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师仓 《中国城市经济》2010,(9X):314-315
<正>统筹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又是"五个统筹"之首,这是我国现实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没有八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城镇化,没有农民的市民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仍是不断扩大的趋势。农村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新一代农民工边缘化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好城乡,重点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黎萍  毛祥茂 《宁波经济》2004,(2):25-27,24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关键取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体——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教育工作应以此为着力点,完成农民素质向现代市民素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脱少华 《发展》2014,(3):80-81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加强文化传承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城乡文化资源互补的客观需要。必须树立城乡文化事业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创新城乡文化事业发展的制度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农村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郭爱玲 《发展》2014,(3):74-75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加强文化传承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城乡文化资源互补的客观需要。必须树立城乡文化事业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创新城乡文化事业发展的制度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农村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改革农村建房方式,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是深化农村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不仅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集约节约土地、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还能有效促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2,(Z1):21-22
党的十六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理念,把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谋划,拓展思路、创新载体,探索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农业转型与升级,农村建设与保护,农民增收与素质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09年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在全省  相似文献   

7.
苏州高新区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时,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加快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农村建设向城市建设、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转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和难点在农村,突破口也在农村。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大开发、大  相似文献   

8.
赵自元 《发展》2004,(7):18-18
在新的发展阶段,突破制约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甘肃正宁县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县份来说,坚持城乡统筹,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抓好城乡产业联动、城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九亿农民奔小康的核心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机制,解决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本文在把握城乡统筹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明确了"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工业化、城镇化为根本途径,市场机制为基本手段,党和政府为统筹主体"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构建收入分配、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五大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三化"建设是我市今后工作的战略任务和主攻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村镇的规划和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发展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更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破除,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房彬 《乡镇经济》2009,25(1):63-65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发展农民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农民主体意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营造出良好环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农民主体意识也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邵延平 《乡镇经济》2006,(10):14-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把公司管理制度引进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农民用土地作为资本进行投资,年终分红,解决了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民城市化的速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坚持人本主义理念,以促进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机会的平等性和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现存的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和农民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体现了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巨大差距,削弱了农民参与现代化建设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均等性,限制了农民发展的张力。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应通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增强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协调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途径,确立城乡居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共同主体地位,提高城乡居民全面发展水平和促进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王绍芳 《特区经济》2010,(11):189-191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事关大局。农户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但由于农业的特殊性,调整农业结构应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当前,农户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诸多困境。政府应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结构调整的体制和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强化政府的引导、服务和调控作用,帮助农户走出困境,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规划中把城乡结构列为优先解决的结构问题之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金融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本文认为,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加大金融强农惠农力度,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础性、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的变动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文章采用1981—2011年的数据检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认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均衡关系,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持久显著地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由征地引发的社会冲突不断出现,征地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和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难点问题。同时,现行征地补偿明显偏低,如何对农地增值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至关重要。农地增值分配应引入土地发展权,改革农地征用补偿办法,确保农民参与分享农地增值收益地的征用和征收工作,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健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完善"少取"的基础上,加大"多予"力度,加快"放活"步伐,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放在以下六方面:逐步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反哺农业的政策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健全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建立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清 《乡镇经济》2008,24(6):71-74
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根本条件;可以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出,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可以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劳动办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途径;可以促使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为农民创收提供条件;可以改变农民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扩大内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