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口是沿海中心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港口工业区是一个城市经济的最佳增长点.福建拥有突出的深水港口优势,临港工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福建省要想在全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取得先机,必须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打造临港工业强省.  相似文献   

2.
港口经济是以临港工业、港口贸易、港航物流为核心的产业经济。近年来,宁波大力实施港桥海联动战略,积极推动临港大工业和港航服务业项目建设,港口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宁波临港工业产业水平偏低、港口腹地拓展能力较弱、中高端航运物流服务不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加快港口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港口不仅是国家对外贸易和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而且围绕港口所形成的港口经济及临港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是港口城市繁荣振兴的必然选择。临港工业已经成为海岸地区发展重化工的主要形成和成功之路。临港产业由于依托港口资源,能够将港口纳入工业生产线的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文章通过对莆田市秀屿区临港产业的分析,总结出发展优势和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秀屿临港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联动发展机理的分析,构建了"港口—临港产业—城市"三元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贡献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八大港口城市在2005-2017年间复合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临港工业经济子系统发展度水平均较低,临港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港口-临港产业-城市"联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八大港口城市三子系统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互动作用关系;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相对偏低,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港口事业飞速发展。据统计,到2011年底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有5个港口进入世界前十位,沿海过亿吨的港口已有16个,内河达亿吨港口已有6个。我国港口的高速发展,与我国临港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以港兴城”成为港口城市发展的共识,港口与临港经济密切结合,带动新一批城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发展临港工业的经验 对宁波临港工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宁波临港工业发展迅速。2006年,宁波市临港工业实现总产值1829.1亿元,利税167.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30.6%和33.2%。宁波今后应借鉴国际临港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凭借其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实现临港工业的多元化与集群化,以增强临港工业的活力、潜力和后发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宁波工业和宁波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斌  姚伟杰 《港口经济》2010,(11):29-31
港口经济是以临港工业、港口贸易、港航物流为核心的产业经济。加快港口经济发展,对促进宁波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宁波大力实施港桥海联动战略,发挥港口大吞大吐的优势,积极推动临港工业和港航服务业项目建设,港口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闽台港口经济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清  龚高健 《亚太经济》2006,(6):78-80,73
闽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是闽台港口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而推动闽台港口经济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可以通过构建“环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环台湾海峡临港工业走廊”、“环台湾海峡港口物流系统”、“环台湾海峡滨海旅游繁荣圈”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罗萍 《港口经济》2011,(4):27-30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港口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全球经济进入一个长期复杂的再平衡调整过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期;全球港航业发展在2008年出现拐点,并将深刻影响未来发展,港口经济发展面临战略性调整。港口经济的重心将沿着航运经济-临港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链,从现在的以港口为依托,航运经济为主向临港产业集群,并由工业产业集群向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发展转型。本文主要探讨未来我国港口经济及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打造临港工业集群 提升广西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打造临港工业集群的重要战略地位 临港工业是依托港口资源或相关优势发展起来的工业,是沿海地区利用发达海运业发展大型基础工业的主要形式,也是世界公认的发展大工业的成功路子。对于广西来说,就是加快北、钦、防沿海地区工业发展,使之形成临海工业集群,拉动广西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港口和临港产业是沿海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辽宁港口和临港产业随着区域经济的强势发展正在步入繁盛时期,在这建设的关键节点进行多方来论证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辽宁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港口经济作为宁波发展的特色优势,已经成为推动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又好又快地推进宁波港口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宁波港口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加快"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宁波港口物流战略联盟、做强做优临港工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唐山,还拥有一个很多资源型城市不具备的特色条件,即临港优势。本文基于唐山等临港资源型城市的更广阔空间,探索其经济转型的创新路径。研究认为,依赖于唐山市良好的港口条件,开放型加工制造业的培育和现有资源型产业的优化调整应该成为唐山市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主导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互动发展是港口与临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以港口、临港产业、外部环境三个子系统为基础,构建港口与临港产业互动发展模型,分别对上海、宁波的港口与临港产业互动发展数据进行敏感度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上海港口与临港产业发展的要素投入效率总体上高于宁波,互动发展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李植  周凌  胡振东 《特区经济》2012,(10):161-163
本文阐述了湖北发展港口经济的意义和影响,分析了当前湖北省发展港口经济的优越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并在国内其他地区内河临港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长江经济带港口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枢,临港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临港产业为支撑,依托海陆腹地实现彼此间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大丰港的大丰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在沿海,竞争优势在沿海,巨大潜力在沿海。开创“十二五”大丰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不断探寻港口经济发展规律,创新思路,走有大丰特色的沿海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临港产业的发展与整合研究--国际经验与辽宁省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港产业的发展与整合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具有重要意义。发达的临港产业可以为辽宁省各港口提供充足货源,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更重要的是,临港产业是发挥港口对地区经济辐射作用的载体,临港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带动辽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北港口群的货物吞吐量增长迅速,临港工业加速聚集,港城功能正在不断完善。但河北"港产城"联动中也存在港口功能单一、临港产业链短和产业比例不协调、港口新区城市化水平与港口建设不匹配等问题。河北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港产城"联动,进一步建设综合性大港、塑造河北特色的临港产业体系、加快沿海城市群建设,为着力打造河北沿海增长极和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傅晓 《浙江经济》2006,(24):32-33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港口功能的完善,临港工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煤、铁、油、船,还应该包括大型的装备制造业、汽车和一监高科技产业。对北仑来讲,临港大工业发展要争取做到产业联动,充分发挥港口功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