间",把教师变成这个车间里"山寨品牌"的生产者。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工序流程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是教育的"伪劣产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制度渐成,格局初定,种种教育改革的模式也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教育者根据自己喜好的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教育改革模式,比如人文教育、快乐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13,(26):2
从这里,解读教育……《中国西部》(教育)是国内唯一一本专注区域教育和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度报道刊物。组织教育专家对区域教育理念、教育引领经济发展路径、探索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教育改革等进行理论研究。解读区域教育发展特色之路。提炼挖掘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所形成的成功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经验,探析经济引领教育发展的密切关系:现已成功推动和宣传云南"三生教育"、四川现代田园教育等教育改革发展路径。通过对区域教育的深度报道,引起政府高层和广大读者对报道对象的关注、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2014,(20):6-7
<正>对"李希贵现象",赞赏者居多,质疑者有之。我个人认为,李希贵和他的十一学校给中国教育带来的最大价值是:没有自由就没有行动和创造,更不可能有改革的成功。读了关于李希贵和十一学校的教育改革的报道之后,我很是激动,甚至产生了到十一学校去教书的心理冲动。在十一学校里,校长是相对自由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领路人,而是站在队  相似文献   

10.
郭海玉 《发展》2010,(12):144-144
目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科研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内动力,而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更是推动当前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环节。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清晰地认识到一所学校要全面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2012,(27):54
我们以为真正的家校共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以孩子健康、快乐、规律地成长为最终效益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张筠  西米 《中国西部》2012,(27):56-61
一线校长、老师、教研人员等教育人是当仁不让的家校共育体系的执行者,也是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对“家校其育”,他们有着最直接而深刻的思考,也有着对共育未来最美好的懂憬!  相似文献   

13.
胡宏 《中国西部》2012,(27):9-10,8
2012年8月28日,全国妇联、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就如何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切实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家庭教育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为深入了解全国家校共育特别是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情况,以及全国各地推进家校共育的具体落实情况,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中国西部》:衷心感谢刘部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当前,家校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构建一种新型家校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系统必须面临和迫切解决的重要命题,教育部在家校共育方面目前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4.
周芳元 《中国西部》2014,(20):14-14
<正>目前形势是既得利益集团不想改革,广大一线教师们想改改不了,以致改革举步维艰。让"卑微"的一线教师抬起头,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改革才会赋予发展以强大的生命力。著名学者朱永新说:"任何改革如果没有自下而上生长的力量,它就缺乏真正的内在动力"。一句"自下而上"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困惑和出路。全心全力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教师没有话语权,而远离教育教学一线的"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却霸占了话语权,能有教育  相似文献   

15.
苏美莹 《发展》2010,(6):142-143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高中教育战线上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一校之长,如何做好应对新课改实施的准备?这是摆在每位校长面前的首要任务。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法人代表,也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新课程改革的引领者,还是一个学校的思想建设者和形象塑造者。所以,校长乃一校之魂,这“魂”便是思想。一个学校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可以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但是不可能没有思想。  相似文献   

16.
鲍相龙 《中国西部》2014,(16):13-13
<正>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诸多相关教育改革方面的话题,可谓刮起了一股共话教育改革的旋风。成功的模式伴随而生的是一种现象,如湖北的黄冈中学、河北的衡水中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北京的十一中学……这些学校成为了全国"成功教育"的典范之后,其改革的经验受到了部分学校的热捧,也引来了一些专家提出质疑和"力挺",致使一种教育的改革模式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其改革成果也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一种成功模式的出现,必定引来无数的跟风者。这其实是教育产业化下的功利表现,部分校长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片面追求教育的形象工程,夸大模  相似文献   

17.
汪红弟 《黑河学刊》2012,(12):11-12
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改集权化管理为分权化管理,政府放权于学校;改革的关键要素是建立健全以市场配置经济资源方式为主的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教育投入体制。当前首要的是从政府做起,转变职能并担当教育改革的领导作用,积极进行和推动包括教育投入体制、机制在内的全面教育改革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8.
王纪群 《中国西部》2012,(33):24-27
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中小学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旨在改变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长期以来的"千校一面"的现状。于是,十几年来我国各中小学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迅速崛起"。从积极层面看,  相似文献   

19.
向技术推广转型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中职教育改革新方向。文章以我国中职教育改革的现状为基础,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结构,分析了我国中职教育改革主要影响因素和未来改革新方向;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技术推广转型的中职教育改革创新重点领域和改革思路,以及双师型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杜长明 《中国西部》2014,(40):90-91
<正>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人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智慧选择是关注"人的发展"。课堂教学要懂点教育哲学战斗在基础教育战线一线的教师,常常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教育理论听起来空洞无聊,缺乏操作性,希望听到一些"吹糠见米"的讲座。有这种认识误区的教师,其从教生涯可能都只会停留在"术"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