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底以来,国内一线城市及热点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国务院再次出台强力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同时,高房价也再次引发了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本文无意回答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这一“大是大非”的问题,而是从泡沫的逻辑出发提出两个问题,希望提供思考中国房地产问题的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下我国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产生了大量的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对金融危机下房地产业出现的新情况,本文阐述了金融业与房地产泡沫的关系,深入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泡沫防范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国家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势头,特别是从03年开始,房价进入快速上涨阶段。2003年到2009年,我国商品房价格年均增长率高达15.21%,远超同期GDP的增长率。针对我国房价的快速上涨,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研究,大都认为我国房价增长过快,房价过高,存在相当程度的泡沫。本文从将房地产作为长期资产的角度出发,去解读我国当前房价高速增长及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市场泡沫测度:珠三角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测度一国或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泡沫水平和投机程度,是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房地产市场相关问题的基础.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在持续快速上涨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在市场的波动中如何准确测算其泡沫程度值得关注.目前对于房地产泡沫的测度方法不一,本文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测算珠三角房地产市场泡沫,力求全面准确反映房地产市场真实的泡沫程度和房价合理度.结论显示:珠三角各地市房地产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当前的房价不尽合理,首付款和还贷压力均成为抑制市场需求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刘丽 《金融与市场》2007,(10):28-3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房价不断上涨,市场上关于房地产出现泡沫的声音不断增强。本文从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房价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比率、房价收入比、房地产开发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商品房空置率五个指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存在性进行测度,得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全局性高泡沫的结论,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内的三线城市之一,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房地产价格逐年上涨,房地产信贷规模逐步增大。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8月百城房价指数报告,日照房价涨幅已列全国第三。本文拟对近年来的日照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以来中国的房价一直处于快速上涨趋势中,而且根据房价一收入比等指标可以断定,部分地区的房价已经偏高,并且积聚了大量价格泡沫。推动地价、房价持续上升并最终形成房地产泡沫的内在动力是地方政府得自批租商业用地的财政利益。为增加其土地收益,地方政府不仅有激励在土地供给侧极力抬升地价,还有动力在房产需求侧积极推涨房价。结果,房地产泡沫就在这一利益的驱动下生长起来了。根据我们的分析,促使地方政府极力提高地价的深层原因在于现存的商业用地批租制度,它和土地出让的"招拍挂"机制一起构成了诱发价格泡沫的微观基础。因此,降低房价、治理房地产泡沫也应从改革这一制度安排入手,从源头上割断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利益而推动地价、房价上涨的利益链条。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价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房地产泡沫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利用房价收入比、租售比、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以及Ramsey模型来评价判断南宁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分析结果显示南宁曾经出现过房地产泡沫现象,但是泡沫程度并不是很严重,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基本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9.
继2006~2007年的那、一轮房地产泡沫之后,当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又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房价新高,制造了更为可观的资本泡沫。如今,深圳又成为新一轮泡沫的领跑者。今年9月,深圳新房成交均价达到创纪录的20940元/平方米,较深圳官方公布的2月份10770元/平方米的低点,上涨94%,7个月内房价几近翻番。上海、南宁、长春等一些大中城市不甘落后,房价同样创出新高。  相似文献   

10.
袁平  吴洁 《新金融》2012,(3):55-59
随着房价持续上涨,房地产泡沫逐渐聚集.本文选取五大单项指标检测中国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基于理论分析,选取2000年-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域相关数据,建立面板随机效应模型,检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供求关系没有显著变化的前提下,货币发行、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额是房地产泡沫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与房地产价格正相关;与假设相反,市场名义利率与房价仍然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本无可厚非,然而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却伴随着不断上涨的房价,有些城市的房价甚至已达到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地产泡沫危机着实让人担忧。在这样一场资产盛宴中,本应该用来满足人们基本生存发展的住房却成为了市场上争相炒作的对象。政府基于保障民生、保持经济增长和防范市场风险等目的,一直以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以遏制快速上涨的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然而这些调控政策却没能挡住房价持续上涨的趋势。本文正是结合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关于房价调控历史的研究,分析我国在房价调控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助于我国未来出台更加有效的调控政策,真正稳定房价、稳住市场,达到房地产行业持久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不断上涨的房地产价格一直支撑着世界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然而,房价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持久地飙升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泡沫。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到法国、西班牙和荷兰,房市过热的情况比比皆是。既然是泡沫,终归就有破灭的一天。对此,经济学家们已经不再有分歧。  相似文献   

13.
对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为房地产行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会,同样也迫切需要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支持。但近年来房价快速上涨,严重制约房地产需求的增长,不仅成为房地产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且还将积累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4.
1房地产泡沫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03年以来,我国城市房价连续大幅上涨。国际上通常判断房价高低的指标是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我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远远超过国际正常标准。租售比是指房屋租金与房价之间的比值,国际上正常房价的租售比一般为1∶200至1∶300,它意味着如果把房子出租,200个至300个月(大致相当于16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性房地产泡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的区域性房地产泡沫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在区域房地产价格较高的城市,泡沫比率通常也较高.总体而言,一线城市的泡沫比率最高(14.57%),二线城市次之(7.78%),最后是三线城市4.72%),并且各线城市的泡沫程度有逐步放大的趋势.对泡沫比率的面板回归结果认为,针对房价上涨过快过猛的利率调...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5年中,美国房价涨势如潮。5年间,房价几乎上涨了60%。其实在这五年中,全球的房地产泡沫都在泛起。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房地产行业功不可没,但与之同时,房价的快速攀升也让普通老百姓怨声载道。房价的飙升不是一个小问题.它会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泡沫化的倾向,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将严重打击我国经济平稳的发展。本文从房地产供给、房地产需求等各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各种消除房地产泡沫的有效措施.以期尽快建立使房地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真正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居住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房地产行业功不可没,但与之同时,房价的快速攀升也让普通老百姓怨声载道。房价的飙升不是一个小问题,它会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泡沫化的倾向,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将严重打击我国经济平稳的发展。本文从房地产供给、房地产需求等各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各种消除房地产泡沫的有效措施,以期尽快建立使房地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真正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居住问题。  相似文献   

19.
项薇  李骏 《时代金融》2012,(21):124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伴随这一现象的出现,全国各地也产生住房供求失衡、房价过快增长的泡沫成分。与此同时,物价指数也不断上涨,本文将房价的增幅与物价指数的增幅相比较,得出衡量房价泡沫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项薇  李骏 《云南金融》2012,(7X):124-124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伴随这一现象的出现,全国各地也产生住房供求失衡、房价过快增长的泡沫成分。与此同时,物价指数也不断上涨,本文将房价的增幅与物价指数的增幅相比较,得出衡量房价泡沫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