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2 仰融     
2002年5月,仰融登上五台山,从那一天佛祖结束了对他的保佑。当月底,仰融远赴美国,个把月后,他开始与上帝沟通。那一年起,仰融和华晨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产权制度和区域利益格局的标本。仰融时代的华晨,应该是沈阳市汽车  相似文献   

2.
当仰融的造车路线无法被延续和继承,苏强等人亦没有付出全部心力来独辟蹊径“知变则胜,守常则败。”2001年年底,苏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知变”是仰融在《孙子兵法》中悟出的座右铭,也是他最欣赏仰融的地方。那时苏强已经追随仰融近十年,担任上海申华控股总裁、纽约、香港两地上市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1114.HK,以下简称“华  相似文献   

3.
人物     
《东方企业家》2009,(8):29-29
仰融 时隔7年,华晨汽车创始人仰融要重出江湖,身后带着庞大惊人的汽车业投资计划:未来8年实现产能300万辆。产值1万亿元。税收1000亿元,提供10万人就业。有业内人士质疑其计划可行性,仰融回应:“我们规划的第一目标就是进入世界十大汽车公司。”  相似文献   

4.
仰氏乌托邦     
众甫 《中国企业家》2010,(3):115-116
仰融是个传说。 18年前,他率领华晨汽车成为纽交所第一只中国概念股,融资8000万美元。看看后来中海油、建行登陆纽交所的波折和艰辛,就知道仰融的确是高。他还把宝马引入国内生产,这在其后许多年都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在规模上用了不到二十年问鼎全球,但七年前就无奈淡出的仰融,仍是难以逾越的传奇。正因此,他那夸张的造车计划才能打动一个又一个地方政府,有疑问的业内人士也不敢贸然直言。  相似文献   

5.
资讯评论     
《中国企业家》2005,(17):10-10
华晨:被耽误的企业仰融是时代的牺牲品。他的失败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但我认为,仰融走的才是真正做大做强中国汽车工业的道路。只是,这条道路上有太多障碍。在没有强大资金和技术研发的支持下,要想做汽车,只有通  相似文献   

6.
焦点人物     
《新前程》2009,(8):4-5
黄宏生提前出狱收到业绩大礼;朱共山导演“左手挪右手”收购大戏;严介和要为中小民企开“药方”;仰融华晨汽车创始人欲圆造车梦.  相似文献   

7.
蔺晓刚是“华晨汽车”的拯救者还是出售“华晨汽车"的代理人?中华轿车似乎总是与它的旧主人无缘。三年前,仰融出走,中华轿车第一代上市;自那起两年半后,中华轿车的改进版——尊驰问世,苏强等华晨第二任经营管理层黯然退场。2004年12月15日,与尊驰同时在北京亮相的是五天前刚刚接替苏强就任华展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蔺晓刚,有关“新华晨”的概念是他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8.
张刚  杨柳 《英才》2008,(2):48-55
尽管最初被业界称为“门外汉”。尽管最初是“稀里糊涂”地来到华晨,尽管来华晨时甚至不知道创始人仰融,但在过去2年中,曾是政府官员的祁玉民,还是将这家沉疴中的企业拉出了泥潭。  相似文献   

9.
一家在14年历史中资产迅速做大的中国汽车公司,一个平空而起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它的命运在第11个年头上发生了急速的转折。当华晨汽车的品牌打造动力由创始人仰融转移到地方政府后,华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后续开发、品牌吸引力均呈逐年衰减趋势。何以至此?现在,华晨的接力棒已传到以蔺晓刚、刘志刚为首的华晨第三拨经营者手上,他们能否扭转乾坤,让企业在一个新的方向上得到重生,人们难以断言。华晨悲歌,仍然不知将止于何处。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4,(5):74-75
吴小安取代仰融,与华晨中国控股和申华控股第一大股东深圳正国被辽宁及沈阳收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华晨迷途     
作为最具国际化野心的中国汽车企业,华晨汽车正在面临成立以来的最大瓶颈……2006年年底,《当代经理人》杂志几次致电华晨方面,试图采访华晨汽车  相似文献   

