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论文试图从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吻合度或偏离度 ,来论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国际比较 ,论述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国际差距 ;剖析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 ;分析中国城市化策略的得与失 ,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障碍 ;从而 ,进一步论述遏制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是否可行 ,特别是作为长远的战略性策略是否可行。此外 ,文章还就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一定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 ,研究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实行积极的城市战略是西北开发最重要的战略。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环境比较恶劣 ,优势条件少 ,基础设施落后 ,市场经济发育水平低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生态环境脆弱等。这些困难都将在努力发展城市经济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市化率。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为有效地推进积极的城市化战略 ,我们需要研究西北地区的城市经济现状。本文从城市经济的重要作用出发 ,探讨西北地区的城市化率水平、城市经济的总体特点以及按…  相似文献   

3.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在此期间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是同期世界城市化平均速度的二倍左右,2007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4.9%。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而且对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新的影响。进入新阶段,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有赖于重新审视政府在城市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和作用,更需要各级政府以开创性的思维进行变革和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而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城市化也总是一个论述的中心。事实上,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条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第二产业的提升以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并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出发,提出了发展特色武汉城市圈经济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城市化进展加速,城市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中国城市化正面临着比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加复杂的背景和社会转型压力,论述了加快建设城市科学的重要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了城市科学的学科构成、城市科学发展的现状、水平和存在问题,据此提出了我国城市科学建设的11个领域;中国城市化理论框架;转型期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经济、城市土地与城市住房;区域经济、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城市社会与城市社区;城市文化与城市史;城市快速、立体交通设计与物流综合;城市生态与环境;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等.文章最后还对城市科学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有着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个别地区(如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的发展是由其他因素促成的;天津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极限,而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化水平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更重于狂热地进行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偏离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衡量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几个典型模型 ,度量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偏离度 ,剖析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 ,探讨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各城市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市发展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经达到45%,发达国家达到了70%80%,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55% 60%(史晋川、潘士远,2002);但是,浙江的城市化水平不到30%,几乎和低收入国家水平持平.这与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也制约了浙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本文采用定量分析,运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对浙江省内各市的经济实力加以评估,并据以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8,(8):28-30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处于经济水平和发展规模双高速增长的新时代,城市化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规律。本文基于城市体系视角,首先构建城市规模组合划分法,将城市非农户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统计口径,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城市规模及人口分布特征;其次,基于齐夫回归理论,结合城市人口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层次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城市化结构呈分散演化趋势,中小城市仍然是我国城市人口重心。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6-2011年间全国31个省份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数据,揭示了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并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建成区扩张的动因。研究发现,我国省际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幅度存在明显的梯度分布,且扩张速度表现出明显的时段差异;城市建成区扩张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显著影响,各省份城市建成区面积、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对各省份城市建成区扩张的作用存在差别,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建成区扩张的影响大于经济发展对建成区扩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心城区不断向外扩张,加上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城乡之间的经济与社会联系加强,都市区逐渐形成并发展。对京津冀都市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都市区统计和当前城市统计进行对比,发现都市区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聚集地,是真正具备城市功能的地域;都市区代表了区域内更高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都市区统计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状况。最后总结了中国建立规范的都市区统计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都市区的视角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Economic Systems》2006,30(1):24-40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China began the socialist era as a very under-urbanized country relative to its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that it has been eliminating this urbanization gap during the post-1978 period as a result of its economic reforms. Our re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 income and urbanization that underpins the conventional view suggests that China was not under-urbanized before or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form. Actually, China's urbanization gap appeared and grew in the late period of reform despite mass migration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This growing urbanization lag is mainly due to the slow pace in eliminating restrictions on rural–urban migration during a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We call attention to this emerging urbanization lag as it entails significant economic costs in employment and retards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中国正面临城市建设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出现新景观与新热点.超大城市群及区域中心城市涌现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火车头,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结构转型的前提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路径.已纳入"十一五"计划和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中国城市化滞后特点是,起步晚,规模小,基础设施质量差,功能与竞争力弱,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来潜力大;大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首位度高;"后来居上"与"后发劣势"并存,整体处于城市初级化水平,现阶段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对策是把握人口增长与区域差异双重压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城市化指标,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承认农民是市场主体,保护进城农民利益.消除制度性障碍,积极培育新兴城市及城乡贯通机制,创造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的,城市化和城市的发展会造成我国耕地大量流失和粮食紧缺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我国城市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城市用地就总体而言处于低标准水平。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的重要手段,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城市与区域规划对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合理调控、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综述了国外城市政治学核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深入评估和分析,依次从城市发展的主体性、城市服务对象、城市空间观、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生长、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服务、城市边界和城市内部结盟十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的健康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搞现代化建设 ,要以城市为中心。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城市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可以概括为“三生 (生产→生活→生态 )兼顾 ,永续发展”。国家“十五”计划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 ,促进城乡共同进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积极稳妥地提高城镇化水平 ,转移农村人口 ,富裕农民 ,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 ,并以此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e rapid urbanization of China since the mid‐1980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spatial category, the urban village (chengzhongcun). The dominant neoliberal urban development regime approaches urban villages as a social, spat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roblem, and as targets for aggressive redevelopment and eradication policies. In this article, I propose a spatial perspective that makes use of several theoretical ‘anchor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urban village spatiality o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o explore alternatives to the dominant redevelopment model. I begin by examining the spatial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urban village as a non‐place, arguing that this spatial reading undergirds the redevelopment‐by‐demolition model and tends to obscure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s. I then move on to propose three alternative readings of urban village space, examining it as an everyday space, a liminal space and a neighborhood. Combining these three readings with the ‘non‐place' conceptualization provides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urban villages' unique spatial attributes and social roles, by evoking spatial and social processes that take place in most urban villages across China. Taken together, these spatial readings challenge the social and spatial rigidity of dominant representations of urban villages and supply a much‐needed spatially based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can be used to develop new urban planning models.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城市公共治理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新要求、新导向和新约束,目前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可持续城市化的道路是每个城市政府必须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公共治理体制方面的问题,认为影响可持续城市发展的体制因素包括国家目标和政绩考核对发展的要求、城市政府的财政压力、以及对城市政府资源配置权缺乏有效制约.针对以上问题,论文以公共治理创新的角度,从国家制度建设和地方实践两个方面提出实现新型、可持续城市化模式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霍露萍  张强 《企业经济》2020,(1):99-107
随着"疏散化"趋势的到来,我国大都市地区所呈现的集聚与扩散趋势逐渐明显。以我国128个大都市区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集散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莫兰指数表明,2000年至2017年我国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但是集聚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东中西和东北地区角度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均具有显著的扩散趋势,但是原因不同;中部大都市区的集聚程度具有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大都市区具有显著集聚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人口规模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均对大都市区的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关系,且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大都市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较强。最后,从顺应大都市区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合理分布人口规模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