12.
汽车局     
仰融还是仰融。 他还要造车,他还在玩弄让人看不太懂的财技,他还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6月9日,北京励峻酒店。仰融旗下的正道汽车与美国投资移民中心正式启动了阿拉巴马投资移民项目。阿拉巴马是正道汽车在美国的首个生产基地。在该项目上,仰融进行了金融创新,将投资移民、项目融资和股票投资捆绑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华晨又换掌门人了。在仰融出走后的两年里,和善的老头杨宝善、气质男人蔺晓刚先后在“仰融继任者”这个艰难位置上度过他们各自的艰难岁月。这些岁月,以外人眼里华晨正“等待死亡”的印象而结束。然而,这其中的艰辛与尴尬,对祁玉民——这位刚刚履新的华晨第四任掌门人,是否也将意味着什么呢?目前看来还尚无征兆。  相似文献   

14.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5,(16):50-51
《中国企业家》:对于现在的华晨,你抱有一种怎样的心态?仰融:从1991年合资到2002年我走,我为这个企业付出了全部的心血。看到现在的华晨,我心里如有五味,很不是味道。作为创始人,我不可能看到华晨亏损心里高兴。华晨走了一个人,三年如此衰败,我是有责任的,起码我没有去培养继承者,早期没有一个人才培养计划,现在一个突发事件就使企业衰败。但你说我40多岁就培养接班人,我是不是太牛了?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4,(9):42-48
苏强,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股市低点与其他3名高管一起卖掉自己持有的本公司股票意味着什么?与金杯轻客库存增加销售不畅的事实联系起来,这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甚至传出苏强等四人要辞职的消息,种种可能性在坊间流传。尽管华晨随后就忙着辟谣,并让苏强露面向媒体澄清事实,当华晨经营下滑以及苏强在发布会匆匆几分钟的露面,留下的只是更多的疑点。从仰融纠纷开始到现在,华晨从来就没有脱离过人们的视线,到底它的背后还有多少谜?  相似文献   

16.
金杯海狮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晨汽车集团”)是2002年经辽宁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以汽车整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汽车后市场业务为主体,涉及新能源等行业。是我国汽车工业民族自主品牌的主力军,“金杯”是华晨汽车所拥有的两大自主品牌之一。金杯轻客产品市场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  相似文献   

17.
杨柳 《英才》2008,(2):57-57
对于仰融和祁玉民,业界有“两人都是外行搞汽车”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9月5日就向申华控股董事会递交了辞呈的吴小安,竟然又没有“走”成。虽然早在今年五月,当仰融时代华晨系“四大金刚”中的另外三人都已全身而退时,吴小安的离去早巳被业界认为是预料之内、情理之中的事。然而这最后一位“金刚”的抽身却没有他另外三个同伴那样干脆、容易。华晨中国近日后发布公告,吴小安仍以董事局主席身份留任华晨集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宁波梦断、和辽宁关系破裂,仰融期望靠整合手段来打造汽车自主品牌的道路也就走到尽头越洋的电话线消弭了中国和美国西部之间十几个小时的时差。2005年6月某日的深夜,当《中国企业家》拨通了仰融在美国家里的电话,话筒另一端传来了仰融熟悉的声音,一如三年前的洪亮、富于激情。  相似文献   

20.
风雨金杯     
金杯海狮已经处在了一个两头受夹击的时代,作为破局的大海狮能否实现突围,已经关乎华晨的未来在前后夹击、危机四伏之时,华晨金杯急需一款品质高且保障盈利的拳头产品,这是一款甚至决定华晨汽车未来、定位高端商务车市场的产品。华晨金杯以及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显然就希望金杯大海狮能够担起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